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海龜和人享有同等權利 |
|
“蜥蜴的客人”: “拍攝海豹”: 赤道的海面常常比西湖還平靜。位於赤道線上西經90度附近的科隆群島過去叫加拉帕戈斯群島,這裡的海面照攝製分隊攝像師多吉説,船走在上面就像飛機跑道上開電瓶車。 雖然《極地跨越/兩極之旅》聯合攝製隊到加拉帕戈斯群島拍攝是2月底到3月初的事,但一下飛機,熱浪噎人,蒸烤難耐。資料上説,這裡“受秘魯寒氣的影響”,是熱帶中的“寒冷島”,看來失于片面。實際上這個群島因為有太平洋暖流和寒流交匯,各島氣候差異很大。有的潮濕炎熱,有的乾燥涼爽。 加拉帕戈斯群島散佈在南美洲西海岸外的太平洋上,距厄瓜多爾大陸約950公里,由20個小島組成。由於島上氣候複雜,在這裡生活著幾乎世界上所有種類的爬行動物、哺乳動物和鳥類,匯集了世界上奇花異草250多種。群島因巨龜和大蜥蜴得名,也叫“龜島”。資料説這裡還有“會爬樹的海獅”,不會飛的鷺鷥、藍腳鰹鳥、飛魚和寒帶的企鵝之類。“活的動物進化博物館”、“世界上最大的自然博物館”等稱謂由此而來。1979年,加拉帕戈斯群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宣佈為“世界遺産”。 前往加拉帕戈斯群島,從登機開始就感受到嚴格的規定限制。行李全部打開,檢查人員一一過目。主要查是否帶有動植物。飛機一個半小時後落地,乘客要走過浸著消毒藥水的海面墊。每年乘機抵達該群島的人數也受到嚴格限制。限制的辦法除了控制航班,還有各島消費的價碼高得讓人沒脾氣。 制定規定是為了防“人”,人是動植物的頭號天敵。人類很長時間沒想過動植物應有什麼樣的生存權利,科學家被物種滅絕的速率嚇怕了,但沒法限制同類的行為。據資料,原來群島上有海龜25種,由於兩腿直立的人的大量捕殺,現在只剩一種。 現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動物長期受到嚴格保護,倒是不把人放在眼裏。兩隻半米長的大蜥蜴為爭奪一點仙人掌的蔭涼地,打得不可開交,根本不理會抵近拍攝多吉。過一個船碼頭,大個兒雄海豹認為來人侵犯了它的領地,把隊員追得連連後退。規定行車的道路上,不像大陸保護區禁止按喇叭,反而得減速鳴笛,不然鳥群呆在路面上不讓道。 1836年,生物學家達爾文曾來該群島作生物考察。1964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贊助下,厄政府與達爾文基金會合作在該島建立了科學研究站,就叫達爾文研究站。站上的專家向攝製分隊介紹,目前研究站的一項重要工作是保護生態,檢測保護海龜和蜥蜴的生存環境,嚴格限制外來動物活動範圍。當地居民飼養的馬牛豬狗,一概在圈定的範圍內活動,出圈即違法。這些“圈”一般在島內深處的陸地,海邊就留給海龜和蜥蜴等。站上還該了一些小棚子,幫助海龜繁殖。 分隊連續兩天出海,下潛拍攝海豹、海獅的水下鏡頭。這兩天起了海風,船顛簸得厲害,多數隊員不同程度地暈船。水下感覺好些。群島四週因為暖流、寒流交匯,微生物豐富,魚類很多。外來漁船被限制在公海上,魚類得以生存。來往魚群和海龜、水鳥一樣,對潛水的隊員帶搭不理。但是靠近鯊魚洞拍鯊魚,就拿不準鯊魚是不是也對人帶搭不理了。它一旦對人産生了興趣,面對那三排剔刀一樣的牙齒和迅猛的攻擊速度,人只能甘認魚食了。 一千個紀錄片説鯊魚不攻擊人,另外一千個紀錄片説鯊魚攻擊過人。 導演黃海波、節目報告人田野壯著膽子向昏暗的鯊魚洞靠近。幾條黑乎乎的鯊魚大搖大擺地從他們身邊遊過,還好,這次是帶搭不理。 “研究潛水方案”——攝製分隊研究水下拍攝方案: 文/記者葉研攝影/亓克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