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民風民俗 > 傳統節目   


預祝豐收的藏族節

八月十五漁潭會

石寶山歌會

藏族雪頓節

吾家有女初長成--記女兒節

拗九節與二月二

大理三月好風光

忙碌的佤族新米節

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

藏族獨有的沐浴節

草原賽馬會

隴端街

盛裝舞步“刀桿節”

重陽時分“南瓜節”

中秋節與擺塔、擺整山

扎龍觀鶴節

藏族曬佛節

瀘沽湖畔的朝山節

火光沖天的“達努”節

打磨秋的苦扎扎節

晉祠古廟會

瓊人放風燈奇觀

那達慕草原旅遊節

苗家的龍船節

羊欄回族開齋節

端午節

七夕的傳説

七夕節

重陽節的傳説

重陽節

臘八節

中秋節的傳説

中秋節

清明節的傳説

清明節

元宵節的傳説

元宵佳節

過年的傳説

春節

端午節的傳説
拉祜族大年小年

    大年為正月初一到初四,小年為初九到十一
    
    大年又叫女人節,小年又叫男人節。傳説古時候,到了過年時,男人在外打獵仍未歸來。男人帶著獵物回來後,年已經過完了。為了慰勞滿載而歸的男人,村寨又重新過了一次年,叫做過小年。實際上,由於拉祜族長期保留著母系大家庭的社會組織,女人過大年是合乎情理之事。
    
    大年從正月初一到初四共四天,新年的準備卻在上年臘月二十四日便開始了。除夕之夜,人人洗澡,舂糯米粑粑,唱年歌。初一淩晨,頭遍雞叫,各家各戶便背著葫蘆,抬著筒奔向山泉搶新水。據説誰家先搶到清水,誰家穀子先熟。初一晚上村寨人聚集在一起,跳起蘆笙舞,唱起祝福歌。初二到初四,親友互相拜年、贈送禮品。初五這一天,全村男子聚合在一起,把樹榦劈開一面,畫上飛禽走獸,每人在三四十公尺外向木片打上一槍,或射上一箭,以預測狩獵的收穫。第二天,男人便出外打獵。
    
    初九到十一是過小年的日子,全村人穿戴一新,在鋩鑼、象腳鼓聲中翩翩起舞,迎接福神降臨。遊樂歌舞活動通宵達旦。正月十二是年節最後一天,稱做“滿年”。
    
    在整個節日期間,場面最大,氣氛最熱烈的活動要數為期數日的蘆笙舞會。其時,人們身著節日盛裝,從四寨八鄉紛至沓來,聚攏于寨子中央的空坪上。人們先在舞場中央放一竹篾桌,上置一盛有稻穀、玉米、糯米粑粑等物的竹籮,再插上李、櫻、桃等花枝,燃香敬奉,由”安佔”致詞祈禱。而後,人們在公選出的吹笙能手的帶領下,手拉著手,圍成一個個圓圈,跳起反映播種、收割、打谷等內容的舞蹈,氣氛熱烈而歡快,使舞會進入高潮。當一對對青年男女鑽出人群跑向密林深處時,場上剩下的人們便圍著火塘,對歌至天明。舞會結束後,各家各戶都來領取經跳笙”孕育”出的稻穀”神種”,帶回家將其拌在自家糧種裏,以期來年五穀豐登。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