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民風民俗 > 華夏服飾   


傈僳族的“麻布衣”

江南水鄉服飾

回族的小白帽和蓋頭

畬族婦女的竹冠

德昂婦女的腰箍

福州婦女髮式的演變

返璞歸真小小布袋

門巴氆氌服飾

福州婦女髮式的演變

從長衫馬褂到西裝革履

陜北傳統服飾—肚兜

四楞小花帽

阿壩藏族喜歡昂貴的飾物

赫哲族的魚皮服

歷史悠久的文昌木屐

“則高利”和長裙

阿昌族的衣著民族特色最濃

察哈爾蒙古族穿戴習俗

瑤族服飾

景頗族服飾

基諾族喜歡戴大耳環

滿族婦女不纏腳

獨龍族獨愛麻布衣

白族男女崇尚白色

彝族服飾

柯爾克孜族四季都戴 " 聖帽 "

俄羅斯族只有未婚少女才露發

納西族摹擬青蛙剪裁衣服

塔吉克人喜歡紅色
漢族衣冠源遠流長


    漢族是我國也是世界上人數最多的民族。其歷史源遠流長、文化輝煌燦爛。
    
    縱觀幾千年的歷史,漢族的服飾,在式樣上主要有上衣下裳和衣裳相連兩種基本的形式,大襟右衽是其服裝始終保留的鮮明特點。不同朝代、不同歷史階段,又各有不同的特點。
    
    五種正色
    
    在服飾的色彩上,漢族視青、紅、皂、白、黃等五種顏色為"正色"。不同朝代也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漢赤,唐服色黃,旗幟赤,到了明代,定以赤色為宜。但從唐代以後,黃色曾長期被視為尊貴的顏色,往往天子權貴才能穿用。
    
    神秘的中國術
    
    服飾的原料,主要有麻布、絲綢、棉布、毛呢、皮革等。漢族的染織工藝,以其歷史悠久、技術先進、製作精美而在世界上獨樹一幟、享有盛譽。古代染織,特別是絲織方面,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世界上獨有的。古代的染色技術也極為卓越和先進,不僅顏色種類多,色澤艷美,而且染色牢固,不易褪色,被西方人譽為神秘的"中國術"。其方法大體可分為織花、印染、刺繡、書花四大類。
    
    由抽像到寫實的衣服圖案
    
    漢族服飾的裝飾紋樣上,多采用動物、植物和幾何紋樣。圖案的表現方式,大致經歷了抽像、規範到寫實等幾個階段。商周以前的圖案,與原始的漢字一樣,比較簡煉、概括,抽像性強烈。周朝以後至唐宋時期,圖案日趨工整,上下均衡、左右對稱,紋樣佈局嚴密。明清時期,已注重於寫實手法,各種動物、植物,往往被刻畫得細膩、逼真、栩栩如生,仿佛直接採擷于現實生活,而未作任何加工處理,充分顯示了漢族人民的勤勞與智慧。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