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報道


三朝的最高學府:國子監
09.24 09:46


    國子監位於東城區安定門內成賢街,是元、明、清三代的最高學府,也是當時朝廷掌管國學政令的最高官署。
   
    國子監的教學科目是:禮、樂、律、射、禦、書、數等。當時謀求仕途發達的文人學士們最大榮耀莫過於畢業于國子監、殿試時考取進士金榜提名並刻名于孔廟,從而光宗耀祖,在家鄉刻立牌坊;還可飛黃騰達,在朝中作官。
   
    北京國子監始建於元代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依照"左廟右學"的建築禮制,國子監的位置東鄰孔廟。
   
    明初,國子監先後改稱北平郡學、國子學;後固定使用了國子監的名稱。由於在南京的國子監稱為南監,北京的國子監又稱北監。
   
   國子監現為首都圖書館。
   
    歷史名稱
   
    祭酒:以官職而兼師的校長。
   
    司業:副校長,負責全面的教學工作與執法事務。
   
    監丞:教務主任,主管學規,督導教學。
   
    博士:教師,從事闡明經説啟迪領悟的教學工作。
   
    助教:教師,以不同科目為分工從事教學輔導工作。
   
    貢生:學生,各省推薦入學的品學兼優者。
   
    八旗官生、監生:學生,花錢捐得就學資格,品學水平參差不齊。
   
    號:學生宿舍。
   
    交趾號:留學生宿舍。
   
    南學:國子監南部助教官員與學生居住之處的俗稱。主要景觀
   
    國子監以"辟雍"為中心,三進院落,中軸兩側的建築對稱整齊。明代為青璃璃瓦頂,清代乾隆年間改為黃色琉璃瓦。
   
    辟雍:清代皇帝的講學之處。
   
    辟雍為國子監的主體建築,建於清朝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辟雍位於中軸線的中心,第二進院落,是一座方型重檐攢尖頂殿宇。四面開門,設臺階六級。周圍環繞著長廊,還環繞著水池和漢白玉石雕的水池護欄。四面架設精緻的小橋使殿宇與院落相通。
   
    康熙皇帝之後,每逢新帝即位,都要來此做一次講學。
   
    六堂:位於辟雍左右兩側的33間房,合稱為六堂,是貢生、監生們的教室。
   
    彝倫堂:位於辟雍以北,元代名為崇文閣,明代永樂年間予以重建並改名為彝倫堂,作為監內的藏書處。
   
    敬一車:位於在彝倫堂之後,第三進院落。建於明朝嘉靖七年(1528),設有祭酒廂房,即校長辦公處;司業廂房,即副校長辦公處。
   
    十三經刻石:十三經刻石碑共190座石碑,原置放于東西六堂,縣位於國子監與孔廟的夾道之內。石碑上所刻的十三經包括:《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榖粱傳》、《論語》、《孝經》、《孟子》、《爾雅》,共63萬餘字。
   
    經書由蔣衡花費十二年的時間書寫而成。乾隆皇帝命和珅為主劉墉為副安排考訂蔣衡所書的經書並動工刻石。
   
    這部十三經刻石成于乾隆年間,故又被稱為"乾隆石經"。
  


發表評論 


責編:陳玥 來源:人民網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