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民風民俗 > 風俗禮儀   


四月初八趕天狗

景頗山上“串姑娘”

彝族潑水迎親

苗族青年奇特的求愛方式

“三旦”和滿月

壽桃包和太平面

藏區的絕對禁忌

奇特的“背冰亮膘”

奇特的捕魚技巧

中國奇特的跪拜禮

吳屯“喝”茶

熱情的維吾爾待客禮

海南客至敬檳榔

雲南十八怪

滿周歲的“抓周兒”風俗

有趣的獨龍族説婚

見面禮種種

百家衣和百家飯的誕生

苗鄉郎德酒俗
水酒浸泡的婚禮

    怒江大峽谷的上段,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混居雜處的地方。幾個民族就在這一峽谷地區相互通婚、相互融合,彼此之間語言相通,服飾相近,漸漸地連習俗都一致起來。由於許多代人的相互通婚,大多數人家甚至説不清楚自己究竟是哪一民族。即使江東岸小小的赤科村,也是怒族、傈僳族、藏族雜居的村落。赤科村很小,沒有吊橋,人們要外出就要翻山越嶺,或只有乘坐小小的豬槽船在水勢較緩的一段江面來回擺渡到公路上。在那兒,我們正好得知一位怒族姑娘要出嫁。幾乎全村的人都集中在她家的茅屋前,小夥伴們圍住新娘幫她收拾打扮。新娘名叫豐正娟,22歲,是地地道道的怒族,初中畢業,然後像大多數山區青年一樣,因學習條件和經濟能力等等限制,難以繼續升學,又回到村裏務農。三年前,她在一次集市上與附近永拉嘎村的傈僳族小夥子和佔榮對歌唱調子,因此認識並相愛,定了終身。
    
    中午時分,男方家接親的三個代表到了。他們給女方家送來了一背簍米飯和豬頭肉。女方家回送給他們的是一背簍蕎子和一桶灑。聘禮是已經送過了的,女方家也給女兒準備了嫁粧,但要等婚禮之後三天,在女兒回娘家(回門)之後才帶到男家。新娘子穿了一套借來的跟藏族服飾近似的怒族服裝,和小夥伴們説説笑笑的,在離開家的時候,也沒像有的民族那樣抽抽泣泣地哭嫁。
    
    宴席擺在村邊的一片田地上,用青松青竹扎了一圈柵欄,還挂上了銀幕準備晚上放電影招待全體村民和來賓。門洞上纏上了“過山龍”,一種槲寄生,傈僳語叫“介面擦布”,鬍鬚的意思,據説它有避邪的功能。有趣的是,西方人在過聖誕節時,也有挂槲寄生的習俗。門洞上也貼了對聯:“酬親友一席便飯賴喜喲,迎嘉賓三杯水酒依拉學”,“賴喜喲”是“一起吃”的意思,“依拉學”則是“一起幹”,但幹的豈只是三杯水灑。主人家為了婚事在樓底層的酒窖裏準備了整整17大缸“撒裏瑪”,也就是玉米釀造的水灑,每缸物容量約有50公斤。不僅如此,前來賀喜的眾親友又背來一桶桶水酒,每一桶也是50公斤。天曉得他們要在這婚禮上喝掉多少酒!僅竹酒杯就削制好一大筐。
    
    宴席擺了90桌,每桌12道菜。我注意到,每一桌必備的的染紅了的大肥肉都有剩,人們不再像以前那樣嗜肉如命了。狗和豬也鑽進席間,在地上大嚼一通。人們在席間不停地敬酒,並自動找人“雙杯打”,也就是喝“同心酒”——男女兩人或同性兩人臉貼臉,嘴挨嘴,同飲一杯酒,以示親密的感情。喝過雙杯打,兩個人便心心相印了。這一帶,各民族男女老少都嗜煙嗜酒,酒量驚人。吃過飯,新郎新娘的朋友們便輪番擠進新房敬酒祝賀,其他人聚在一間大屋裏圍著火塘喝酒説笑唱歌。一群老太太喝得興起,在村邊地頭上縱情地唱歌舞、看電影,通宵達旦。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