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走過兩極 《極地跨越》手記之五 |
|
12月16日,我們的攝製組將分兩路飛進南極。一路6人去長城站,一路6人去南極點。
蓬塔阿雷納斯是智利南端一個最大的城市,有近15萬人,在西班牙語中“蓬塔”是頂端的意思,意為智利的最南端,要從南美進入南極,這裡是唯一的入口。
蓬塔阿雷納斯處於麥哲倫海峽的西段。麥哲倫海峽是貫通大西洋和東太平洋的一道峽長的海峽。1520年麥哲倫帶領西班牙船隊來到這裡,發現了太平洋。並用他的名字命名了這道海峽。據説,麥哲倫當年曾在蓬塔駐足,今天在蓬塔有一座麥哲倫的雕像,用來紀念這位探險家。
麥哲倫海峽曾經熱鬧過,從大西洋過來到美洲大陸兩岸的商船都要經過這裡,到二十世紀中葉,巴拿馬運河開通後,這裡就冷落下來,如今能看到的大船隻是幾艘遊輪了。
蓬塔沒有一般城市那麼喧鬧,房子低矮使城鋪排得很大。在19世紀末,這裡還很荒涼,後來還是一些烏拉圭人教會了這裡人養羊,使畜牧業發展起來,城中一座紀念碑記述了這段歷史,上面提到的年份是1878年。這裡現在是智利的羊絨産地。
隔著海峽望過去,遠遠看到的是火地島,據説當年麥哲倫航行中,看到島上的火光而起了這個名字。火地島一直保存著較完整的印第安人生活型態,很少受到外人的侵擾。好在這裡已成了旅遊區,建起了一座很像樣的印第安文化的展覽館。
南極大陸邊緣的喬治王島,高蓬塔只有一個半小時的飛行距離,但由於太平洋與大西洋、南美大陸與南極大陸交界處的海峽經常形成氣旋,使得氣侯變化無常。氣象部門兩小時一次報告,告訴飛行部門是否可以過島。
早上六點多種,我們收拾好行裝向機場出發。現在得到的信息是,天氣良好可以起飛。
我們的南極觀察長城站設在喬治王島,這裡嚴格地説不算南極,因為它還在南極圈之外,甚至只是南極大陸外的一個小島。但是許多國家最早一批觀察站都設在這裡,可以説,人類對南極的認識是從這裡開始的。
八點鐘左右,我們登上專為我們準備的飛機,名為“雙水港”的飛機比想象的要小,只能坐10個人,難怪稍遇氣候變化就不能飛行。飛行員是名身材魁梧的阿拉伯籍智利人,看上去和藹可親,有豐富的南極遠行經驗,這一點使我們放心了許多。
飛機起飛,還沒攀升到飛行高度 ,眼下已是一望無際的大海。現在騰出空來可以説説我們這一行六人了。
編導黃天成,香港人,文質彬彬、話語不多,平時總愛帶些微笑。對於他我知之不多,只知道,他從香港來北京上大學,立志環境研究。大學畢業後,就留在國內。後來覺得紀錄片有意思,又可以自由表達思想,就投身了電視行業,參與過中央電視臺的“大三峽”等紀錄片拍攝。這次是由中央電視臺聘為編導參加了“極地跨越-兩極之旅”攝製組。
高金光,攝影之一,曾經參加過鳳凰的“千禧之旅”和“歐洲之旅”,這次我們執意要他走“兩極之旅”是想包裝他一下,我們開玩笑地説,下次再讓他參加一個非洲之旅,他就成為走遍世界的人了。高金光來自內蒙古,只知埋頭幹活卻很少説話,由於有多年的攝影經驗,所以幹起活來讓人放心。
殷鵬,也是一個攝影,曾經在俄羅斯的聖彼得堡電影學院學習。他為人俏皮,愛開玩笑愛抬杠,一路總會給人笑聲。只可惜,在這六個人中,他找不到抬扛的對手。但幹起活來仔細認真,也能吃苦。
阿聰,香港人,在攝製組中是剪接師。三年前,香港電視不景氣時,來到國內,他覺得國內給他更大的創作空間,因此一直沒有回香港。現在和朋友合作辦了一個小小的電視製作公司,又找了一個河南的女朋友,我們開玩笑話,等你八個月回去,女朋友早跑了。阿聰憨憨的用半鹹半淡的國語説,正好也是考驗考驗嘛,大陸的女孩比香港的女孩好。
田野是我們這個節目的出場人,(中央電視臺習慣稱為報告人)。今年二十七歲,北京外語學院西班牙語系畢業。因為南美國家大多數都用西班牙語,所以選中了他。小夥子精神、帥氣。沒有上電視的經驗,也正好沒有那些專業主持人的表演慾望。只是顯得有些自然有餘,而朝氣不足。好在他很認真、好學。
