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民風民俗 > 風俗禮儀   


茶山瑤的“爬樓”

高山牧民的婚禮

紅喜蛋

“察恩特宴”與“偷酒杯”

“落草”之俗

冬至祭典與消寒會

毛南正月十五“放鳥飛”

水酒浸泡的婚禮

景頗山上“串姑娘”

彝族潑水迎親

苗族青年奇特的求愛方式

“三旦”和滿月

壽桃包和太平面

奇特的捕魚技巧

中國奇特的跪拜禮

海南客至敬檳榔

雲南十八怪

滿周歲的“抓周兒”風俗

有趣的獨龍族説婚
果子節與兔爺攤

    中秋節正逢諸果成熟上市,是個果子秋,有的老北京人直接稱它是“果子節”。
    
    《京都風俗志》載:中秋節“前三、五日,通衢大市,搭蓋蘆棚,內設高案盒筐,滿置鮮品、瓜蔬,如:桃、榴、梨、棗、葡萄、蘋果之類,晚間燈下一望,紅綠相間,香氣襲人,賣果者高聲賣鬻,一路不斷。”尤其是前門外和德勝門內果子市,節前夜市,通宵達旦。果商的吆喝聲,此起彼伏:“今日是幾來?十三、四兒來!您不買我這沙果,聞香的果來!哎,二百的四十來!”
    
    這些果品除了供人品嘗外,主要是用於送禮的上供。因此,果品和裝璜都十分講究。有的果農在蘋果未熟時,將用紙剪的“福”、“壽”、“佛”字等圖案,貼在果子上,不使陽光照射,等果子成熟之後,再把剪紙揭去,紅色的蘋果上就留下了黃綠相間的圖案,精美絕倫,引人喜愛,但索價甚昂。
    
    凡用來饋送親友的,一律都裝在特製的小筐裏,還要墊上香蒿,以增加果品的香味。果筐外面還要加上紅綠門票,更增加了節日氣氛。
    
    最能點綴節日景象的兔爺攤子。明《北京歲華記》載:“市中以黃土博成,曰兔兒爺,著花袍,高有二三尺者。”兔兒爺一般多是人形兔臉,長耳頂盔束甲,帶有纛旗。騎在猛虎身上,有如將軍。大的後背還要插上一把寶蓋式的傘。有的則“短衫擔物,有如小販;有飲酒跳舞,有如燕樂者。”極簡陋的僅是一小白兔搗藥而已。這乃是一種泥塑玩具,供給兒童們節日娛樂玩耍的。
    
    正像清方元昆在他的《都門雜咏》中説的“兒女先時爭禮拜,擔邊買得兔兒爺。”小孩們在八月十五前後,摹倣成人供兔爺玩;“擺佛佛兒”玩,這是舊京特有的風俗。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