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民風民俗 > 民間故事   


上方寺和下方寺

正月十五挂紅燈的傳説

丹頂鶴頭上的“鶴頂珠”

雙拋橋傳説

“壓歲錢”的傳説

雙門前三獅朝五虎

傳説中的幔亭招宴

北海“潿洲沙”

泰山石敢當

珠還合浦

大王和玉女動人的愛情故事

“三姑岩”的由來

“趙州石橋什麼人兒修”

"扎龍"與丹頂鶴

彭武、彭夷開闢武夷山

口弦琴與石頭姑娘

四姑洞與自滿臼

姚縣令審石頭

馬頭琴的來歷
蘇州街和泉宗廟

    傳説乾隆第二次下江南的時候,有一天,來到蘇州城外,和一個親信太監,打扮成香客,到寺廟裏去私訪。他們來到一座尼姑庵,燒完了香,磕完了頭,正在四下裏張望的時候,忽見迎面走來一個尼姑,那容貌如花似玉,宛若碧宮仙子。乾隆兩眼直勾勾地望著她,魂兒都飛了出來。同去的太監只得輕輕拉了下他的衣袖,他才“啊”了一聲,象從夢中醒了過來。
    
    回到行宮後,乾隆立刻下了道聖旨,宣詔那尼姑進宮伴駕。傷腦筋的是:這個美人已削發為尼,公開選進宮去當嬪妃有違佛門清規。回到北京以後,乾隆左思右想,最後想出了個辦法:在昆明湖的南邊,清水河西側的藍靛廠為她修建了一座半為行宮、半為廟宇的“泉宗廟”。那廟宇雄偉壯觀,僅石雕牌坊就有七座。又臨近清水河,河岸上桃花爭春,風景十分幽美。乾隆每當到西山一帶遊玩的時候,泉宗廟就成了他的行宮;那個漂亮的尼姑就成了他的寵妃,盡情地討取他的高興。
    
    有一年春天,乾隆到大覺寺降香歸來,鑾駕到泉宗廟,不見尼姑前來接駕。只見伴隨尼姑的宮女跪奏道:“美人身體不爽,不便接駕,望乞恕罪。”乾隆一驚,趕忙步入後宮寢殿。只見尼姑半躺榻上,淚眼愁容。乾隆俯下身子問道:“卿家所得何病?”尼姑道:“啟奏皇上,我乃蘇州人士,離鄉已有數載。我沒有別的病,只是想回家鄉看看。”乾隆一聽,哈哈大笑:“原來是思鄉病,卿家何不早説?好辦,好辦。半年之後,我同卿家一同去蘇州。”尼姑一聽,病立刻就好了許多。
    
    半年之後,一天,乾隆來到泉宗廟。尼姑跪接後,乾隆握著她的手:“卿家快點上輦,我這就與你同上蘇州。”“真的?”尼姑半信半疑。“君無戲言,我能騙你?”於是,尼姑忙讓宮女趕緊打扮,上了輦,和乾隆的御駕一道,前呼後擁,浩浩蕩蕩,出了藍靛廠。行了不到半個時辰,突然停了下來。宮女打開簾子,對尼姑道:“啟稟美人,蘇州已經到了。”尼姑心中疑惑:奇了!從北京到蘇州數月的路程,怎不到半個時辰就到了?她探出頭來往外一瞧,可不是蘇州嗎?你看:街中心,一條小河,流水潺潺,小船緩緩劃過;街兩旁是南貨和蘇州小吃;那來往的人和賣貨的人,全是地地道道的蘇州口音。一到這裡,就仿佛置身於江南水鄉。尼姑看了,心中大喜。
    
    原來,乾隆為了討得尼姑的歡心,下了一道聖旨,在從藍靛廠到南海淀的大路上修起了一條買賣街,從蘇杭一帶遷來了商賈、店舖,一時間把一個荒涼的地方變成了江南。從此以後,他就可以經常攜帶那尼姑來此欣賞蘇杭風光,以解尼姑思鄉之愁。這條街就叫蘇州街。
    
    直到現在這裡仍延用蘇州街舊名,泉宗廟早拆了。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