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話説宣紙 |
|
|
|
|
|
一般認為,紙是東漢時期由湖南籍宦官蔡倫發明的,但從西漢的墓中就曾經發現有紙的存在。西漢的紙,是把纖維都混合在一起,再製成厚紙,蔡倫大概是改進西漢的造紙術,將厚紙改良成較薄的紙。 紙的別稱很多,有楮先生、楮如白、楮待制、楮園公、好疇侯、剡溪遺老、不二冤家、文廟、雲肪等。漢代造紙原料主要是嘛和楮,後來發展到桑皮、藤皮,隋唐五代時,竹紙又得到了迅速發展,並出現了一些造紙中心:安徽涇縣以産"宣紙"著稱,紙張名目繁多,質地精良,尤以"薛濤箋"名滿天下。宣紙為書法用紙,唐代書法大家歐陽詢、顏真卿、張旭等擅用宣紙。歷史上第一位讚美宣紙的帝王是南唐後主李煜。明清以後,相繼出現了麻紙、皮紙、棉紙、二層紙等,但仍以安徽涇縣宣紙在紙壇一枝獨秀,獨領風騷。 當紙上有了書和畫,就擔負了文化傳播的使命,純以文房清玩的形式藏至今日的紙並不多,大都是清朝以後的産品。南唐李后主曾制澄心堂紙。這種彩色以箋紙傳到乾隆時,乾隆十分喜愛,因而下令倣造了"乾隆仿製澄心堂紙"。由於乾隆性喜奢華,故清朝産有三公尺以上的描有花紋的紙箋。所繪內容有山水樓臺、雲龍、鳳凰、鳥獸、花卉等,底色五彩斑斕,極為華麗,可惜現在這種乾隆花紋箋已成稀罕之物。 我國的造紙業頗為發達,而且還將紙的實用價值與藝術價值融為一體,新星映亮了紙苑。所謂的冷金箋、泥金箋、灑金箋等紙,一直在清朝享有"紙王"之美譽。故現在的珍貴史料和名家書畫真跡,大多用此類好紙。書杯--詩箋,是清朝的另一類名貴紙。此種紙張應用在寫詩稿或書信上,以水印技法木版印刷而成。通常是請當時的著名畫家繪圖,再予以彩色印刷。另外有的詩箋上面印有商周的青銅器,或以雙鉤法將銘文、古碑上的字句描繪出來。上述詩箋,現在已難尋覓,只有少許清末或國民的清箋留存了下來,但其售價特貴。 清末"露皇宣"為宣紙之王,人們稱之為"國寶"。該宣紙屬特大凈皮宣紙類,質白如玉,色澤美雅、紋理清晰、文藤精細、拉力強、抗老化、不易破碎、宜保存、防腐蝕、吸墨適中、墨韻清晰等優點,深受國內外書畫家的讚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