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片光禿禿的樹樁 遮不住我瘦弱的身影 瞄準鏡後面 閃爍著獵手們貪婪的眼睛 人啊人 親愛的兄弟 請慢一點扣動扳機 你可曾看見 我死去時眼中晶瑩的淚滴——不是悲己 是哀你 請慢一點扣動扳機 可憐的兄弟! 瑪曲馬場,牧草已經被大片的狼毒草所代替。馬群在狼毒草間尋找牧草僅剩的一點莖葉啃食。 黃河首曲沙化地帶,當地人用燕麥秸稈在沙丘上圍出的1米見訪的格子,來阻止沙丘移動 尕海湖邊的草地,遍佈著遊人遺棄的報紙、食品袋和打碎的啤酒瓶。絢爛的野花是草場退化的標誌。僅僅隔湖幾百米的採礦場處,燒瀝青的爐子冒出滾滾濃煙 尕海湖邊的採礦場,3個燒瀝青的爐子正冒出濃煙 首曲草原上的大片沙丘。這些沙丘已成“握手”之勢。沙丘間的植被能明顯地看出在減少 黃河首曲。站在河正上向對岸望去,能明顯感到對岸植被的減少。如果不加治理,很快又會出現大片的沙丘 瑪曲草原,未竣工的公路正在吞噬著草原的植被 西北師範大學學生周銘談起一個多月前在黃河首曲的感觸,禁不住引用這首名為《最後一隻東北虎》的詩,使這次訪談多少顯得有些傷感、沉重。 這是黃河母親溫柔的臂彎--瑪曲。瑪曲,藏語黃河的意思。奔流向東的黃河,在這裡遭遇高山,折回青海,在地圖上完成了九曲黃河第一個優美的彎。海拔3000多米的黃河首曲在許多人的想象中,該是多麼的靜謐,多麼的安詳,多麼的古樸……。 肖玲、周銘、張海、唐曉亮等11名大學生環保志願者,在踏上黃河首曲之前,一路上都在自己的腦海中編織關於草原的圖象和文字,試圖描繪出一個水草豐美、和諧安詳的黃河首曲。然而,當他們真正走進母親河的臂彎,才發現草原並不如他們想象的那麼美好:首曲沙化、草場退化、湖泊乾涸……大學生們不禁愕然。 一個月後,他們在新華網甘肅頻道接受記者的專訪,説起黃河首曲的生態狀況,依然是那麼刻骨銘心。(陳俊宋常青) 越是鮮花開得爛漫的地方,就越是草場退化嚴重的地方 記者:諸位同學都是第一次去黃河首曲,一定有很多新鮮的發現,能否給我描述一下最令你們驚訝的發現? 肖玲(西北師範大學2000級環境科學專業學生):在我們趕往瑪曲的路邊,經常能夠看到大片大片美麗的野花,襯托著綠油油的草原,看起來象一塊塊漂亮的織錦。原來以為草原上只有牧草,沒有想到還有這麼漂亮的野花。正當我們讚嘆著的時候,帶隊的老師卻告訴我們,這些野花是草場退化的標誌,越是野花爛漫的地方,草場退化就越嚴重。 周銘(西北師範大學2001級法學專業學生):最先看到這些野花的時候,大家還特地叫司機師傅停了車。誰知走近以後,卻發現看起來是那麼漂亮的野花,散發著一股難聞的氣味。帶隊老師説這就是狼毒,牛羊是不吃的。狼毒是在原有的牧草被破壞以後才得以生長起來的,擴散的能力特別強,一株狼毒在一年的時間裏就可以在它旁邊長出十幾株來。據説,狼毒大量出現後,不出五年,整個草場就會失去畜牧價值。如果不加以控制,後果將會是十分可怕的。 唐曉亮(蘭州大學2000級化學系學生):我們在一個採沙場看到周圍各種各樣野花開的特別多,而再遠一點的地方卻沒有。當地的老人説,以前草場上根本沒有這麼多的毒草,是在各種各樣的建設活動增多和草場超載以後才出現的。 從“黃河第一橋”向西行駛不遠,就能看見大片大片的沙丘,草原和沙漠如此親密接觸,真是觸目驚心! 記者:我們都很嚮往“黃河首曲”,那裏是否還能看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風光? 唐曉亮:我們也一直在追尋田園牧歌,但當站在首曲的“黃河第一橋”上,我們看見的卻是大片的沙地,當地人説有1000多畝。從橋上看去,沙地明顯的分為三個區域:草地、向沙化過渡型草地和沙丘。在向沙化過渡的草地上,已經看不到牧草的影子,只有稀稀拉拉的野草點綴著地表。