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巴拿馬運河—太平洋


  狹長的巴拿馬地岬大西洋一側的利蒙灣長夜未央。
  21日淩晨6點,《極地跨越》聯合攝製隊經高高的舷梯登上中國遠洋航運公司中河輪。
  8點,龐大的中河輪的船頭緩緩對準巴拿馬運河的入口。這天,攝製隊將從大西洋乘船通過巴拿馬運河橫穿美洲大陸到達太平洋,並分別從船上、陸地、空中同時進行通過巴拿馬運河的拍攝。
  中河輪長275米,寬31米,吃水12.6米。滿載時排水量55000噸,裝載量為4800個標準貨櫃箱。這次是第二次航行美國東部航線,第四次通過通過巴拿馬運河。像中河輪這樣的千尺艨艟,在利蒙灣錨地一眼可以看到五、六條。這裡的是世界性戰略通道,全世界大約5%的貨運業務通過巴拿馬運河進行。
  8點10分,負責引導大船準確銜接船閘的駁船在中河輪的左舷接纜,兩船並行,直到大船進入船閘的閘門。巴拿馬運河全長81.3公里,寬150-304米,最航道潛處13.5米。由於運河38公里河段在海拔26米的加通湖中,湖和兩端的水道之間建有類似葛洲壩一樣的船閘,以便航船從地水位上升到高水位。中河輪從東到西通過巴拿馬運河的順序是,大西洋——嘎東船閘(3級)——加通湖——狹窄的蓋拉德河道——彼得羅米基船閘(1級)、米拉弗洛萊斯船閘——美洲大橋——太平洋。實際上是跨越一道橫亙在美洲地岬上的水橋。
  9點20分,中河輪進入嘎東船閘第一閘室,船閘兩側的軌道機車馬上用鋼纜帶住了大船。每一側兩輛,分別帶住船頭、船尾,以控制航船與閘室壁之間的距離。每級閘室長305米,寬33.5米。這樣中河輪兩舷離閘室壁只1米左右。世界上許多巨輪採用31米的船寬,專門為通過巴拿馬運河,這種船型也叫巴拿馬型。登船的外國領航員根據運河調度中心的指揮向中河輪發出各種航行指令,駕駛臺各崗位的中國船員用英語依次重復著指令並執行。一群黑人挂纜員在前甲板配合閘室壁上的軌道機車。加通湖的水通過閘室壁底部100個1.5米直徑的孔洞泄入閘室,閘室容積約13萬立方米。記者觀察,湖水約20分鐘注滿閘室,中河輪高高升起。690噸的閘門由40匹馬力的電動機開啟,中河輪進入第二閘室。大船的開行、停船、上升緩慢平穩,在船上不注意觀察感覺不到船在動。11點,中河輪通過嘎東船閘的三個船閘,駛進加通湖。
  運河每天通過38—42艘大船,其中有中國船3—4艘,在通過巴拿馬運河航船總數中佔第三位。第二位是日本,第一位是美國。1850年美國開始在巴拿馬地岬修建鐵路。1855年鐵路建成通車後給美國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19世紀上半葉,美國發現加利福尼亞金礦,為加強東西海岸的聯絡,美國急需一條更便利的通道。1902年美國購買了法國運河總公司的租讓權及全部財産,在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的推動下,美國加緊努力爭取在地岬得到一長條領土,準備開鑿運河。哥倫比亞政府拒絕簽署將運河區永久割讓給美國的協議,美國便利用巴拿馬的分離主義傾向策劃將巴拿馬從哥倫比亞分離出去。
  1903年11月2日,美國軍艦“納什維萊”號到達哥倫比亞的哥倫布港作“禮節性”訪問。11月3日,分離主義叛亂爆發,“納什維萊”號及其海軍陸戰隊阻止哥倫比亞政府軍登陸。11月4日,巴拿馬宣佈獨立。當月,美巴雙方簽定了將橫穿巴拿馬的一條寬10海裏的領土永久割讓給美國的條約,從此,巴拿馬就有了一個實行美國法律、講英語、駐有一萬美軍的國中之國。1904年美國重新啟動巴拿馬運河的開鑿,1914年運河竣工通航。美國東西兩岸的的航程比繞行南美的合恩角子縮短了14800多公里。美國從運河通行稅中獲利,1970年後每年為1億美元。西奧多羅斯福是個坦率的帝國主義者,他從不否認巴拿馬事件是強權政治的産物,他稱之為保證“進步和文明”的需要。1911年他明確地説道:“我先佔了運河,再讓國會討論。”1921年,美國曾對當年美海軍攔截哥倫比亞政府軍一事向哥政府表示遺憾。1903年到70年代末,在美國的策動和干預下,巴拿馬更換了40多位總統。後來,還發生過出動3倍于巴拿馬軍隊的兵力入侵巴拿馬的事件。
  中河輪駛過加通湖進入了狹窄的蓋拉德河道。這裡是在劈山開鑿的河道,工程量最大。當年有數十萬工人在這裡幹活,中國勞工也為運河作出了貢獻並蒙受了犧牲。這裡航道狹窄,經常發生行船事故。前兩年,這裡有一艘船沉沒沒有打撈上來。運河航程中,船長安峰和政委王日平始終親自在駕駛臺執守,保證航行安全。
  運河兩岸是保護區,滿目青山綠島,一片熱帶雨林。遠近有13座燈塔矗立在岸邊高地。晚間,有許多小型船隻通過巴拿馬運河。
  下午4點15分,中河輪駛進加通湖西側的米拉弗洛萊斯船閘。這裡飄揚著巴拿馬國旗。1964年1月,3萬巴拿馬群眾進入運河區,準備按美巴兩國政府協議懸挂巴拿馬國旗。遭到美軍直升機和坦克的機槍掃射,死21人,傷400多人。1972年9月巴拿馬民眾代表大會通過決議,拒絕接受美國每年的運河租金,重申收回運河區主權的決心。1973年3月,聯合國安理會在巴拿馬城召開特別會議,討論巴拿馬運河問題。與會國家代表一致支持巴拿馬收回運河主權。在巴拿馬人民不屈不撓抗爭和國際輿論壓力下,1977年8月美國和巴拿馬就新的運河條約達成協定,廢除1903年美巴運河條約及其他一切與運河相關條約,到999年12月31日,美國將運河及運河區主權及管轄權將全部歸還巴拿馬。1999年12月14日,巴拿馬為運河回歸舉行的交接儀式在米拉弗洛雷斯船閘舉行,最後一面星條旗在運河區降下。在運河經濟的帶動下,巴拿馬形成了一種比較發達開放的服務型經濟。與運河相關的商務和勞務收入在國內生産總值中佔75%左右。巴拿馬運河、科隆自由貿易區、巴拿馬國際金融中心和巴拿馬註冊商船隊成為巴拿馬經濟的四大支柱。
  下午5點48分,中河輪駛出米拉弗洛萊斯船閘,看到了淩空架設的美洲大橋。橋上是鐵路和汎美公路,橋西南是高樓反射著夕陽的巴拿馬城。中河輪用11個小時通過了巴拿馬運河。船員在前甲板展開了中國國旗,攝製隊另外兩個小組從直升機上和橋頭陸地上拍攝駛向太平洋的中河輪。運河太平洋一側的巴拿馬灣,帆檣林立,百舸爭流。《關於巴拿馬運河永久中立和營運條約》規定著:“無論是在和平時期還是戰爭時期都保證運河安全與平等地向世界各國和平通過的船隻開放”。(葉研)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