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富春江畔話周姓 |
|
|
|
|
|
在中國眾多的姓氏中,周姓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老姓氏。周姓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遠古時期黃帝時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根據史料考證,周姓是一個姓源複雜的姓氏,周姓的形成和發展,它的起源主要有四個大支系,其中主要的一支周姓源於姬姓。 周姓的祖先是后稷,傳到周武王時,他建立了周朝,立國800餘年,當時主要定居在今陜西省岐山縣。 周朝被秦所滅以後,周武王的後代便以國為姓,即以周為姓。據《河圖運錄法》記載,周姓還出自於黃帝時期,黃帝的臣子周昌、周書等,他們的後代以周為姓,形成了又一支系的周姓。另外,據《逸周書》記載,商代時有太子周任,食邑于周地,他的子孫後代以封邑周而得姓。此外,周姓還有少數民族的改姓和賜姓所形成的支系。 據史料考證,今河南省上蔡縣是歷史上周姓的郡望,周氏以汝南為郡號,周氏後裔最初主要在河南一帶發展和繁衍。秦漢時期,聚居在河南的一部分周氏後裔開始遷移到江蘇省沛縣定居,並形成當地的名門望族。西晉永嘉年間,周氏後裔遷徙到安徽定居。唐代以後,又陸續遷入福建、浙江和廣東等地。清康熙乾隆年間,廣東、福建沿海地區的周氏後裔,逐漸遷移到台灣定居。 據《富春周氏宗譜》記載,南宋慶元至嘉泰年間,南宋大臣周必大晚年時,率家人從杭州遷入富陽新義芳地定居生活。周必大是富陽周氏的始遷祖。 800多年來,周氏後裔在浙江省富陽市,逐漸形成了新義芳地、東塢山、新登官塘和宜家弄四個支系。現如今,子孫繁衍了39代,周姓已成為富陽市的大姓,周氏後裔達5000多人,主要分佈在富陽市東塢山和新登鎮官塘等地。在富陽曆代周姓名人中,曾任台灣兵備道的周凱,深受人們的稱頌。 周凱,字仲禮,號蕓皋,公元1779年生於富陽鎮宜家弄。清嘉慶十六年進士,歷任湖北襄陽知府、福建興泉永道和台灣兵備道等職。他精通詩、書、畫,著有《武當紀遊二十四圖》和不少詩文傳世。 周凱後裔周建軍:小時候,從我們家譜中了解到周凱的一些情況,他是從福建到了台灣當了兵備道。在台灣期間,為台灣做了很大貢獻,他主修了《金門志》和《廈門志》。在台灣也有周凱的後裔,他們也經常回大陸跟我們團聚,共同紀念我們的祖先周凱,緬懷他的業績。 千百年來,周氏後裔在許多地方發展成為名門望族。據《元和姓篡》記載,唐代元和年間,周氏郡望多達18個地方,並形成了眾多的支系。在漫長的歷史歲月裏,周姓名人輩出。據統計,周姓在二十四史中單獨列傳的有276人,歷朝歷代都涌現出眾多的周氏名人。秦末有張楚大將周文,西漢有周昌、周勃、周亞夫等名將,三國時有吳國名將周瑜,晉有御史中丞周處,北宋有哲學家周敦頤,元代有音韻學家周德清,明代有畫家周文清、周天球,清代有詩人周亮工等,現代則有著名文學家周樹人和周建人,當代則有周姓的傑出代表人物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總理周恩來。 1898年3月5日,周恩來誕生於江蘇省淮安市駙馬巷這座普通的宅院,取小名大鸞。五歲時入家塾讀書,取名恩來,字翔宇。 青年時期,他東渡日本,探求救國之道。1920年他去法國勤工儉學,在巴黎參與發起成立了中國共産黨的活動,成為中國共産黨最早的黨員之一。 大革命時期,為了推動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進行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鬥爭,周恩來擔任了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參加和領導了北伐和東征。 抗日戰爭時期,周恩來廣泛團結民主黨派和愛國人士,長期領導從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工作。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周恩來立下了卓著的功勳。 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在國家總理的崗位上工作了整整26年。他是著名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最早提出者,是新中國外交事業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在建立中美、中日等外交關係的過程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和國家的繁榮富強,鞠躬盡瘁,貢獻了畢生精力。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在北京與世長辭,終年78歲。 周姓是當今中國眾多姓氏中的第9大姓,周姓不僅分佈在中國的大江南北,而且還遠徙于歐美、東南亞及許多國家和地區。 提示: 周姓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遠古的黃帝時代。 歷史上周氏名人有:周仁、周昌、周勃、周瑜、周處、周興、周邦彥、周必大、周德清、周敦頤、周凱、周恩來、周樹人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