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報道


稀有的漢民族標本
09.03 09:03


    四川省鹽源縣長柏鄉是一個神秘的地方,生活在這裡的漢族,至今仍然在服飾和習俗上保留著清代的遺風,置身其中恍若隔世。
    
    長柏鄉地處雲貴高原上川滇結合部的瀘沽湖旁,海拔二千多米。這是一個有一萬多人口的大鄉,其中在黑地村、長柏村、中梁村裏居住著漢族。
    
    這裡的漢族大約是在清代從內地遷徙而來的。清朝中期曾有中原等地的大量漢族進入西南地區,最有名的就是“湖廣填四川”。據考這裡的漢族就是那個時期進入川滇一帶的。據長柏鄉黑地村五社的楊元清介紹,他們社主要有胡、楊、袁、尹、田、曾等姓氏。據族譜上説,他們均為江西遷入雲南建川(今雲南省寧蒗縣境內),再因戰亂遷入四川省鹽源縣長柏的,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了。長柏其他漢族儘管與他們不同族,但遷入的時間和路線大致相同。
    
    長柏漢族周圍居住的彝族、納西族等,當時還處在比較低級的社會形態,加之傳統的儒家文化根深蒂固于佔全國人口大多數的漢人的思想裏,因此,在這樣的環境裏生活,長柏漢族較少受到其他民族的影響,更多更好地保留了本民族的傳統,展現出比較典型的漢族傳統文化遺風。
    
    長柏山高坡陡,人們多居住在半坡上,以土房木楞房為主。遠遠望去,梯田繞舍,炊煙裊裊,雞犬相聞,真是一種“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過去長柏漢族極少外出,與外界的漢族交往也不多,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本滿足了當地人的生存需求。相對封閉的生活環境使得他們很久以來依然保持著當時的服飾和習俗,村裏的男男女女都穿著舊式服裝,女人身上繡滿了絢麗的花,男子則身著長衫。據老人們講,這種服飾是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是從江西遷居過來後就一直流傳下來的清朝中期漢族服飾。而這樣的服飾在內地幾經變遷,早已見不到了。就是距他們四五十公里遠的鹽塘鄉的人們也很少看到這種舊時的服飾,長柏漢族經過他們那裏,總是吸引著不少人的目光,特別是婦女身上滿是繡花的衣服,更是讓外面的人好奇。今天,如果走在長柏鄉的村寨裏,仍然隨處可見老人們穿著舊式的服飾,無論勞動、帶孩子、閒耍均是這般打扮,仍舊有一些結了婚的女子包著大大的布頭帕。最讓人奇怪的是未婚小姑娘的白頭帕,充滿了青春活力的女孩子被那又大又笨的頭帕束縛著,不知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
    
    長柏漢族也依然保留著漢民族舊時的不少倫理道德和民族傳統。老人們都愛唱民歌,有《採茶歌》、《放羊歌》、《四季歌》等。如果遇上婚喪嫁娶和傳統節日,長柏鄉更能顯示出漢民族的傳統文化。在葬禮上,瑣吶聲裏,哭喪、繞棺、出殯無不繁複,人們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久遠的過去,忘卻了現代社會的喧囂……
    
    由於閉塞,長柏鄉的生産力還停留在比較低的水平上。在這裡仍然可以看到馬幫,感受“山間鈴響馬幫來”詩情畫意。仍然可以看到婦女使用連枷脫粒,像是在跳一種原始的舞蹈。
    
    1996年鹽左(鹽源縣城至瀘沽湖鎮)公路開通,穿過長柏鄉境內,外面的現代文化與思想更多地傳了進來,長柏鄉不再封閉。外來文化迅速衝擊著長柏漢族的傳統文化,長柏古風在短短的幾年裏發生了巨變,許多傳統不再保留,清朝遺風在迅速地消矢。
    
    中國漢族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四以上,但是像長柏漢族這樣今天仍留有清朝遺風的,則非常罕見,這是研究漢民族的絕好的活標本。我們真切地希望長柏漢族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有計劃地保留自己傳統的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旅遊開發的極好的人文資源。(《華夏經緯》)
  


發表評論 


責編:陳玥 來源:東方網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