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報道


恐龍的飯量有多大?
09.18 16:33


    
    
    
牙齒

   

    
胃石

   
    一頭4噸重的大象一天的食物量大約在300千克以上。一般來説,哺乳類動物每天的食物攝入量大概為體重的10%左右。這些食物將轉化成必要的能量,以維持體能和體溫。但是變溫動物就不同了,一條蛇一次吞下的食物可以相當於它的體重,當然,在餘下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它也可以不吃不喝地平安度日。
   
    那麼,恐龍的飯量如何呢?就我們現在知道的事實,有些恐龍的體重可達幾十噸甚至上百噸,如果它每天的飯量也按體重的10%來計算的話,豈不是每天要消耗數噸乃至十幾噸食物!計算下來,肉食性恐龍大概每天要擊殺一條小型恐龍,而草食性恐龍似乎每天要橫掃一大片草原或者森林,否則,連茍延殘喘都很困難。
   
    事實當然不會是這樣。據計算,草食性恐龍每天的食量大概是其身體重量的1%。差別怎麼會那麼大呢?原來,秘密就在於它龐大的身軀。哺乳類或者鳥類頻繁地進食,是因為它們本身的儲能少,不這樣做,身體的能量供應就會接不上;而恐龍身體中固有的能量多,進食只要維持基本需要就可以了。
   
    對於霸王龍這樣的肉食性恐龍來説,情況可能與現在的獅子、老虎或者龜、蛇差不多,只要成功地狩獵一次,幾天沒有食物也不至於餓得慌。
   
    那麼,科學家把恐龍分成草食性和肉食性,這種分類的根據又是什麼呢?我們還得回頭看看化石,不過,現在要看的是糞便化石。
   
    古生物學家拿到糞便化石後,就把它們切開來,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如果其中含有莖或者葉,那麼,就可以判定這是草食性恐龍的糞便化石。如果再與植物學家配合研究,連恐龍吃的究竟是什麼種類植物也可以知道得清清楚楚。
   
    至於這些糞便化石究竟來源於哪一種恐龍,這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不過專家們也有辦法,因為在糞便化石出土的同一地層中,一定有恐龍化石出土,根據各種恐龍化石的多少和糞便化石的數量,大致可以推測出哪一類恐龍産什麼糞便。這樣,恐龍的飲食結構也就能大致了解了。
   
    以上的解釋只限于草食性恐龍,至於肉食性恐龍的食性,到現在為止大家還只是猜測。因為即使恐龍的胃中殘存著一些骨頭,也是一些碎片,根本就不能據此得出什麼結論。所以,我們説霸王龍如何窮追猛打、生吞活剝它的獵食對象,充其量也只是大膽的想像。
   
    在多數草食性恐龍的胃中存有幾十顆石頭,大小不一,小到雞蛋樣,大至拳頭般,我們稱之為胃石。在美國新墨西哥州侏羅紀地層中挖出的一條地震龍的肋骨間,科學家竟然找到230顆胃石,真是駭人聽聞。
   
    胃石在恐龍消化食物的過程中起什麼作用呢?原來,恐龍不能分解食物的纖維素,它必須依靠消化道中的微生物來分解這些纖維素。為了更有利於消化吸收,恐龍就要把食物弄得碎一點、再碎一點。於是,它對食物建立了兩道加工工序,第一道是牙齒,每一次進食時恐龍都是細嚼慢咽;第二道就是胃石,可把磨得還不夠碎的食物在胃裏再次處理。經過這樣兩道工序,留給微生物的工作就輕鬆得多了,而恐龍也達到了將食物轉化成能量的目的。所以,當你發現恐龍的胃中有大量石頭時,一點也不要奇怪,這是它們賴以生存的一種工具。(岑建強)
    (中國公眾科技網)
  


發表評論 


責編:陳玥 來源:人民網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