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民風民俗 > 傳統節目   


隴端街

盛裝舞步“刀桿節”

重陽時分“南瓜節”

中秋節與擺塔、擺整山

扎龍觀鶴節

藏族曬佛節

瀘沽湖畔的朝山節

火光沖天的“達努”節

打磨秋的苦扎扎節

晉祠古廟會

瓊人放風燈奇觀

那達慕草原旅遊節

苗家的龍船節

羊欄回族開齋節

清明節

元宵節的傳説

元宵佳節

過年的傳説

春節
草原賽馬會


    一年一度的賽馬會是那曲鎮最隆重的節日。那曲鎮是藏北草原上最繁華的小鎮,青藏公路穿鎮而過,川藏公路、新(疆)藏公路也同鎮聯接。賽馬場設在鎮東南的一片開闊草壩裏,那簡直是一個帳篷城,那些特為賽馬娛樂製作的帳篷,好像一朵朵盛開的白蓮。
    
    從前,藏北高原以地方或部落為單位,每年至少舉行一次大型賽馬會,有的地方根據宗教節日或臨時需要(如部落頭人舉行生日或婚禮慶典等)則舉行兩三次。
    
    那曲的賽馬會,是傳統的民族節日,民族體育盛會,也是農牧産品物資交流會。因此,牧民們把參加賽馬的事情看得十分重要,節日前早早就著手做參賽的準備工作。
    
    首先是選馬。根據馴馬經典《達布西》,馬分五類,每類馬又分為互補的兩種:大、小,長、短,黑、白,陰、陽以及頭高頭低等五類十種,根據不同類別的馬,選擇相應的馴練方法。
    
    接著是馴練。準備參賽的馬不再使役。在冬季最寒冷的三個"九"-藏曆十月廿九、十一月廿九、十二月廿九這三天的上午,必須給馬洗冷水澡。夏季初臨時,開始練跑,每週一次,馴練結束給馬洗澡。比賽臨近,每天練跑兩次,每次跑完都要洗澡。洗浴後要用羊毛氈全身裹好保暖。好馬全靠千日練。每天練跑不能少於五十里。經過幾個月的馴練,肥馬變瘦馬,肥肚變瘦肚,瘦肚變硬肉,皮毛閃閃發光、馬料也頗為講究,飲牛、羊奶,最佳飲料是山羊奶,奶中放點冰糖更好。據説最好是每天給馬吃1OO頭牛的混合奶一碗。同時要喂少量洗凈磨細的青稞面或豌豆粉。賽馬前的幾個小時,要喂紅糖與青油合拌的糌粑,再加一點防止傷風感冒、跌打損傷之類的草藥。另外,用滾燙的青油在馬的額角、耳根、腰部、蹄窩、膝關節等部位擦一下,以防止在狂奔過程中各部位出血。這樣精心馴練出來的馬,精力充沛,賽起來有如羚羊不停步,驚鹿不歇腳,飛馳似山鷹,頑強如野牛。
    
    賽馬會通常在藏曆六、七月間氣候最好的幾天裏舉行。
    
    比賽項目有長途賽、短途的高速衝刺、跑馬打靶、快馬射箭、揀哈達等,最精采的是馬上花樣表演。
    
    參賽的馬從頭到尾都飾以紅、綠、黃、藍、粉各色彩綢,馬鞍馬蹬上也綴有彩穗或磯珠,並搭上織有龍鳳、花鳥圖案的卡墊(小臥毯)。馬頭轡上鷹翎雁翎孔雀翎,令人眼花繚亂,馬尾巴也裝飾的紅紅綠綠,飄飄灑灑。
    
    騎手們的服裝不一,但都富有色彩。多數穿天藍、藏青、淺綠等色的藏袍,紅色燈籠褲或藍、黑色運動褲,腳登長筒靴。有的上身穿白色長袖衫或者坦胸露背,只披皮護肩;有的背挎箭囊,頭纏彩綢巾,活象古代的武士。
    
    參加長途賽的是少年騎手,穿戴戲裝一樣的行頭:色彩鮮明的綢緞單衣,從頭到腳一種色調。從遠處看仿佛是一個個紅點、綠點、黃點、紫點。參賽人馬上場,騎手們高踞馬背,貼著馬頭拉緊韁繩,虔誠地環繞場中央巨大的焚香臺轉一圈。焚香臺香煙擦繞,臺前一大群席地而坐的紅衣喇嘛在唸經祝禱。一聲槍響,群馬競發。各地賽程不一,少則三幾裏,多則十里八里,那曲鎮的賽程是七公里。名次按參賽人數酌情取前十名或二十名。
    