大片的沙丘就趴在黃河邊,草原上,要是不加以控制,這些沙丘遲早會吞噬掉整個草原。黃河首曲變成一片荒漠,您能想象這會是一個什麼景象! 記者:在海拔3400多米的高原草場上,誰會想到會有大片的沙丘? 張海(西北師範大學2001級地理科學專業):沙丘的顆粒主要是來自於河床。冬天黃河水位降低,很大一部分河床裸露在外。大風將河床上的沙子吹到岸上,形成一個個小小的沙丘。本來這些沙土會很快落上草籽,生根、發芽,定植後,這些沙土也就被及時固定下來。但現在由於過度放牧,等不到飄落的草籽完成定植,就已經被牛羊踩過很多次了。無法休養生息的河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沙丘。這些沙丘形成規模以後,即使不再放牧,靠自然的力量也很難恢復到原來的樣子。 周銘:當地很多牧民把牛羊看成財富的象徵。“千頭牛萬隻羊”的夢想,使所飼養的牲畜大大超過草場承載力。大部分當地牧民對草場還僅僅停留在利用的階段,沒有有意識的保護行為。還有中華鼢鼠、高原鼠兔、草原毛蟲等鼠蟲災害,他們專食草莖草葉、危害植被。這些草原上的“居民”肆意的啃食牧草,在大量繁殖以後很容易造成牧草的大面積減少。草場就象斑禿了一樣虛弱地躺在我們面前,這種感覺一直伴隨著我。 被牧民奉為“仙女”的尕海湖,1996年以來竟5次乾涸! 記者:尕海湖在當地牧民心中被奉為“神湖”、“聖湖”、“仙女湖”,那裏的風光是否會好些? 肖玲:説實話,站在尕海湖邊上,感受著湖上吹來的涼風,怎麼也不能把眼前這座5平方公里的高原湖泊跟乾涸聯絡起來。然而就是這個首曲最大的湖泊,從1996年到現在已經乾涸了5次!當地人説,在1997年乾涸最嚴重的時候,尕海湖裏堆積了十幾噸死魚苗,當地的地下水位嚴重下降,很多人家的井都抽不上水來。看著眼前一望無際的湖面,感受著湖面吹來的帶著清新水氣的微風,真難以想象成噸成噸的魚苗因為缺水而痛苦掙扎,直到最後不得不無奈死去的情景。 周銘:不光是乾涸啊,湖邊的污染也很嚴重。在湖周圍的草地上,我們看到了許多的塑料袋、啤酒瓶和飲料瓶,有的啤酒瓶還被砸得“粉身碎骨”。不大一片地方清理出來的垃圾就裝滿了我們帶的紙箱子。湖邊不遠有一個修公路的採沙場。在挖土機挖出的大坑里正在燒瀝青,刺鼻的瀝青味道散佈在空中。這個採沙場距離尕海湖僅僅幾百米遠。在環保日益受到關注的今天,為什麼還有人這樣不注意環境的保護,不注意收斂自己的行為呢?如果這樣下去,可能再過幾十年,美麗的尕海湖也要變成一個臭水湖了。 張海:湖邊的草場退化也很嚴重。很多山坡上植被稀疏,毒草卻很多;緊靠湖邊的地方牧草相對茂盛一些,可高度超過膝蓋的也很少。我們和當地人聊天時了解到,就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這兒的草都有一個成年人的腰那麼高,能夠輕易淹沒整個養群,而且都是優質草;山坡上的草也有人的膝蓋高。現在這樣的草場已經是很少了。草場的退化造成承載能力的降低,很多畜群奔波一天也吃不飽,牛羊不長膘,造成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牛羊的數量增多了,可牧民的收入卻並沒有隨牛羊數量的增加而有大幅度的提高。 自然原貌屢屢被涂上人工改造的敗筆 記者:如今“生態旅遊”搞得很火爆,不知道黃河首曲是否也受到這股熱潮的影響? 張海:很多人對綠色旅遊的理解,就是到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旅遊,這是非常錯誤的,很容易滋生一部分人對自然生態的盲目追求。真正的綠色旅遊、生態旅遊除了觀賞自然景觀外,還應該保持景觀的自然狀態,旅遊過程中不能産生任何污染。 則岔石林正在進行旅遊開發。我們到達石林後,就發現了很多不和諧的現象。進石林時正趕上景區的一個度假村開業。