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瀘 州 |
|
|
|
|
|
瀘州古稱江陽,地處四川南部,其市區位於沱江、長江交匯處,自公元前135年設江陽郡至今,已有2130多年的歷史,歷來是川、滇、黔三省結合部的物資集散地,是川南經濟中心和西南地區經濟中心的重要補充。下轄七個縣區,幅員面積12243平方公里,人口450多萬 瀘州市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夏、商時屬梁州之域。7千─1萬年前,古人類已用火、制陶,開始早期農耕文明和定居,進入母系民族社會。秦惠王至秦始皇時期,中原移民進入長江、沱江匯處,把中原的生産技術和文化帶來,推動了瀘州經濟、文化的發展。漢武帝劉徹開發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派唐蒙從符關(今合江鎮)到夜郎,説服其歸附漢朝。東漢置江陽郡,江陽郡成為“鎖鑰沱江門戶,屏障西川”的邊陲重鎮。漢代,鹽業和農業發達。唐代農業發達,貢賦有麥、金、葛、醬、麻、布。宋代,瀘州成為“西南會要”。瀘州成為沃野千里、土植五穀、牲具六畜、商賈輻輳、五方雜處的富庶之地,號“漢、夷門戶”、蜀南糧倉,釀酒業大發展,鹽業發展規模大,有利用天然氣煎鹽的文獻記載。與少數民族貿易互市。地方官府修築瀘城和寨堡。元代,准許釀酒、制鹽、制茶、分兵屯田,修築馬道、橋梁,開闢驛傳,製造木船發展航運事業,溝通物資交流,發展農村商品經濟。明朝,瀘州直隸省,十五世紀初,瀘州進入全國三十三個較大的商業及手工業城市行列。清代,實行移民入川,促進瀘州經濟、文化發展,瀘州成為川滇黔接合部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 古老的瀘州經歷了兩千多年漫長的歲月,留下了許多的文物古跡和反帝反封建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紀念地。玉蟬山摩岩造像造型生動,報恩塔極具唐代建築藝術特點,春秋祠飽含清代雕刻藝術之精華,龍腦橋以石雕藝術精湛、造型雄偉、佈局奇特著稱,建於明萬曆年間已有400多年窖齡的瀘州老窖舉世聞名。納溪有蔡鍔將軍和朱德元帥率護國軍進行“護國討袁”戰爭,大敗北洋軍伐的“棉花坡古戰場”,江陽區有朱德紀念館,劉伯承元帥指揮瀘順起義指揮部舊址,古藺有紅軍四渡赤水渡口和長征期間黨中央和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住地等等,這些都分別列入了國家,省、市文物保護單位。 全市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南部山區立體氣候明顯。氣溫較高,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無霜其長,溫、光、水同季,季風氣候明顯,春秋季暖和,夏季炎熱,冬季不太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