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播出)
在廣西南寧的一個偏辟的小村莊中,生活著一位近90歲的老婦人。這位名叫孫仲芳的老人是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1938年,年輕的她孤身一人逃難來到這裡,孤伶伶的一住就是幾十年。
一個偶然的機會,人們知道了她的身世,也知道了幾十年來,老人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能回南京看看。看看記憶中的家園,看看能否找到失散六十多年的姊妹和兒子。為了滿足老人的心願,廣西一家報紙聯合南京一家媒體,幫助老人回到家鄉南京。但是,他們能否找到老人的親人呢?
紀錄片《旅順口—遺跡中的歷史》介紹
(8月5日—8月8日播出) 8月5日—8月8日,紀錄片欄目將播出4集紀錄片,《旅順口—遺跡中的歷史》。 旅順口是我國遼東半島的戰略要地,被成為京津的門戶。然而,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裏,這個中國版圖上的方寸之地,卻成為帝國主義多次爭奪的目標和戰場。
從甲午戰爭開始,在不到60年的時間裏,旅順口就曾經5次易守,從清政府到國民黨政府,曾多次向帝國主義侵略者交涉,都無法索回。直到20世紀50年代初期,港口上還曾飄揚著外國的國旗。而這些都是因為旅順口作為一個天然良港和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有著重要戰略意義的軍事要衝。
1880年,北洋水師在旅順口開始修建海防,訓練海軍。1894年,7月25日,日本侵略者向清軍發動突襲,中日甲午戰爭爆發。1894年,日本侵略者攻佔了旅順口,日軍進入旅順後,連續進行了三天四夜的血洗,製造了舉世震驚的旅順大屠殺,近兩萬名無辜的中國百姓慘死在日軍屠刀之下。在旅順的萬忠墓博物館中,安葬著這次屠殺中被日軍殺害的部分亡靈,每到清明節,人們都會聚集在這裡,悼念在日軍屠刀下遇難的先人。1904年,2月6日,日本艦隊對駐守在旅順口的俄國艦隊發起了襲擊,爭奪旅順口的日俄戰爭爆發了,戰爭前後進行了119天,雙方動用了120多萬軍隊,但是真正受難的是世代生活在自己家園中的旅順百姓。1905年1月5日,日俄兩個侵略國簽訂了停戰合約,從這一刻開始,旅順口進入了在日本統治下長達40年的殖民年代。1955年4月15日,旅順口人民迎來了激動人心的時刻,中國軍隊進駐旅順口,從這時起,旅順口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今天,旅順口還殘留著規模宏大的近代戰場的遺跡,在片中,每一處遺跡都將為您講述一段悲憤,屈辱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