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報道


古代算具"古算十三品"重現中華
08.26 10:43


   
                                      《數術記遺》宋刻本
   
    珠算被稱為我國“第五大發明”,至今仍在加減運算和教育啟智領域發揮著電子計算機無法替代的作用。殊不知珠算僅為我國古代眾多算法之一種,許多古算至今還鮮為人知。隨著歲月流逝,我國古代許多極有價值的計算方法相繼失傳。為找回失傳古算,19世紀以來,中、英、日等國幾代科學家皓首窮經,孜孜以求,均未獲突破。
   
    中國工商銀行陜西漢中分行經濟師程文茂根據“李培業推想圖”,歷經10年時間潛心研究,終於將失傳千餘年的我國古代12種計算工具全部複製。
   
    《數術記遺》介紹14種算法
   
    據史料記載:甄鸞,字叔遵,是南北朝時著名的數學家、天文學家。他一生撰注多種數學著作,其中最重要的是註釋了惟一一部記載我國古代計算工具的《數術記遺》。
   
    《數術記遺》係中國古算書,卷首題“漢徐岳撰,北周漢中郡守、前司隸,臣甄鸞注”。但經我國著名數學史家錢寶琮先生考證,它是甄鸞假托徐岳之名,自撰自注的,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目前尚無定論。現傳本為南宋鮑瀚之刻本(公元1212年),保存在北京大學圖書館。《數術記遺》介紹了我國古代14種算法,除第14種“計數”為心算,無須算具外,其餘13種均有計算工具,分別是:積算(即籌算)、太乙算、兩儀算、三才算、五行算、八卦算、九宮算、運籌算、了知算、成數算、把頭算、龜算和珠算。“珠算”之名,首見於此。
   
    古算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
   
    唐宋以後,《數術記遺》中所述13種算具,除珠算沿用至今外,所有算具均相繼失傳,而此書只有文字介紹,並無算具圖樣,其歷史原貌,無人知曉,在我國的古算史上留下了“哥德巴赫猜想”一樣的謎。
   
    為解開此謎,中外學者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日本數學史家三上義夫(1875-1950年)、戶谷清一,英國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中國學者許莼舫、余介石、李迪、週全中、李培業等均抱著科學縝密的態度,繪製出了各自的“推想圖”,試圖破譯13種古代算具之謎,而在眾多的“推想圖”中,“李培業推想圖”最引人注目,在國內外影響最大,得到學術界公認。
   
    李培業,青海樂都人,陜西經貿學院教授,西北大學研究生導師,當代著名的數學史、珠算史家,現任中國珠算史研究會副會長。
   
    對《數術記遺》中13種算具的研究,是李教授眾多學術成果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項。他早在1976年就完成了“我國古代14種算法”的論文,1991年,經補充完善,在《陜西財專學報》第二、三期上連載發表了《〈數術記遺〉中算器研究》論文,全面、系統、詳細地闡述了“李培業推想圖”。“李培業推想圖”雖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但從1976年提出後,在長達25年的時間裏,一直沒有被製作成型。
   
    撩開失傳古算的神秘面紗
   
    2001年,曾長期師從李培業教授進行珠算研究的工行漢中分行經濟師程文茂,決心把“李培業推想圖”變成現實,使失傳的我國古代13種計算工具重見天日。
   
    1992年,程文茂率先破譯了失傳一千多年的“太乙算”,併發明出“太乙算棋”,使一般學齡前兒童使用10課時就能單獨掌握小學二年級才學會的萬以內加減法。1999年,又發明了“世界算盤”,在該盤上不僅能隨意拼裝俄羅斯、日本及中國的10珠、5珠和7珠算盤,而且可將失傳的“太乙算”、“兩儀算”、“三才算”和“珠算”四種古算具一一再現。
   
    一次,程文茂在陪朋友參觀“石門十三品”時突發靈感:漢中石門十三品在全國是書法一絕,而同樣和漢中有著淵源較深的《數術記遺》中失傳的13種古代算具,難道不能成為全國古算一絕嗎?他將這一想法告訴了李教授,得到贊同,同時程文茂找到漢中木工名匠趙連富,運用上等木材——楠木和樟木進行製作。其間,李教授繪製了《漢中甄鸞古算十三品草圖》,並親自到漢中予以指導。不知經過了多少次奔波辛勞,多少次反復、失敗,程文茂的“古算十三品”終於在2002年5月下旬製作完成。
   
    據李培業教授介紹:此前,國內曾出現過《數術記遺》中13種計算工具的示意模型,但相當粗糙簡單,許多地方出現明顯錯誤,“古算十三品”的製作完成是國內第一個完整、系統、科學地將我國古代13種計算工具恢復舊制,是數學史最新的研究成果,特別是發現“九宮算”為世界上惟一的動位算法,更具較高的學術價值。(賈連友 華年輪)
   
   
   

                          程文茂(右)在介紹“古算十三品”“九宮算”
  


發表評論 


責編:紅立 來源:文匯報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