飛行了兩個小時,下面的洋面上可以看到漂著的浮冰了。由於氣旋的作用,飛機時而顛簸,時而平穩,離我們的目的地喬治王島已經不遠了。
當可以看到白雪半蓋的山丘時,我們的確有些激動,多少人心目中神秘的南極到了。儘管看下去與我們想象的南極有很大差距,並不是那種天很藍,雪很白,冰很厚的景象,而是黑褐色的地與白雪交織,灰白色的天空使得一切都黑得暗淡無光,但是這畢竟是很少有人踏足的神秘的土地。經過一陣劇烈的顛簸,雙水塔降落在沙石跑道上,這是喬治王島唯一的一個機場,也是陸路通向外界的唯一的出口。
機場位於喬治王島的菲爾斯半島中央,屬智利空軍管轄。由於地理環境的原因,許多國家的考察站多集中在這個半島上。中國的長城站就設在菲爾斯半島的南端。
乘坐長城站來接我們的吉普車,風很大,時而飄起雪花。從機場到長城站四、五公里的路程,途中路過智利站和俄羅斯站,兩個站挨在一起,一個在路左,一個在路右。據説,當年中國選站址時,是選在現在智利站的地方,可來建設時,俄羅斯人在那裏放了一些大油桶。中國只好再往南建築了如今的長城站。
喬治王島此時已到了夏天,冰雪開始融化,山與路已基本看不到雪,只在山的背陰處和山洼裏才有雪。夏天持續到來年四月份,就開始進入冬季。在南極沒有春、秋天,因此來南極的考察人員也就分為越冬和渡夏兩種。渡夏隊員會在三月份離開,而越冬隊員則要呆到明年的12月份。我們來的時候剛好是越冬隊員剛走,而渡夏隊員和明年的越冬隊員剛到。
車駛過長城站,長城站的正確稱呼是中國南極考察長城站。中國在南極有兩個考察站,西南極的長城站和東南極的中山站。
提起南極考察的歷史,人們經常會提到一個叫司科特的英國人。十九世紀末,他就乘著雪橇來到南極大陸。後來還是敵不過南極的風雪獻身於冰雪,第二年人們找到他時發現,他的裝備已經扔完了,而唯一伴隨在他身邊的是14磅標本。以後,這被作為南極探險人的一種精神偶象而傳頌下來。
如今已有40多個國家在南極有考察站,這些國家後來成立了南極協約國組織,共同商討兩極事務。
長城站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看上去風水不錯,站區有十來棟房子面海而建。房子不是蓋在地上,而是有一米高的水泥柱支撐,當雪水融化時,順著房子下面的空間流向海的方向。往遠看,正對面是企鵝島,離的不算遠,估計也就二、三千米,左面望去,遠處是哥林斯水蓋,右面是納爾遜冰蓋。冰蓋是一片常年結冰的冰層,表面很平,南極大陸有98%的地方被冰蓋覆蓋著,最厚的冰蓋有4000多米,平均厚度2000多米,而這裡的冰蓋只有200米。但看上去已經很壯觀了。
我們到長城站,正趕上熱鬧的時候,新老隊員剛交接,老隊員還沒走完,早我們一天又有一個政府代表團來到這裡考察長城站的情況,聽説是為了加大對南極考察的投資。過兩天,補給物資的雪龍號破冰船也會來,那時站上將有七、八十人,而平時這裡最大的接待能力就是三十人。
中國最早的南極考察站建於1981年,中國科學家秦大河參加一個多國科學家組織的考察隊進入南極。1984年國家組織力量勘察南極建站地點,選在喬治王島。1985年南極觀察的第一個站點長城站建成。以後開始了我國對南極的持續考察研究活動。1989年,中山站在南極大陸的另一端建成,使我國進入世界南極研究大國的行列。
生活樓是長城站的主樓,二層高,一層是餐廳、會議室和領導們的宿舍(宿舍也兼辦公室),二樓是員工宿舍。一進門我們已見識了南極的不同,門有兩道,先過一道關好門後再開第二道,一則這裡風大,怕風吹進屋裏,二則怕屋裏的熱氣跑出去。
屋裏墻上挂著三張大地圖,一張是中國地圖,一張是世界地圖,一張是喬治王島地圖。這時,我們才清楚了方位,菲爾斯半島只佔喬治王島的五分之一,半島上有中國、智利、俄羅斯、烏拉圭,對面小島上還有韓國、阿根廷站。(鍾大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