豪華的建築突兀地出現在原本自然祥和的環境中;卡拉OK聲震耳欲聾,完全破壞了景區內的寧靜。來草原就是為了充分享受自然。一座完全竹木結構的簡易樓肯定會比這個裝修豪華的水泥建築物更親近。 瑪曲馬場,牧草已經被大片的狼毒草所代替。馬群在狼毒草間尋找牧草僅剩的一點莖葉啃食。 黃河首曲沙化地帶,當地人用燕麥秸稈在沙丘上圍出的1米見訪的格子,來阻止沙丘移動 尕海湖邊的草地,遍佈著遊人遺棄的報紙、食品袋和打碎的啤酒瓶。絢爛的野花是草場退化的標誌。僅僅隔湖幾百米的採礦場處,燒瀝青的爐子冒出滾滾濃煙 尕海湖邊的採礦場,3個燒瀝青的爐子正冒出濃煙 首曲草原上的大片沙丘。這些沙丘已成“握手”之勢。沙丘間的植被能明顯地看出在減少 黃河首曲。站在河正上向對岸望去,能明顯感到對岸植被的減少。如果不加治理,很快又會出現大片的沙丘 瑪曲草原,未竣工的公路正在吞噬著草原的植被 肖玲:我們還發現石林的管理部門正在將景區內原有的一條碎石路改修成水泥路。這樣雖然方便了遊客,但自然原貌卻被抹上了濃重的人工改造的痕跡。如果對於文化來説,“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那麼對於景區來説,“自然的才是美好的”,開發者為了追求短期的效益而不惜破壞自然的原來面貌,是多麼不明智呀? 唐曉亮:景區內一方面大興土木,一方面現有的環保設施卻不健全,並且缺乏日常的清掃。道路旁缺乏垃圾筒等最基本的環保設施,景區內飲料瓶、塑料袋和煙頭等隨處可見。這些垃圾已經從路上擴散到石林深處。景區內著名景點“一線天”以南的山坡上、瀑布後方的樹林中垃圾特別多。瀑佈下的水潭裏,我們大略數了一下,漂浮著十二個飲料瓶和三個食品包裝袋。度假村使用的化學洗滌劑和肥皂水等污水未經處理就排進了溪流中。 張海:照這樣下去,用不了多久,石林風景區也會象有的風景區那樣,遍佈著人類活動的痕跡,失去了自然的本來面目,成為人類活動的又一個犧牲品。 缺乏從自己做起的精神,是當今最嚴重的環保問題 記者:作為勢單力薄的窮學生,你們要到艱險的黃河首曲實地考察,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有沒有想過退縮? 肖玲:記得剛報名時,很多同學都勸我:那裏的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你這小小的身體能吃得消嗎?高原上紫外線強烈,你不是最怕曬的嗎?活動的負責人也説,這次活動可能要自費,要吃壓縮餅乾,住帳篷,你要有心理準備。這些我都勇敢的承受下來了。真正讓人不能接受的是社會上對我們活動的不理解。有人善意地勸戒説:假期裏別人都在上這個班那個班的,為英語過級和考研做準備,你卻出去考察,不是吃虧了?也有人乾脆説:學生一天到晚不好好上學,到處亂跑什麼? 張海:本來以為,關注環境的活動找贊助是沒有問題的。可是在跑了幾十家公司、企業以後,我們才發現,很多單位在聽説以後,都表示很支持,但談到具體的贊助時,卻都沒了下文。被委婉拒絕還讓人能夠接受,有時我們去了以後別人連看都不看一眼。當時我們心裏也非常委屈,甚至想打退堂鼓。我們想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單位願意拿出幾十上百萬甚至幾千萬的錢做廣告,對環保活動卻是不聞不問呢?關注環保難道不是全社會的責任嗎?最後我們只帶上了一家超市給我們提供的60瓶水和一箱鍋巴,還有一家影樓給我們提供的10個膠卷上路了。 周銘:在瑪曲的宣傳活動讓我們得到了一點安慰。在我們把環保宣傳畫張貼出來以後,圍觀的人很多。散發傳單的時候,許多人熱情的接過傳單,並請教一些環保方面的知識,當地許多小學生也自願幫助我們。比起我們在城市裏發傳單時行人接過傳單隨手就丟在了地上甚至愛理不理的遭遇,我們實在是非常感動。 