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報道


南極冰原的科學話題
08.13 08:56


    
    南極納爾遜冰蓋雄渾蒼莽,漫無際涯,橫亙幾百平方公里。(李仁臣攝)
    ★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1倍,南極氣溫將上升5攝氏度,冰蓋融化就會加劇。
    
    ★全球衛星所發生故障30%以上是由空間環境的變化引起的。
    
    ★隕石是人類惟一可以得到的外太空物質。由於南極具有特殊的地理環境,人類得到的隕石中超過95%都是在南極找到的。
    
    日前,第二十七屆國際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會議和第十四屆國家南極局局長理事會會議在上海召開。這是我國首次舉辦的最高級別的南極國際會議。中外300多位專家紛紛就共同關心的話題,暢所欲言,提出許多關於人類與南極這塊千年冰雪覆蓋的聖潔大陸相關的新問題。
    
    人類會不會生活在水的世界?
    
    一部叫做《未來水世界》的電影,對地球的環境做出了悲觀的預言。
    
    美國科學家最近公佈的一份科研報告指出,阿拉斯加冰川融化的速度驚人,每年平均矮了半米多,成為世界海平面上升的最大單一水源。報告書指出,0.1毫米似乎微不足道,但孟加拉國等國家和一些居住在海岸線和河流支流地區平坦島嶼的居民會因海平面的小變化而遭殃。
    
    研究顯示,在過去100年裏,全球海平面上升20厘米。專家把阿拉斯加和南極等遠古冰原融化歸結為主要因素之一。
    
    有人經過測算,如果南極冰蓋完全融化,海平面將升高60米左右,許多沿海地區將變為汪洋大海。出席第二十七屆國際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的中國極地研究所研究員李院生對此解釋説,因為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能起到屏蔽作用,阻留地球大氣層中的熱量散失,地球溫度便會升高。當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1倍時,地球溫度便會升高2—3攝氏度,而南極氣溫將上升5攝氏度,冰蓋融化就會加劇。李院生説,最近200年來,由於現代工業的發展,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上升到0.034%。儘管從鑽取南極冰芯的研究中,還找不到地球氣溫升高和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的直接關聯,但南極大陸的變化對全人類的生活影響,卻值得關注。
    
    “空間天氣計劃”進展迅速
    
    在極地科學家的研討中,“空間天氣計劃”是重點問題之一。在本屆南極科學委員會會議上,我國的劉瑞源教授第一個宣讀了個人科研成果。作為國際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日地和天文學研究常設工作組副主席、中國極地研究所研究員,他向大會作了《極區地球空間環境的南北極對比研究》的報告。
    
    劉瑞源介紹説,“空間天氣計劃”是一個國際課題,20世紀90年代中期由美國提出。目前,國際上有許多國家已實施該計劃。全球30%—40%的衛星所發生故障是由空間環境的變化引起的,這項計劃的主要任務是對地球空間環境進行深入研究,減少衛星故障率。
    
    亞洲國家包括日本和我國也參與了這一計劃。我國政府十分重視,在國家計委和科技部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去年將其列入“十五”計劃。
    
    南極科學委員會把位於東經180度子午線的觀測鏈分給我國,作為國際合作中的一個重要內容。1997年起,我國開始與挪威合作,利用我國南極中山站與北極的斯瓦爾巴德群島的地面觀測數據,共同進行日地現象的南北極共軛研究。
    
    實際上,中國和挪威在“空間天氣計劃”合作方面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這次會議上,日本、澳大利亞、俄羅斯、丹麥等國家也都交流了其在“空間天氣計劃”中的最新成果。
    
    來自宇宙的信息使者
    
    最近,美國科學家通過分析1.3萬年前掉入南極冰蓋中的隕石,發現這塊來自於火星、未受污染的隕石中,有一些非常細小的古老的單細胞生命,從而推斷出,火星可能存在著生命。美國于1996年派遣兩艘飛船前往火星,計劃在2003年取回火星上的樣本。
    
    隕石是人類惟一可以得到的外太空物質,它攜帶著許多有關太陽系早期歷史的資料和信息,可以從它那裏了解到宇宙的演變情況,甚至可以知道其他星球上有無生命的存在。
    
    由於南極具有特殊的地理環境,人類得到的隕石中超過95%都是在那裏找到的。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國際南極科學委員會地區工作組國家代表劉小漢對此解釋説,南極大量發現隕石主要基於幾個特殊條件:一是隕石在南極冰蓋內可以長期保存,不易被風化,已發現最古老的南極隕石保存時間已超過兩百萬年;二是南極冰蓋不斷流動,形成了獨特的隕石富集機制。另外,從其他星球上掉下來的隕石在白雪皚皚的南極,極易被發現,不像掉在陸地上的亂石中很難辨認。
    
    各國自1969年以來一直進行南極隕石的考察和回收。日本共進行18次考察,回收了16187塊隕石樣品;美國從1979年起共回收隕石樣品6918塊。事實上,南極隕石已成為日、美和歐共體開發的重要科學資源。
    
    曾6次到南極進行科學考察的劉小漢説,我國第十五次南極科考隊在格羅夫山地區首次發現4塊隕石樣品,隨後第十六次隊在這一地區回收到28塊隕石樣品,表明格羅夫山地區是南極隕石的又一富集區。目前對上述28塊隕石開展了岩石—化學類型的鑒定工作,初步結果表明,其中一塊隕石(GRV9918)來自火星,是人類目前已發現的第十九塊火星隕石樣品,非常珍貴。
    
    劉小漢認為,我國在研究隕石方面,已經取得不小的成績,證明我們這方面的學術研究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位。
    
    科考人員在南極測量冰溫———儘管大冰蓋上飛雪如刀,也得把墨鏡摘了,手套脫了。(張向冰任建民)
  


發表評論 


責編:陳玥 來源:人民日報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