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報道


考古學家稱:青海曾是唐代絲綢之路最繁榮的幹道之一
07.03 08:56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許新國經過對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的考古研究發現,“唐蕃古道”青海絲綢之路在1500年前是唐代絲綢之路最繁榮的幹道之一。
    
    對柴達木盆地考古研究達幾十年的許新國稱,從剛在都蘭發現的第二枚東羅馬金幣、幾十件粟特銀器和迄今發現的130余種350多塊中外絲製品説明,古代南絲綢之路不是人們通常認為的只是北絲綢之路的一條輔路,而曾經是非常繁榮的絲綢之路,繁榮程度不亞於中外人士熟知的新疆-河西走廊-西安絲綢之路,
    
    他説,都蘭吐蕃墓葬近年來的一系列重大發現,證實了經青海西寧、柴達木、到甘肅敦煌和新疆,是公元6世紀到9世紀前半葉古代絲綢之路的一段重要幹線,青海曾是東西方物資交流的中轉站和文化融合的一個中心,其地位和作用絕不亞於河西走廊。相比之下,北絲綢之路的甘肅敦煌莫高窟出土的絲織品有數十種,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群發現漢代到唐代中期的絲織品近80種,陜西法門寺出土的絲綢雖多達百種,但數晚唐之物。
    
    他認為,與上述4處出土絲綢品較多的地方相比,都蘭吐蕃墓的絲綢數量之多、品種之全、圖案之精美、時間跨度之長均居榜首。
    
    絲綢之路專家、北京大學文博考古學院教授林梅村説,青海與西域的關係在《舊唐書》等歷史文獻中都有記載,古絲綢之路重鎮都蘭的考古新發現,為這些歷史記載進一步提供了青海絲路當時非常繁榮的實物證據。曾考察過都蘭吐蕃墓文物的林梅村認為,青海絲綢之路開始繁榮于南北朝,唐代進入鼎盛階段,確實是唐代絲綢之路最重要的幹道之一。
    
    學術界過去普遍認為,絲綢之路青海段作為一條輔助線路,只在河西走廊主線由於戰爭原因不通時才存在。許新國説,在都蘭發現的絲綢殘片中,有112種為中原漢地製造,18種為中亞、西亞所製造。其中一塊波斯人使用的缽羅婆文字錦是目前世界上所發現的唯一一塊確認的8世紀波斯文字錦。都蘭古墓還出土了漢代中原地區製造的漆器、金銀器和古羅馬金幣、波斯銀幣和來自西亞和中亞的金銀器、彩色玻璃珠和銅香水瓶等。他認為,這些物品的絕大多數應是吐蕃與中原、中亞和西亞進行貿易的結果。不排除歷史記載上由於對立雙方而形成的阻隔和不通,但出土文物雄辯地證明,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內,雙方的民間交往一直沒有中斷過,青海絲綢之路一直是暢通的。
    
    世界最古老的東西貿易通道-——絲綢之路的開闢始於2000多年前,它從中國的西北地區出發,直至地中海沿線,總長約為7000公里。
    
    青海省博物館館長李智信也認為,都蘭見證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在一段時期內比河西走廊繁榮。博物館部分館藏文物就是很好的説明。目前青海省博物館正在展出一枚都蘭出土的東羅馬金幣,並收藏了77枚在西寧近郊發現的波斯銀幣。
    
    林梅村稱:“目前在青海發現的波斯銀幣數量與中國其他地區相比是最多的。”(王宏偉吳榮)
  


發表評論 


責編:王卉 來源:新華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