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報道


鄭國墓:令人沮喪的空墓室 使人振奮的車馬坑
09.24 09:56


   
    文物考古專家近日在新鄭鄭韓故城內發現鄭國公族墓地,規模趕超西安秦始皇陵兵馬俑。其中包括18座春秋時期鄭國貴族陪葬車馬坑、3000多座墓葬,埋葬有多位鄭國國君,屬鄭國王陵遺址。
   
    鄭韓故城是春秋時期鄭國和戰國時期韓國先後建都所遺存的城址,位於新鄭市城關附近的雙洎河與黃水河交匯處,東西長約5000米,南北寬約4500米,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世界上同期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垣之一。
   
   

    文物考古專家説,這個墓葬是我國迄今為止所發現的鄭國墓葬中最大的貴族墓葬,也是迄今為止我國所有鄭國墓葬中發現的第一例有墓道的墓葬。
   
    這次發現的“中”字型大墓,曾在去年年底普探過,當時認為是幾個排列緊密的小墓葬。
   
   

    今年3月配合群眾基建挖掘時,專家最初只想大概清理一下。“可到揭口時,怎麼也探不到邊緣。當時我就非常疑惑,隱隱感覺到可能會有不同尋常的事情發生。等到打開看見一個傾斜的墓道時,我們都驚呆了。雖然早知道這周圍可能會有鄭國國君級大墓,沒想到就在這裡!”談起當時發現的感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鄭工作站站長馬俊才依然激動異常。
   
    由於這是鄭國墓葬中首次發現帶墓道的墓葬,形制特殊,規模龐大,馬站長立即向上級文物部門彙報。新鄭市政府也非常重視這次發現,決定放棄這塊居民住宅區的開發,改建成博物館。據了解,當地政府僅退賠群眾買地損失就達上百萬元之多。
   
   

    但情況令人不堪目睹。中心墓室上的盜洞有30多個,像篩眼一般密密麻麻。這些盜洞是不同歷史時期的,多數是民國期間所為。因為1923年,離此墓500米遠的李家樓曾發現了一座大型春秋鄭國貴族墓葬,即鄭公大墓,出土了蓮鶴方壺、大型鐘、九件牢鼎等青銅禮樂器近160件,轟動全國,震驚世界。但也引來了全國各地的盜墓賊。他們在此常年狂挖濫盜,許多珍貴古墓葬慘遭破壞,鄭國墓葬多“十墓九空”、甚至“十墓十空”。雖然知道墓室中很可能不會有什麼大的發現,但為了解這座特大型春秋墓的形制,獲取遺留下的文物,考古人員還是決定全面發掘。這個過程中,他們發現最東邊的墓壙有大面積塌方跡象。為使墓壙夯土強固不滑塌,造墓人在數層繩子所在的夯土中間鋪設了密集的木框網架,非常類似現代建築的鋼筋網。為了使槨室堅固,造墓人在墓壙上楔滿了木樁,木樁上繫上粗繩,粗繩的另一端係着每根槨木。這種用木框網加固墓壙夯土、用繩子栓牢槨木的墓葬營建方法,在東周時期大型墓壙中是極為罕見的。
   
    墓室的發掘是在一種悲觀失望的氣氛中進行的。但到清理南墓道時,一片光明出現在眼前。文物工作者在此發現了大面積的、各式各樣的古代馬車。這些木車經過2400年左右的時間,已經朽成土灰,與泥土混在一起,只剩下一絲顏色上的差別,清理它們就是從土裏挑土的過程,難度相當大。而且,當年這些車是相互摞起來掩埋的,疊壓關係非常複雜,腐朽后土的壓力又使部分構件嚴重變形,更是不好辨別。最令人頭疼的是墓道中的車大大小小,各式各樣,許多造型是以前從未見過的,根本沒有可借鑒的資料,一切都要靠工作的細心、經驗的判斷和大膽的推測來推動,讓人既興奮又心懷忐忑。
   
    他們順着墓室向外清理,車子的痕跡顯現出來,其密集程度基本上達到了難以下腳的地步。馬俊才站在墓道邊,指着正在墓道內工作的人員説:“一共有近10人的隊伍在現場清理,他們最低的是高級技術工人,每人都有不少於5年的執手鏟現場清理文物的經驗,否則就不能勝任。有人説繡花難,清理車馬坑比繡花還難。一個車馬坑想清理出個眉目,至少需要6個月時間。”
   
    據介紹,一般木質的車輛,木材多在十數年間朽壞,周圍的土分子進入朽木,形成朽灰,清理出朽灰也就清理出了車子的原形。這個墓道中的車子,高貴典雅,裝飾豪華,用工講究,採用了堅固耐用的上等木材,歷經數百年後才開始腐朽。這時,周圍的土壤已經壓實成形,不能滲入開始腐朽的木頭中。結果,木材表皮的漆痕粘附在土上,木材朽掉了,中間形成了空洞,沒有了依託的基礎,也就無從清理。面對新情況,工作人員請來具有豐富經驗的老技師,確定了往空洞裏灌注石膏成形,再清理石膏並保存下漆皮的辦法,使清理工作順利進行。
   
    現在,經過2個多月的清理,南墓道已經完成了1/3的面積,17輛車顯露出來。靠墓道的東西兩邊,各放置一排兩匹馬駕馭的小型車,中間摞着一排四匹馬駕馭的中型車和六匹以上馬駕馭的大型車。這些車的車輪摘掉後側靠在坑的四壁,外立面向外,車轂向一個個小炮筒對着地面,轂上鑲嵌着青銅、象牙、骨等不同的裝飾物。這些車全為轅頭彎曲的獨轅車,車衡上分韁繩的圓環十分清晰。
   
    在古代“六藝”(禮、樂、射、禦、書、數)中,禦(駕車)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因為古代的車主要以馬、牛為動力,往往是幾匹馬同時拉一輛車,一大把韁繩通過衡上的圓環握在駕車人手裏,必需有嫻熟、高超的駕車技術才能掌握車的進退、速度、方向。而且在生産力不發達的情況下,只有貴族才能有車,才有資格談得上“禦”。《春秋》、《左傳》等史書中,不乏有因駕禦有功而受封的事例。(記者王阿敏李麗靜)
  


發表評論 


責編:陳玥 來源:新華網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