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報道


天坑地縫地區的生物多樣性有待恢復  
09.16 16:58


   
   
    為了更充分地了解天坑地縫地區的生態環境,中科院動物所、植物所和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多家單位組成的考察組在近一年多的時間裏,四次對這一地區的生物多樣性進行了調查,按照專家的指點,我們實地拍到了一些獨特的植物和動物。
   
   

   

    地縫頂端地勢奇險,平時很少有人跡到達,原始植被非常茂盛。在地縫邊緣,一棵倒掉的樹木橫在地縫兩端,形成了天然的獨木橋。橋畔生長著細長羽毛狀枝葉的樹木叫穗華杉,是一種很古老的瀕危植物。相對於四季常在的穗華杉,要想一睹這種獨花蘭的芳容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由於花期已過,我們在這個去年曾經生長過獨花蘭的草叢裏,沒有看到它的蹤跡。據專家介紹,這種植物數量稀少,分佈區很窄,我國只在廬山、神農架、雞公山和湖南新寧發現過,在地縫周圍找到獨花蘭,將已知的分佈範圍擴大了。在天坑地縫採訪時,老鄉告訴我們冬天這兒的河裏有一種透明魚,夏天就沒有了,當我們向專家詢問這是不是就是洞穴裏特有的盲魚時,專家告訴我們老鄉説的透明魚其實就是蝌蚪。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蔣志剛認為:“在洞穴裏由於水溫和地面上不一樣,所以它的生殖時間、孵化成青蛙或者蟾蜍的時間就與地表不一樣。”在洞穴裏,我們還看到了一些很特別的動物,這個手長腳長的東西叫斑灶馬,這個飛來飛去的傢伙是蝙蝠,在這個地區有好幾個蝙蝠品種都是別的地方沒發現過的。專家介紹説動物常年生活在無光潮濕的洞穴裏,會産生一系列生態適應,視覺不起作用了,就長出很長的觸須、附肢來感知周圍的變化。通過實地調查,考察隊確定在天坑地縫地區共有高等植物2100多種,兩棲類爬行動物58種,鳥類和獸類230多種。中科院動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蔣志剛認為:“總的來説,這個地方的生物多樣性是處於我們國家一個交匯地點,就是從秦巴山脈與喀斯特地區的一個交匯地點。這個地區很早就有人類活動,所以人類對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影響是很深刻的。我們發現當地沒有多少原生的植被,動物數量也比較少,希望這個地區進行恢復生態學研究。”(劉京姚文利陳立新)
  


發表評論 


責編:陳玥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