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少創,你只能靠自己了 |
|
單人獨橇無後援從俄羅斯北地群島滑雪到北極點,最早從1997年開始議論。2002年2月21日,劉少創終於成行了。
即使在北極考察圈裏,少創的舉動也是有異議的。我的想法是,兩個人還可以。單人走,還是緩一緩。北冰洋變數太多,凶多吉少。
少創膂力過人,是條鐵澆銅鑄的漢子。’95中國北極科學考察隊在松花江封閉訓練時,兩人拉一架雪橇在冰上行進、宿營。最冷零下35度,五天五夜不能上岸,上岸者取消參加考察隊的資格。少創天天頭橇引路,在嶙峋的河冰上飛跑,如履平地。同年5月,正式考察北極,從北緯88度線出發滑雪13天。他為躲避隊友的呼嚕聲,竟在海冰上挖個雪坑露宿。到北極點那天,少創前出大隊1小時路程,報告到達北極點。
少創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出身,博士後學業完成到中科院遙感所,現在是研究員。他1996年考察雅魯藏布大峽谷之後,1997年和’95中國北極科學考察隊的老隊員鏡泊湖再次進行滑雪集訓,提出從俄羅斯北地群島滑雪到北極點,邀人同往。並同當年和秦大河橫穿南極的幾個外國探險家取得聯絡,設計了出境、極地保障等細節問題的解決方案。老隊員各自有各自的事,少創心中首選的人都不能同行,但話沒説死,説是等有時間就走。少創實心眼,就邊準備邊等。走北極的同伴不是輕易選的,9個緯度,五六十天冰蓋生存。同行者一是要具備與少創相當的體力和心理素質,二是真得肝膽相照,真能知心換命。
等人這幾年,少創幹了兩件事。一件是實地考察了瀾滄江源頭。這條流經六國的國際河流的源頭多年沒有定論。1999年7月14日,《中國青年報》頭版刊發消息:“中國瀾滄江(湄公河)源頭考察隊劉少創博士認為:源頭應在當地所稱的吉富山上,具體位置為東經94 41′12〃、北緯33 45′35〃、海拔5552米。吉富山源頭與拉賽貢瑪源頭相距約6公里。兩源匯合處叫野永松多,兩源水量相差不大。吉富山源頭距野永松多23.6公里,拉賽貢瑪距野永松多21.5公里。兩者在20多公里的範圍內相差2.1公里。”劉少創對瀾滄江源頭考察所用的考察方式,第一步,用地理信息系統(GIS)和衛星遙感系統(RS)進行實驗室量測。把衛星遙感圖像對照地形圖進行幾何修正後,用專門軟體進行河流長度量算。第二步,到實地用GPS(全球定位系統)進行驗證核對。上瀾滄江源頭時,同行的’95中國北極科學考察隊的老隊員鄭鳴因行前工作勞累過度,出現嚴重高原反應,在雜多縣返回。少創一人帶兩名嚮導騎馬到達了源頭,也用了13天,也掉了5公斤肉。
第二件是再次勘查了長江源頭。長江源頭也是多年爭議的事。爭議集中在長江源頭是沱沱河還是當曲。當曲的水流量是沱沱河的5至6倍,流域面積是沱沱河的1.8倍。新華社通稿當年報道,“長辦”確定沱沱河為長江正源的標準,是“按照‘河源唯遠’的原則”。但是,結論為當曲長于沱沱河的正式考察已有多次。少創利用衛星遙感圖象進行量測,使用GIS進行幾何校正,獲得當曲長360.8公里,沱沱河長357.6公里,當曲長于沱沱河3. 2公里的結果。少創二上可可西裏,找到當曲源頭。實地驗證結果,與實驗室量測結果吻合。少創于日前公佈了自己量測長江長度的結果,但認為長江正源的人為認定在哪,是諸多相關主管部門的事,只要人們知道長江的最長河源在當曲就行了。
去年,鄭鳴終於有了機會陪同少創滑雪到北極點,並一路進行電視拍攝。兩人開始了行前體能訓練,背著背囊從北京走到通縣,一天打來回。商定了行期不幾天,鄭鳴和我接到了參加《極地跨越》聯合攝製隊的通知。這次,少創不能再等了。跑野外的人都經歷著兩個向度的過程,經驗越來越足,同時體力越來越下降。少創39歲,正值兩個拋物線頂峰重疊的時期。這樣,單人獨橇從俄羅斯北地群島滑雪到北極點的計劃提出來了。從上世紀初美國人皮爾裏到達北極點至今,人類已在到達北極點和橫穿北極的探險中創造了空中、水下、狗拉雪橇、單人有後援等各種紀錄。少創是想為中國人爭上一項。
我知道少創是滑雪、定向、寒區生存的好手,具備這種綜合素質和經驗的國內再沒有第二個人。但我也懂得在北極冰蓋上不用狗拉雪橇,一個人拖著兩個月的給養輜重長途滑雪是怎麼回事,有點極地經驗的人都懂。一個裂隙、一個陡坎,兩人能過,一人帶雪橇過,難度就大上幾倍,或乾脆不可能。不去説一人拖橇如何通過如山的亂冰,就説險情,一個人怎麼應付?北冰洋水下多博特環流和從白令海峽到歐洲的直流的衝撞形成的剪切帶會造成大面積冰塊翻滾、開裂,1995年為躲避剪切帶中國考察隊連續滑行退後50多公里才到安全地帶。這劉少創是親身經歷過的。少創曾托我定制潛水服,説遇到小的冰裂乾脆游過去,再拽雪橇。
一個不輕狂、不瑣碎、不膚淺、不庸俗的男人,一個有志向、有膽色、有學識、有豪氣的男人是應該被珍惜的。我見過少創4歲的小女兒,一雙信任所有人的眼睛,天真大膽,活潑好動,也長得像鐵蛋一樣。少創妻子小魯,端莊賢惠,從1995年就得適應提心吊膽地牽掛。——少創非得單人走嗎?
極地考察圈另外一種意見説,在現代通訊技術和定位技術支持下,單人可以走。
不擔風險成不了大事。如果中國人想幹這件事,那只有劉少創能去了。
去年12月4日,《極地跨越》聯合攝製隊從北京出發,少創氣喘吁吁地趕到機場給我送來一台尼康F2。我心裏有點亂,含糊地對他説:“哥們兒,北極見。”
攝製隊目前快走到赤道了,網上知道少創啟程,但消息不多。和少創的E-mail往來也中斷。在風雪瀰漫險象環生的北極冰蓋上,單獨一人存活一天都不容易。鄭鳴和我都不往深處談論這件事。
等5月吧。等到攝製隊在北極點架好機器,就應該能拍到遠遠走來的那個小黑點。(葉研)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