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火光沖天的“達努”節 |
|
|
|
|
|
“達努”節稱祖娘節或瑤年,是瑤族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是當年的農曆五月二十九日。由於居住地區不同。各地習俗和穀物成熟日期也不完全相同,因此節日週期,並非一年一度,有的地區兩、三年過一次,有的地區三、五過一次,有的地區十二、三年才過一次。 瑤族人民十分重視歡度這個節日。節日前,家家戶戶,村村寨寨都要打掃衛生,收拾得乾乾淨淨。然後殺豬宰鴨,釀米酒,做糯米耙粑,準備豐盛的節日食品。節日的廣場上,舉辦各種文體活動;有歌舞、武術。球賽等等,內容豐富多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瑤族人民的銅鼓舞。它既是一種民族民間舞蹈,又是一種文娛比賽項目。每次出場二男一女。其中一男敲著銅鼓,表演瑤族的傳統舞蹈,另一男伴在側面敲鼓為他伴奏。女的手拿雨帽,手舞足蹈,在銅鼓手的後面為他做著扇涼的舞式,兩個互相配合表演。當鼓點緊密、動作迅速,舞姿優美的時候,周圍群眾的掌聲、喝彩聲不絕。各組表演之後,人們爭相向最佳的鼓手敬酒、祝賀,並贈予美名,譽為“鼓王”。跳完銅鼓舞以後,接著是點燃沖天炮,人們把事先做好的沖天炮,按一定距離,在廣場上擺上數十個,或上百個。若干男女同時動手點燃,一直點到最後一聲炮響為止,看在同一時間內,誰點的沖天炮最多,比賽時,場上鴉雀無聲,周圍觀眾,屏住呼吸,注視著點炮的人們。當炮聲一響,接二連三的火光直沖天空,場上一片沸騰,人們蜂擁到優勝者面前,將他抬起來,拋向空中。 關於“達努”節的由來,一個較為普遍的傳説是,古時候,在萬山叢中有兩座高大的寶山,兩山對峙相望,左邊那座山叫布洛西山,威武雄壯,像個武士;右邊那座山很象一個拖著裙服的姑娘,名叫密洛陀。每年這兩座山互相移近一點兒,經過九百九十九年,兩山就要挨在一起了。 這年的五月二十九日,天空突然響起驚天動地的霹靂,這兩座山同時裂開一條縫,從布洛西山走出一個高大的男人叫布洛西,從密洛陀山裏走出一個女人叫密洛陀,他倆結成了夫妻,後來生三個女兒。時間年復一年的過去,密洛陀的頭髮花白了,一天夜晚,她想起布洛西死時説的話,便對三個女兒説:“孩子們,如今你們長大了,應該各自謀生啦!” 第二天早晨,大女兒扛著犁耙,到平原犁地耙田。後來,她與子孫組成了漢族。二女兒挑起一擔書走了,她與子孫形成了壯族,三女兒拿著小米和鋤頭到山裏開荒種地並在那裏安居樂業,成為瑤族的祖先,三女兒在山裏辛勤的耕耘。禾苗長得十分粗壯,籽粒飽滿。眼看就要收割了,不幸莊稼被野獸、地鼠和鳥雀偷吃光了,她含著眼淚返回家裏向媽媽訴苦,密洛陀安慰女兒,鼓勵再去生産,並給她一面銅鼓和一隻貓。第二年莊稼長得更好,貪饞的鳥獸又來偷食,三女兒按母親的話,敲響銅鼓,驚走了野獸和飛鳥,放出貓吃盡了地鼠,獲得了豐收。為了報答母親的恩情,在五月二十九日密洛陀生日這天,姑娘帶著豐盛的禮物,返回家裏向密洛陀祝福,並慶賀豐收。後來,瑤族人民就將這天作為民族節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