    參加短途賽的是嫖悍的青壯年漢子。"砰"的一聲槍響,幾十匹馬如箭離弦,高速向終點衝刺。
    
    "揀哈達"比賽也很精采。賽場上用的哈達是一種長約一米、寬30厘米的白色棉紗巾,它間隔地鋪在跑線上,要求騎手們在疾馳的馬背上俯身揀拾,既要跑快,又要多揀哈達,最後憑哈達的多少排名次、領獎品。騎手們在吶喊助威聲中,有的如飛燕淩空,翻身倒挂;有的如蜻蜒點水,輕盈敏捷。有的座騎稍慢,後邊的一躍超過;有的人馬突然摔倒在地,後邊的馬隊則從其身邊飛越而過,繼續前進。
    
    集體馬上射擊表演,更有一番動人的景象。領隊的人騎著一匹棕紅馬,穿著紅夾襖,下著箭褲,高擎一面紅旗,引著馬隊繞場一週。返回原地後開始一對一對地表演。分火槍射擊和弓箭射擊。表演射擊時,要在疾跑的馬背上,舉起獵槍,手執火繩,接近靶子時,點燃火槍,瞄準目標射擊;弓箭手則取弓搭箭,快馬騎射。無論是槍還是箭,幾乎都百發百中。
    
    最引人注目的是馬上花樣表演,有單腿鉤馬背奔馳;有雙腿離開馬身,一手搭住馬背;有飛身縱躍上快馬,又從馬脖于下鑽圈翻身再上馬……
    
    賽馬會其實是牧區綜合項目的體育比賽。除上述的項目外,還有拔河、跳繩、跳高、跳遠和舉重等。有些牧區賽馬會上還有賽牦牛的項目。
    
    賽馬會期間的娛樂活動主要是跳"鍋莊"(圓圓舞)和打藏牌。藏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男女相間,手臂互挽,踏足為拍,圍成大圈,且歌且舞,男女一唱一和,一班方止,另一班又接上,有時通宵達旦地跳。此外,還有東部的熱巴舞和説唱長篇民族史詩《格薩爾》的。
    
    藏民在節日期間穿著比平時講究。男子一般穿黑、藍、黃色面(布料有棉、毛、人造纖維等)皮長袍,腰間挂著藏刀,腳登長統靴,有的男子還留有長長的髮辮,盤在頭頂上。很多婦女頭戴棕、灰、藍色的闊邊禮帽,袍邊、袖口、領口甚至長統靴口,也鑲有海藍、桔黃、翠綠、朱紅等各色絨布邊。有的把長辮盤在頭頂,有的梳成百綹,綴上刻有花紋的銀鉤、銀片,散在背後。人人都戴手閾,手鐲的質地從金、銀、銅、玉到塑料仿製品都有。多數婦女戴珍珠、瑪瑙項鏈,有的項鏈下挂一個精緻的小佛盒。藏民穿長袍時,常常把右臂從長袍中袒露出來,據説,原是為了勞動的方便和適應夜寒晝熱的變化,但後來成了藏人穿著的一種習慣,也成了內地人識別藏族人的一個標誌。
    
    賽馬會的起因,各地説法不一。有説是源自尚武精神,1000多年前的格薩爾就是賽馬奪魁而稱王的。有説是藏政府收稅官每年夏天來徵稅,需召集牧民,順便舉辦賽馬會,慶賀完稅。有説是開始於後藏的江孜。江孜法王為紀念父親每年祭祖,到藏曆火鼠年(公元1408年)祭祖時,除展現佛像軸畫和跳神等活動外,還有跑馬、角力、負重等娛樂活動。到公元1447年又增加了跑馬射箭等,從此,江孜開始形成達瑪節-跑馬射箭。而藏北人的説法是:13世紀上葉,西藏歸入元朝版圖,受元世祖忽必烈敕封的西藏薩迦法王八思巴,繼吐蕃王朝之後,創建了西藏曆史上第二個統一政權--薩迦王朝。為紀念這個歷史性事件,西藏各地在七八月間,紛紛舉辦以賽馬為主的各種民間文化體育活動,歷時三五天。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