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樂山 |
|
|
|
|
|
樂山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素有“天府之國”之稱的中國四川省的西南。東鄰自貢市和內江市,南靠宜賓市和涼山彝族自治州,西連雅安市,北接成都市。面積20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668萬,轄17個區、市、縣、自治縣。 樂山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遠古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春秋時期,這裡是蜀王開明的故治,有2800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北周宣帝大成元年改為嘉州,清雍正更名為樂山,沿用至今。1994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樂山人創造了燦爛的文化。戰國時期,秦蜀守李冰為避洪患,開鑿麻浩河,分江溢洪,形成了四面環水,林蔭濃密的烏尤“離堆”。境內留存著上萬座漢崖墓,特別是麻浩崖墓內的石刻浮雕和壁畫。東漢時,佛教開始傳入樂山。東晉以後,佛教寺廟與日俱增,香火日趨旺盛。唐宋時期,樂山為中國西南佛教文化的重要所在,峨眉山成為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 從公元713-803年,歷時90年建成的樂山大佛,宏偉端莊、舉世聞名。宋、元、明、清,樂山的文化遺存更為豐富。現在,全市有國務院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個:樂山大佛、麻浩崖墓、萬年寺普賢銅像、峨眉飛來殿;有省級文化保護單位4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79處,館藏文物2萬多件,其中三級以上文物2600余件。樂山人才輩出,北宋的大文學家蘇軾,當代文化巨人郭沫若就是他們的傑出代表。樂山還出現過李密、蘇洵、蘇轍等著名文學家,當代“書壇怪傑”石魯也産生於此。歷史上,李白、杜甫、岑參、范大成、黃庭堅、陸游等文化名人或在樂山為官,或在樂山遊歷,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為紀念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修建的三蘇祠;還有夾江千佛岩、青神中岩寺;往南有“小西湖”五通橋,建於明代的形如船體的羅城古鎮,有被稱為“中國百慕大”的峨邊黑竹溝,有大熊貓産地之一的馬邊大風頂自然保護區;往東有環抱72個小島的仁壽黑龍灘風景區;往西有當代大文豪郭沫若故里沙灣和美峰石林。 樂山位於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影響區域。東北部平原、丘陵地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無霜期長,雨熱同季,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5攝氏度。春秋兩季是去樂山旅遊的最佳時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