在首曲的沙化地段我們還碰到了蘭州大學的杜國禎教授和他的3個研究生。他們在沙地上圍出一個個小方塊,噴上一種水溶性岩石固化劑,並在裏邊種上不同的草種子,來檢驗固化劑的效果。杜老師已經帶領他的學生開始沙化治理和草場改良的工作,已經改良的草場12萬畝。在那裏我們還看到當地人用燕麥的秸稈在地上圍成的一平方米左右的一個個方形的格子,用來阻止沙丘的移動,還種下了沙棘等耐旱植物,但看起來效果都不太明顯。好在畢竟還是有人在努力。 走到哪,我就要把綠色的種子撒到哪 記者:現在你們已經從黃河首曲回到了都市、校園,回想這次短暫的經歷,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 唐曉亮:回來的路上,我們再次回顧了沿線的景色,從高山草甸到平原牧場,從汩汩的河流到岩石突立的山頂……我們的心情都起伏不定,充滿了對這片美好著可又痛苦著的自然天地的眷戀。 都市的繁華撲面而來的時候,離開幾天的我們卻多少有些不適應:它缺少草場濕地的質樸,有的只是擁擠和霓虹燈下的繁忙。在遠離自然的另一個生活天地裏,我們永遠也不會明白大自然在承受著什麼,永遠不會明白人類的盲目和魯莽給大自然帶來了怎樣的破壞。沙漠威脅著我們的家園,乾旱困擾著我們的生存,這都是自然無奈的嘆息。 黃河首曲曾經有著那樣的勃勃生機,然而它也在慢慢的衰弱著,鼠害氾濫、草場退化、濕地減少……真怕這片綠地演變成新的黃土坡,演變成新的沙漠。 肖玲:記得報環境科學專業的時候,只是覺得這個專業聽起來好聽。有一陣甚至還有上當的感覺。但隨著專業知識的增多,我真正的喜歡上了這個專業。每一門課展現給我的東西都是那麼新奇,每一堂課都牽動著我的心:地球上的生物以自己獨特的生存和繁衍的方式與大自然構成一個協調的整體,這是多麼的神奇!同時,這個專業還賦予我一種對環境的強烈危機感和責任感。這種危機感和責任感促使我約束自己的行為,同時向身邊的人宣傳環保知識,走到哪,就要把綠色的種子帶到哪。 短短的幾天考察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思索。在外來世界的衝擊下,牧民們的善良和信仰還能使那裏的自然風光保持永久的美嗎?環保需要行動。僅僅向人們呼籲“不要讓高原失去這一片綠色”是不夠的。渴望生活在更美好的環境中,就應該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我們為美化家園儘自己應盡的一份力。 周銘:不光自己要做到環保,我們也要成為一個個“播綠機”,走到哪,就要把環保的行為帶到哪,就要把環保的意識帶到哪。保護環境,幾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通過我們的行為,能夠調動起全社會、哪怕是一部分人的環保意識,這我們就知足了。 後記 在黃河首曲看到的情形,讓這些熱愛環保的大學生們感到前所未有的沉重。他們在日記裏寫到:“如果植物會説話,他們肯定會憤怒的質問人類:你們珍惜自己的生命,我們也和你們一樣,卻為什麼受到如此的虐待……你們是多麼的自私和殘酷啊。”“我們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提出了為人權而戰的口號,可誰又考慮過自然的權益呢?破壞、污染,日益在侵蝕著地球母親的健康,又引起了多少人的關注呢?” 一句句對人類自私的詰問,讓我們感到無地自容。現實生活裏,有多少時候我們考慮到環保了呢?當我們隨意的掰開一根又一根一次性筷子,我們可曾想到有大片的森林在呻吟?任憑自來水“嘩嘩”流淌的時候,我們可曾想到地球上有那麼多的地方因為缺水而在忍受饑渴?人啊,該警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