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報道


峭壁上的“龐然大物”
09.06 11:09


    
    
引起很大爭議的“懸崖電梯”于近日試運行(劉宇/攝)

    
    “1分58秒”1分58秒,從山崖下直抵山頂。
    
    很多年後,不知道這個數字應該讓人驕傲還是羞愧。
    
    8月22日,汽車從張家界武陵源水繞四門驗票站進入,順著路面行駛1公里左右,停在一個小廣場,有遊客抬頭張望,誇張地喊了一聲:“哇——。”循聲仰望,在覆蓋著綠色的懸崖上,幾條灰色的巨大鋼架架在峭壁上,挺拔地伸向山峰,在逆光中露出了一個鋼鐵方頭的輪廓。
    
    通往電梯間的隧道裏,現代的肯尼G薩克斯音樂飄然入耳。隧道盡頭是一排三個電梯門,與城市寫字樓的電梯廳一般無二。一個穿了制服的女服務員在那裏微笑服務。進入電梯,發現這是個由不銹鋼頂面和鋼化玻璃圍成的圓形小空間,鋼化玻璃幾乎緊貼著暗暗的天然石壁。
    
    身臨其境,才相信這座現代觀光電梯不在某座摩天大樓中,而是修建在一座天然懸崖上,一個以純自然風光著稱的風景區中。
    
    電梯上升幾十秒後,周圍突然一亮,電梯從石洞中升出,透過玻璃可以看到懸崖對面的數十座綠色峰巒和峽谷裏的河流,自然山水,讓人心醉。
    
    出了電梯,是一個山頂平臺,遊客在這裡評價這個電梯。21歲的北京郵電大學學生劉某説:“既然來玩,就是要看風景,這個電梯很獨特,其他地方都沒有,也算一道風景。”10歲的廣州小男孩羅皓文在爸爸媽媽身邊,對電梯非常新奇:“坐電梯腿不會痛,感覺很不錯啦。”
    
    但也有不同看法。一位30多歲的男子向記者抱怨:“我到這是看自然風光的,就不該有這些人工景觀的東西。我是被迫坐的,導遊推薦,大家都坐,我也少數服從多數。”
    
    另一位遊客直接表示了不滿——這個巨大的電梯,立在以自然山水著稱的世界自然遺産風景區,“像個怪物”。
    
    為什麼沒能阻止電梯建成
    
    這臺名為“百龍電梯”的龐然大物于不久前才開始試運營。電梯總造價1.2億元人民幣,是由北京兩家公司和美國某公司合資,于1999年10月開始動工。電梯全長326米,其中154米是在山體內的豎井,172米是地上鋼結構井架,雙層轎箱最大載客量50人。
    
    “最高戶外電梯”、“最高雙層電梯”、“最大載重量最快速度”,這三項基尼斯記錄讓當地的官員和導遊津津樂道。
    
    但它從動工起,就一直遭到抨擊,總結起來有幾點:其一,張家界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宗旨是為保護其原貌,而在保護區內鑿隧道、打豎井、立鋼架,是與這一宗旨背道而馳的;其二,張家界峰巒屬石英砂岩,質地強度雖高,但仍不宜建這種傷筋動骨的工程;其三,張家界的遊客量2000年的時候就超過500萬人次,現在不是增加設施招徠遊客的時候,而應考慮適當控制容量。
    
    但這些爭論看來並沒有能夠阻止百龍電梯的最後建成營業。
    
    2002年8月16日,北京,全國範圍的關於遺産保護的學術會議(由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組織),張家界的觀光電梯成為學者們批評的對象。
    
    北京大學世界遺産研究中心謝凝高尖銳地指出:“我每次去武陵源,都看到新玩意:開始是索道和電車,現在電梯都出來了。世界自然遺産,不能以破壞真實性和完整性為代價來滿足少數‘懶得走’的人的需要。”
    
    但在百龍電梯的投資者———曾在上世紀90年代初發動百龍礦泉壺商戰的孫寅貴看來,關於這個項目“該上該下”的爭論“都已太晚了”。
    
    接受記者採訪時,孫寅貴強調説:“我不是亂建,是按照規劃審批建設的。”孫所説的“規劃”是指《武陵源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1990年編制,1992年通過建設部審批。同年,武陵源列入世界自然遺産,但是規劃並沒有隨之調整。
    
    《規劃》有此文字:“以現代的技術為人們增添遊覽趣味和經歷……老屋場神兵聚會處,擬建升降梯。”
    
    當年經主管部門批准的這個規劃就像尚方寶劍,1998年,湖南省建委和環保局都批准了百龍電梯的建設。
    
    “審批過程中的爭論幾乎沒有。上級都批了,他們還説什麼?”孫説,“現在有人提出懷疑,那麼可以重新審查規劃,如果當初規劃錯了,政府要拆,那是會有巨大經濟損失的,因為責任不在我們,同時,會再次更嚴重地破壞環境。”
    
    來自電梯的利益
    
    但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武陵源當地人非常認同這個電梯的存在,很多人用了一個流行詞彙———“亮點”———來讚美它。
    
    “觀光電梯開通形成了一條旅遊的環路,把天子山、袁家界、森林公園幾個景區連在一起,對景區資源推介很有好處。”武陵源區旅遊局的一位官員説。
    
    “有了電梯,人都上來了,我們做生意的就不用每天背著東西跑下來了。”一位在山頂擺攤的土家族婦女説。她的同伴笑著補充:“電梯服務態度很好的。”
    
    在電梯上站的辦公室,主管電梯運營的負責人孫德隆不同意專家們“修建電梯損壞山體”的説法,他的説法是:“山是無生命的。我們打隧道的同時打了很多鋼筋、錨桿,把山體加固了。如果發生小地震,別的山頭都倒了,我的山頭不會倒,你説這是保護還是破壞?”
    
    他還講述了一個“新構想”:“電梯的成功開通為其他景區提供了一個借鑒呢。比如,在山東泰山的外圍打一個隧道進山底下,再從頂上打一個窟窿出來,對環境的影響幾乎為零。我們有意和設備商合作成立一家公司,專門解決風景區的上下交通問題。”
    
    1998年9月,聯合國專家考察武陵源後提出批評:“武陵源景區現在是一個旅遊設施氾濫的世界遺産地區”,“在峽谷入口處和天子山這樣的山頂上,城市化對自然界正在産生難以估計的影響。”
    
    但這點,似乎並沒有對百龍電梯的開工和使用帶來什麼影響。(張捷)
  


發表評論 


責編:紅立 來源:南方週末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