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還能要點豆腐嗎? |
|
辛麗麗在編輯南極冰蓋的電視片素材時,突然説了一句:“怎麼在鏡頭裏你們都挺好,就我像個小企鵝?”她是曾經被極地風暴困在愛國者山營地的《極地跨越/兩極之旅》聯合攝製隊南極點分隊6個隊員中唯一的女隊員。其他5個男隊員都身高力大,只有她在開闊的雪山冰原上顯得個兒小一點。加上生長在香港,“沒見過雪”,第一次走過冰面,走路搖搖擺擺,真地有點像小企鵝。
辛麗麗外表很普通,圓圓臉上架個眼鏡,長相顯得比年齡還小。她在隊里正式的本職工作是負責全隊分隊的錄像帶傳送。頭一天剛上冰蓋,在愛國者山的一個大風口,她差點讓風吹到山下去。我覺得她肯定是“照顧對象”。兩天以後,我發現,實際上分隊開展工作許多地方少不了她。
辛麗麗英語交流自如,在極點站和愛國者山營地的採訪就靠她和科學家劉小漢。能者多勞,由於語言精通,換登機牌,算超重費,吃飯點菜,了解天氣形式,協助隊領導聯絡其他分隊,什麼跟翻譯沾邊的事都衝她來了。她還負責全隊的帳目,應付住店結帳、核對報銷(途徑各國貨幣比價不同)、採購物品這堆頭疼事倒也沒見她亂過急過。“年紀不大話不多,心裏特有數。” 覺得她是個能幹的小管家,大家對她都挺照顧。
一級風暴到來的時候,四五米不見人。餐廳到她住的帳篷30來米,總導演亓克君要求大家該送就送,別讓風吹跑了。一連幾天白毛風不停,她還是穩穩噹噹,該幹什麼幹什麼,啥抱怨都沒有。營地伙食酸性過重,什麼飯菜都是白醋、檸檬汁、番茄汁可勁招呼,吃得大家都叫苦連天,誰見了紫色的酸卷心菜都撇嘴皺眉,也沒見她有什麼表示。知道她第一次在冰蓋生活肯定處處都有不便,也不好多問。好在她適應力很強,大概是參加過《千禧之旅》,常出遠門的緣故。5個男隊員都在45歲以上,反而誇她見多識廣。她挺謙虛,説“你們年齡和我巴巴(爸爸)、蘇蘇(叔叔)擦(差)不多。”但是“蘇蘇”們都不太細心,沒注意她領的雪地靴太大,又沒有寒區生存經驗,不知道晚上必須掏出氈襪和鞋墊散水氣,結果腳凍了。
後來“蘇蘇”們多少變得細心了一點。亓克君問她為什麼在餐廳還老捂著毛線帽,她説多少天洗不上頭,頭髮沒樣,快搟氈了。亓克君説:“提兩瓶熱水,洗!”這樣,她有那麼三天在餐廳裏興高采烈地甩著一頭短髮。輪到男隊員躲她遠遠地,她鼻子尖得很,別人頭上的汗酸味怕她聞到。
辛麗麗在營地其他人中人緣也很好。氣溫底,辛麗麗的眼鏡凍脆了,一壓壓折了。營地新西蘭飛行員麥克斯幫她粘好,打磨光潔。只是她運氣不佳,後來又斷了。
一二十天的極地風暴過去了,分隊回到智利。辛麗麗開始沒日沒夜地躲在房裏編輯電視片,飯也顧不上吃。沒想到她會翻譯,會管帳,擺弄起編輯機來也跟帳房先生打珠算一樣熟。節目播出時間逼得緊,編輯片子那道工序別人又替不了她,只好從街上給她帶個漢堡什麼的。片子送走了,一向喜怒不形於色的辛麗麗好像變了個人,歡蹦亂跳起來。今天分隊到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和大隊會合,終於見到一家中餐館。大家總算記起辛麗麗只説過愛吃豆腐,我硬往她盤裏撥了兩次麻婆豆腐。她起先還不好意思,後來我不撥了,過了一會兒她反而主動問:“我還能再要點豆腐嗎?”
(本報蒙得維的亞9日電 葉 研)
|
|
在風暴困阻中度過聖誕節,交換禮物時辛麗麗得到一件有南極點標誌的圓領衫 |
|
《極地跨越/兩極之旅》攝製分隊在阿蒙森—斯科特科學南極點站和站長合影,黃衣者為辛麗麗 |
|
總導演亓克君和辛麗麗研究工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