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民風民俗 > 中華民居   


四合院的影壁

北京的衚同

豫西天井窯院

北國冰雪建築文化

靜悄悄的團山村

海南傳統民居

上海的民居最風情

水鄉同裏

侗族風雨橋

草原牧民的住房

天井式窯院

神奇的客家土樓

走進傣家竹樓

苗族吊腳樓

納西族民居

白族的民居建築

首批歷史文化名城--長沙

桂林山水甲天下

北京
徽派建築

    徽州位於安徽南陲,地處黃山白岳之間,山川毓秀,民物豐饒,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發達的文化。
    
    徽州各地的民居住宅、祠堂、廂宇、牌坊、亭、塔、墓等建粱上的許多構件和局部,都飾以精美的石、木、磚雕。常見的如:牌坊、石獅、石馬、座門、門窗、欄杆等。
    
    古徽州,民間建築藝術相當發達,建房有別具一格的傳統舊俗。農村建房很講究“風水”,認為房屋的大門忌對煙囪,立門對煙囪,就在大門楣上挂上鏡子和剪刀,謂之,‘解煞”。門前行走的大路,也忌諱路的走向對準大門。徽州民居建築,都是先由木匠立屋架,然後才蓋瓦封墻。立屋架這天是個大喜之日,親朋好友都要前來祝賀。屋架中有根正梁,是非常講究的。砍伐時,栓繩牽掛,並用木馬承托,絕不能落地。上樑時,披紅挂彩的正梁兩端插著金花,架在木馬上,切忌人從樑上跨過,面前擺著豬頭、魚、雞和其他供品,並點燃一對蠟燭,由房東上香祭梁,接著木匠撒著五供谷,口念讚詞,手提酒壺,四方祭靈。讚梁儀式結束,撤去供品,在鞭炮聲中上樑。木匠又有一番禮讚,眾人齊聲喝好。上樑日,要當天蓋好屋瓦。
    
    徽州民居在屋檐下面和門、窗上面,還有個小屋檐,這叫“短檐”。傳説當年宋太祖到徽州,在山中遇雨,避雨于一家山民的屋檐下,因屋檐短小,宋太祖被淋得渾身透濕,後來山民發現當朝天子竟在自家屋檐下避雨,連忙跪下請罪。太祖問他屋檐為什麼造得這麼短小?川民回答説是從祖上沿襲下來的,一向如此,太祖説:祖上的舊制雖説不能更改,但你可以在屋檐下再造一個屋檐,以利行人避雨。山民聽後連稱遵旨,當即請人在門、窗上端修了一道屋檐。一家修檐,百家效倣,漸漸地徽州的居民都修上了上下兩層屋檐。
    
    徽州的民居絕大多數都設有“天井”,三間屋的“天井”設在廳前,四合屋的“天井”設在廳中,這種設計可以使屋內光線充足,空氣流通,但不好的地方是冬天冷,雨天潮。“天井”的設計跟徽商也有極大關係。經商之人,總怕財源外流,就造天井,使屋前脊的雨水不致流向屋外,而順勢納入天井之中,名之曰:“四水到堂”,圖個財不外流的吉利。
    
    徽州的民居,四週均用高墻圍起,謂之“封火墻”,遠遠望去像是古城堡。這種高墻深宅,進門為前庭,中設天井,後設廳堂。廳堂後用中門隔開,設一堂二臥室,堂室後又是一道封火墻,靠墻設天井,兩旁建廂房,這是第一進;第二進的結構為一脊分兩堂,前後兩天井,中有隔扇,有臥室四間,堂室兩個;第三進、第四進或往後的更多進,結構都是如此。徽州最大的民居往往是“三十六個天井,七十二個檻窗,一百多個門庭”。
    
    徽州的私家園林都是因地勢而築,佈局精巧,配以池水、假山、嘉樹、花徑、小榭、亭閣等,構成一個很幽靜的小天地。私家園林的室內擺設極為雅致。一般正堂挂有中堂、對聯,兩邊板壁上挂四幅長條古畫,加上八仙桌、太師椅,都是古色古香的。講究一點的屋內,處處有木雕裝飾,在梁撐、窗衣、檻子門上木雕尤為精緻。上堂檐口兩柱檐撐,一般左雕“松鶴圖”,右雕“椰鹿圖”,圖內鏤空,立體感強,顯得栩栩如生。有的在兩廂檻子門上端,雕上“麒麟戲鳳”、“鶴舞雄獅”、“喜鵲登梅”、“百烏啼嗚”及錦雞、梅花鹿等圖案,都是活靈活現。有的在檻子門的檻棍柵上,還雕有各種字樣,如“壽”、“福”及“萬代榮華”、“竹繁松茂”等。有的還雕有各式各樣的故事圖案,人物有表情,故事有情節,有環境氣氛,表現得精巧細膩,令人嘆為觀止。徽州的私家園林,雖不如都市或宮廷園林的規模宏大,但卻顯得小巧玲瓏,古樸典雅。由於建築棱角突兀,極不規整,人在其內,外面人只能窺其局部,頗具諧趣。登亭頂平臺,極目四望,又有另一番情致。
    
    提起亳州,是安徽省僅有的三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擁有眾多的名勝古跡和文化遺産。
    
    亳州有一座大關帝廟,裏面的戲樓建築宏偉。彩繪雕刻絢麗精美,因又稱花戲樓。此樓建於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琉璃屋頂,翼角飛翠,錯落有致,雍容多姿。檐下坊間樑上鑲滿大木透雕的18齣三國戲文:空城計、上方谷、長坂坡、三氣周瑜、夜戰馬超等等,生動優美,栩栩如生。戲樓後墻為大關帝廟山門,山門力三層坊式木結構水磨磚門樓。磚墻上鑲滿磚雕圖案,內容有“全家福”’、“九獅圖”、“三顧茅廬”等戲文故事,精雕細刻,琳瑯滿目,雖歷經滄桑依然清晰可見。大關帝廟門前有一對石獅,石獅旁各立一鐵旗桿,高16米,重15噸,鑄于道光元年。旗桿上雙龍盤柱淩空,上頂鳳凰展翅,三層方鬥上各有鐵旗四面,下懸鐵鈴,風擺垂鈴,叮咚悅耳。戲樓西側為張飛廟,東側分別建有岳飛廟、朱公書院、大王廟和火神廟,形成了宏偉的古建築群。花戲樓堪稱清代建築之木雕、石刻藝術的傑作,是國家一級文物保護單位。當地至今流傳著“不看花戲樓,不算到亳州”的説法。
    
    亳州歷史上英才輩出,它是神醫華佗和魏武帝曹操父子的故里。曹操故居在亳州城東三里,今已發掘曹氏宗族墓九座,出土了銀縷王衣、銅縷玉衣、象牙尺、鎏金銅器、玉豬等大量珍貴文物。建安年間(公元196年),亳州成為曹操屯兵、儲糧、製造兵器的基地,此時因軍事需要修築了地下道,俗稱曹操隱兵道,也叫運兵道。古運兵道在地下深達數米,縱橫交錯,可通城內外。在距今約兩千年前群雄爭霸的戰爭中,曹操利用地道將少量士兵送出城外,然後再從城外開進城內,反復多次,製造兵士眾多的假象迷惑敵人,以出奇制勝,表現出他傑出的軍事才能。古運兵道是中國罕見的古代大型地下軍事建築被譽為中國的“地下長城”。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