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報道


先秦文化兩大謎團大白於世
08.28 09:49


    經過8年發掘和研究論證,中國考古專家在甘肅禮縣發現了秦始皇祖先的墳墓。至此,在中國考古學和先秦歷史學上,秦始皇祖先墳墓所在地和秦文化發祥地兩大謎團終於被解開。
   

    這是已經回填、現在是麥田的秦王公墓葬。
   

    在禮縣大堡子山附近隨處可見散落數千年的陶片。
   

    在禮縣一些地方至今仍保留著木輪雙轅車這种先秦時期最流行的生産生活方式。
   

    這是甘肅禮縣永興趙坪出土的春秋時期的方壺。
   

    禮縣博物館工作人員隨手就在大堡子山一帶撿到先秦墓葬的陪葬馬骨。(新華社記者梁強攝)
   
    經過八年發掘和研究論證,中國考古專家在甘肅禮縣發現了秦始皇祖先的墳墓。
   
    “這意味著秦朝雖然定都陜西咸陽,但甘肅禮縣才是秦文化的真正發祥地,”甘肅省博物館歷史考古部主任祝中熹説,中國考古界已就此形成共識。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統一中國、建立封建王朝的第一人。在中國考古學和先秦歷史學上,秦始皇祖先墳墓所在地和秦文化發祥地一直是困擾世人的謎。
   
    至今,兩大謎團終於大白於世。著名歷史學家李學勤稱“這一發現填補了先秦文化的研究空白”。
   
    據悉,此次發現的秦始皇祖墓共有中字形大墓四座,瓦刀形車馬坑三座。此外,附近山上還有規律地分佈著200余座中小型墓葬。陵園中已發掘出300多件驚世文物,包括大量的青銅器和金、玉器,其中一組9件套的秦編鐘,是中國目前發現的唯一一套9件一體的秦青銅編鐘。
   
    這個名為秦西垂陵園的秦始皇祖陵,已被歷史塵封約2800多年,是1993年被意外發現的。至於墓主人,考古專家認為“可能是秦莊公、襄公或文公”。
   
    據歷史文獻證實,秦人共有四大陵園。1974年,中國發現始皇陵園;1987年又發現了秦人第二、第三陵園──雍城陵園、芷陽陵園。此次發現的秦始皇第一祖陵,坐西向東,墓主頭西腳東,與前三大陵園完全一樣。專家稱,長達一百多米的中字形墓葬,顯示出秦人喜好建造巨陵大墓的特點;從地理位置看,陵園“兩河夾一山”的獨特地勢也完全符合先秦皇家陵園“風水”取向。
   
    由於秦人四大陵園中三座都在陜西被發現,此次秦始皇第一祖陵卻在甘肅被發現,因而引起了學術界的高度關注。
   
    中國秦文化研究專家石興邦稱,秦始皇第一祖陵的發現,不僅為研究秦早期的社會文化提供了豐富的研究資料,秦人由西垂到雍城再而咸陽的發祥直至統一全國的淵源流變也得到了系統可靠的解釋。
   
    目前,為再現秦始皇第一祖陵昔日的原始風貌,當地政府正在著手秦西垂陵區的保護與開發,遺址的規劃已經進入審批過程之中。
   
    秦祖陵出土大批驚世文物
    秦始皇第一祖陵——秦西垂陵區,日前出土了300多件驚世文物。目前,這些文物被珍藏在甘肅禮縣一座博物館裏。
   
    甘肅禮縣秦西垂陵區是秦人第一陵園區,目前已發現兩大墓葬區:1993年發現的大堡子山秦公墓葬區;1998年發掘的秦貴族墓葬區。由於前者被盜嚴重,現在陳列在博物館裏的文物主要出土于秦貴族墓。
   
    在博物館館長王剛的帶領下,記者一一觀賞了這些文物。走入陳列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組九件套的秦編鐘。這套青銅編鍾大的約30厘米高,小的高10厘米左右。整套編鐘造型精美、顯示出很高的鑄造水平,尤其是其鼓部裝飾的對鳳紋,紋路色樣繁複而高貴,令人嘆為觀止。
   
    王剛説:“它是目前中國發現的唯一一套9件一體的秦青銅編鐘,在先秦時這樣的編鐘只有王公貴族才可能享用。”
   
    在陳列的文物中,有一輛約15厘米見方的微型青銅四輪車,造型極其精巧。車廂蓋的四角上有四隻鳥;打開車廂翻蓋的兩個手柄,分別是一隻熊和一隻猴子;車廂底部的四角上趴著四隻虎,這些動物形象生動、栩栩如生。車體的四隻輪子至今還能轉動。
   
    四輪車可能是古代殯葬車的模型,也可能是古代貴族婦女存放化粧品或首飾用的盒子。有趣的是,連車廂蓋四角上的小鳥也有玄機:當它們同時轉向中間的猴子時,車身上的兩扇翻蓋才能打開。
   
    秦貴族墓中出土的各類珍貴文物多達兩百多件,同屬於周代晚期。除了編鐘和四輪車,博物館中陳列的7件一套的青銅鼎、6件一套的青銅簋、用於盛酒的青銅大方壺和鎏金鏤孔銅柄鐵劍等文物也是世所罕見的無價之寶。
   
