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民風民俗 > 民間故事   


三山不見、九橋不流

魚峰山與劉三姐的傳説

牛郎織女

冰糖葫蘆傳奇

宜興紫沙壺的故事

杭州東坡肉

下雪的來歷

蘇州街和泉宗廟

上方寺和下方寺

正月十五挂紅燈的傳説

“晾經石”的傳説

丹頂鶴頭上的“鶴頂珠”

雙拋橋傳説

“壓歲錢”的傳説

思兒亭與慘惻橋

雙門前三獅朝五虎

傳説中的幔亭招宴

北海“潿洲沙”

泰山石敢當

珠還合浦

大王和玉女動人的愛情故事

“三姑岩”的由來

“趙州石橋什麼人兒修”

"扎龍"與丹頂鶴

彭武、彭夷開闢武夷山

口弦琴與石頭姑娘

四姑洞與自滿臼

姚縣令審石頭

馬頭琴的來歷

冰塊和水晶

神筆馬良

三戲海龍王

峨眉四女圖

白蛇傳

孔雀公主

牛郎織女

曹衝稱象

百鳥朝鳳

三過家門

百褶裙的傳説

雷公山頂水井的傳説

黔東南龍舟節的傳説

苗王的傳説

八仙橋

兩鄰遇鬼的故事

銀子和歌聲
昭君賜名桃花魚

    提起“昭君出塞”,大家都知道説的是漢代王昭君遠嫁與匈奴和親的事。
    
    王昭君,名培,字昭君。南郡姊歸(今湖北姊歸)人。晉避司馬昭諱,改稱為明帝或明妃。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於入朝求和親,她以入宮數歲,不得見帝,自請嫁匈奴。入匈奴後,被稱為寧胡門氏(皇后)。後呼韓邪死,成帝又命她“從胡俗”,改嫁復株累單於(呼韓邪大鬧氏長子)。在她影響下,其子女及周圍的人都努力維護與漢的通好關係,以致“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人民)無干戈之役”。她的故事成為後世詩詞、戲曲、小説、説唱等的流行題材。
    
    今湖北林歸縣的香溪,地處巫峽,在長江北岸,這裡正是王昭君的故里。每年桃花盛開的季節,香溪河中就會出現成群的桃花魚,它們個個通體透明,漂浮在水面,有玉白、乳黃、粉紅三色,觸手多達256條,散開後酷似桃花瓣,這桃花魚的來歷,還有一段美麗動人的故事呢。
    
    相傳,當漢元帝決定讓昭君遠嫁匈奴和番前,恩準她返回故里,探望父母、鄉親。昭君返回家鄉後,一面與親人細敘別情,一面滿山遍野去尋覓兒時的足跡,真捨不得離開這青山秀水的故鄉。可是皇命在身,必須按期返回京城,遠嫁荒漠異域的匈奴王。
    
    昭君別去那天,鄉親們送了一程又一程,難捨難分。昭君登上江中的龍舟,抱起心愛的琵琶,彈起哀婉動人的別離由。此時盛開的桃花似她的知音,聽到感人處,竟紛紛飄落,有的落在船上,有的落在她身上,昭君不禁潛然淚下,淚水灑落在桃花瓣上,又漂入江中。這些沾滿昭君淚水的桃花瓣紛紛變成了五顏六色的小魚,追隨龍舟游動。當哀怨的琵琶聲更然而止時,船工們也都灑下同情的淚水。有位船工隨手摸起一條小魚獻給昭君,昭君深情地賜給它們一個美麗的名字一桃花魚。
    
    從此,每當桃花盛開的季節,桃花魚便在香溪清澈的水中游來游去,好象和故鄉的親人們一起呼喚昭君的歸來。至今香溪的老人們還説:每當桃花盛開,明月當空的深夜,有時就能聽到古代婦女衣服上金玉飾物的撞擊聲,難怪杜甫到昭君故里憑吊古跡後寫的《咏懷古跡》這首詩中道“環佩空歸月夜魂”呢!人們想那一定是懷念故鄉的昭君回來看望鄉親們來了,鄉親們還想用“水水桃花魚”來款待她呢。湖北名菜,水未桃花魚就是來自這個美麗哀怨的傳説。(愛逛城)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