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小撮童發,能換一隻羊 |
|
|
|
|
|
蒙古族有的部落,孩子到了三歲、五歲,甚至七歲才開始去發,有的則是男孩三、五歲,女孩四、六歲開始去發。去發的這天也不是生日,而是喇嘛和陰陽先生根據生辰八字另擇的日子,多在清明前後或立夏之前進行。所以就不能叫過生日,而是名副其實的“去發宴”。 儀禮也五花八門,不拘一格,蘇尼特人給孩子去發,只請兩個全人;一人剪髮、一人剃頭。前者把孩子的頭髮剪一綹,包在哈達裏,搭在孩子脖子上,後者就上來給他剃光頭。其餘親朋就只有送禮的義務,沒有動手的權利了。 青海蒙古的風俗,是由父母把孩子牽到剪髮人面前,剪髮人念幾句祝詞,把綢緞布匹等禮品搭在孩子脖子上,而後剪取少許頭髮,再依次讓第二、第三個人剪……每個人都把布料搭到孩子脖子上,孩子怎麼承受得了?不過你不必擔心,這都是走走過場,在大家面前曝一下光,就會收起來的。這裡還有一個習慣:至親好友在送綢緞布料的同時,還要給孩子許諾一頭小畜或帶仔母畜的活禮。等去發宴過去以後,母親就帶上孩子,選個吉日,到各家各戶收取許諾的牲畜,作為孩子的私産。有的舅舅或叔叔沒有赴宴,還要給他留一撮頭髮,什麼時候來了什麼時候剪。這一撮頭髮可不是那麼好剪的,起碼得你破費一隻帶羔母羊。親戚多的人家,確有以此為基礎繁衍牲畜成了群的。他們給孩子剪下的頭髮,不團蛋,不編鎖兒,而是包在哈達裏,置於山頂或高處。至於給孩子去發以後、既然是宴,就要上茶獻酒,歡歌暢飲,而後上飯或擺羊背子,這在所有蒙古部落幾乎是一樣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