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壽山石雕 |
|
|
|
|
|
福州的壽山石雕,與福州的脫胎漆器、軟木畫合稱“榕城三絕”。壽山石雕,因選材于福州市北郊壽山鄉的壽山石而得名。壽山石,質地脂潤,色彩斑斕,溫潤如玉,晶瑩剔透,為歷代藏石家所珍愛,是進行石雕創作的上等原料。 關於壽山石的生成,民間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傳説。有的説是女媧當年補天路過壽山,被這裡的青山秀水、綺麗景色所陶醉,翩然起舞,將五色彩石散落在這裡的山坡、溪畔和田野裏,化成了這光彩奪目的寶石。有的説是遠古一隻鳳凰神鳥的彩蛋液滲入壽山附近的地下變成了壽山石。 還有一種説法,説壽山這地方起初不叫壽山,是叫別的什麼名字。這裡附近住著一個年輕樵夫,名叫陳長壽。陳長壽自小喜歡下棋,且棋藝高超。有一天他上山砍柴,見兩位白髮老者正在山頂的一塊大石頭上對弈。陳長壽就挑著擔子來到一旁觀戰。兩位老者見這位年輕人看得如此聚精會神,似乎頗通棋藝,就邀他對弈。陳長壽也不推遲,就坐下來與兩位老者交上了手。雖然兩位老者棋藝老道,不想卻被這位年輕人連贏了幾局。一位老者手捻長髯笑道:“真想不到凡間竟有這等好手,老夫佩服,佩服!”兩位老者見長壽衣裳樸素,砍柴為生,頗為清貧,心存憐惜,就將所用棋子送給長壽,吩咐他今後不必再上山砍柴了,自有好日子過。説完只覺一陣清風拂面,已不見兩位老者的蹤影。陳長壽帶著兩位老者送的棋子挑起擔子回家。走在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手中的棋子散落了一地,説來奇怪,只見這些個棋子一個個立即都變成了五顏六色的石頭,大石頭又生出小石頭,撿也撿不完。陳長壽一回到家裏就將這事一五一十地告訴妻子。於是他們夫妻每天都上山撿石頭,挖石頭。他們將撿到的石頭拿到集市上去賣,不想被人一下子買光,得了不少錢,這樣他們夫婦的日子就慢慢好起來了。此事一傳十,十傳百,沒多久,附近的人都知道了,大家都上山去找石頭,以後人們就將這座山叫壽山,把棋子變成的寶石叫壽山石。清代詩人朱彝尊寫詩讚道:“天遺瑰寶生閩中”。 壽山石品種很多,按産地劃分,主要分有田坑、水坑、山坑三大類。田坑石産于溪邊水田,産量最少,石質最佳,水坑石産于溪澗水洞之中,山坑石散佈于山巒溪野。田坑又稱田石,質地溫潤可愛,顏色從外到內由濃漸淡。田坑石按其顏色不同又分為“田黃”、“田紅”、“田白”、“田黑”等品種,其中田黃石色黃如枇杷,質韌而堅,素有“石中之王”的美譽。清朝歷代皇帝在天壇祭祀的時候,都要供上福建壽山的田黃石,因為田黃石所含的“福(建)、壽(山)、田(黃)”三個字極為吉利。據説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清朝十全老人乾隆皇的御璽就是用壽山田黃石刻的。因為田黃石稀有珍貴,所以福州民諺有説“黃金易得田黃難”、“一兩田黃三兩金”、“田黃上兩、價比黃金”等等 壽山石質地脂潤,色彩斑斕,性堅而韌,非常適宜雕刻,歷來為雕刻家所鍾愛。福州的壽山石雕至今已有1500多年曆史。壽山石雕的表現技法主要有圓雕、浮雕、矮雕、薄意、印鈕、鏤空和鑲嵌等。刻藝講究“相石取巧”,即根據石料的形狀、色彩特點進行構思,因勢造型,因材施藝,使寶石的自然色相和奧妙神工渾然一體,巧奪天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