    秦古城地址之謎有望解開
    中國學術界對秦始皇祖陵所在地禮縣的確認,為儘快解開秦古城“西垂宮”地址之謎,提供了豐富資料和有利條件。
   
    “西垂宮”是秦人東遷前建立的第一都邑,是秦文化的發祥地。據《史記秦本記》記載,秦的祖先“在西戎,保西垂”。但西垂宮的具體位置在哪,眾説紛紜,史無定論。而未探明的原因,並不是少有人關注,而是因為除《史記》中對“西垂”略有提及外,再無其它研究資料。
   
    禮縣秦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康世榮告訴記者,二十世紀初,甘肅天水西南部出土了秦公簋,立即引起了學術界的極大關注。王國維、郭沫若等史學家都認為這是探尋“西垂”所在地的重要線索。史學專家馮國瑞先生對此進行研究後提出:“西垂”應在甘肅禮縣一帶。但由於這一看法在當時缺少可靠的實證,未得到學術界的普遍認同。
   
    中國秦文化研究專家石興邦指出:“秦人都城與陵墓的建築是有機聯絡的,陵隨都移,國都所在附近,即營陵寢”。甘肅博物館歷史考古部主任祝中熹通過研究歷史文獻中記載的10座秦公陵墓與都邑的地理位置關係,總結出歷代秦公陵墓與其都邑的距離最遠不過15公里,而且以5公里者居多。
   
    根據這一規律,專家們發現秦始皇第一祖陵正是位於古建安水和西漢水的交匯地帶,這與秦人建都多選兩水合流處的習慣正好相符。
   
    祝中熹告訴記者,現有信息表明,秦西垂宮就在甘肅禮縣一帶。但截止到目前,人們尚未在這片河谷盆地發現先秦古城遺址。這可能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這一帶水位很高,西漢水河岸在不斷上升,加上自然環境的變遷,古城遺址有可能已深埋于地下了;二是過去一直無人在這一地區展開過詳盡的考古調查。
   
    隨著秦西垂陵區的發掘,揭開西垂宮地址之謎的條件目前已基本具備。專家們從西垂陵區的規模和出土的文物推斷,秦人生活的都邑西垂宮應更為浩大,其古遺址的發現必將為考古學和先秦歷史學提供豐富的實物資料,使秦早期文化研究更加完整。
   
    據博物館副研究館員張奎傑説,從秦貴族墓的規模和級別看,秦公墓中應當埋藏了更為珍貴且數量驚人的瑰寶。可惜的是,秦公墓中很多珍貴文物此前已被盜走,文物部門在搶救性發掘中僅出土了5件石磬、7件金飾片和一些較小的青銅器碎片,車馬坑中也只發掘出若干件銅車飾和鐵製品。
   
    張奎傑告訴記者,秦公墓中埋藏的不少文物流失到了海外。目前已“現身”的就有美國收藏的秦公壺,法國收藏的鴟梟形金飾片、金虎,日本收藏的4件有銘文的秦子鐘等。
   
    “秦人後裔”詮説先祖殯葬文化
    甘肅禮縣發現秦始皇祖先墳墓後,老百姓們都紛紛以秦人後裔自居,為自己繁衍生息在“秦皇故里”而感到自豪。
   
    大堡子山位於禮縣縣城東,屬黃土梁峁丘陵地區,西漢水和漾水河從東、西、南三面環繞而過,形成一種兩河夾一山的地勢。在一般人看來,這樣的地形在中國西北的黃土丘陵地帶十分普遍,但在當地人眼裏卻非同尋常。
   
    禮縣文化局局長馬建才和博物館館長王剛帶著記者登上秦公墓所在的大堡子山頭,指點著遠處的山形説:“大堡子山是一條龍,正在把頭探進河裏喝水呢!秦人最喜歡選這樣的地形建陵墓,因為這種‘風水’才能出貴人。”
   
    中國民間一直信奉殯葬“風水”説,禮縣的“秦皇風水説”更為獨特。居住在大堡子山附近的村民們都管秦公墓這樣的風水叫“麒麟穴”。他們認為,只有皇親國戚才能葬在那裏,普通人家或八字不好的人如果埋下反而會不吉利。
   
    當地很多村民對這種殯葬文化十分了解,還總結出古人多選依山傍水之處建墓、朝向都是坐西朝東、墓裏都有棺材和陪葬品、形狀都是中字形等特點。其中葬人要依山傍水、坐西朝東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秦始皇祖先墳墓的發現竟一一證實了禮縣民間的説法。
   
    主持大堡子山秦公墓發掘工作的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戴春陽認為,秦人殯葬文化除了講究“風水”之外,還具有墓葬規模浩大、墓上都封土、一公建一陵、夫婦合葬但不同穴等特點,這説明秦人早在偏居西垂之時就形成了獨有的殯葬文化。
   
    戴春陽在所撰論文中指出,大堡子山秦公墓葬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使用殉人的現象非常普遍,這與西周和東周時期其他諸侯國君墓基本不用殉人形成鮮明對比。除殉人外,墓葬中還發現了殉犬,車馬坑中發現了殉馬。戴春陽研究分析後認為,這種葬俗與歷史記載中秦人來自東方及其與殷人的密切關係有關。
   
    有趣的是,秦西垂陵園的墓葬中不但墓主享有隨身佩帶的飾物,很多殉人身上也發現了小件玉器和石器等裝飾品。(記者馮誠譚飛張燕)
  


發表評論 


責編:陳玥 來源:新華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