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白雲深處的克丘亞印第安 |
|
4000米的山上住著三戶克丘亞印第安人。清晨,炊煙透出草房的茅草頂一團團地散到凜冽的空氣中。凱斯裏坐在鋪上就開始做早禱告。早飯是甜草茶可烤酥了的土豆。飯前又做一次祈禱。
飯後凱斯裏動手編織羊駝毛毯。秘魯這一帶印第安人是男織女牧。女人照料牧場上的畜群。《極地跨越》聯合攝製隊的攝像多吉是藏族,一看凱斯裏家裏的織機就來了興趣。這裡印第安人的織機除了比藏族織機簡單一點,皮繩捆綁的木架、木滑輪等等構件就和藏族的織機一模一樣。多吉把從西藏帶來的毛毯拿給凱斯裏全家人看,凱斯裏妻子馬上拿出自家織出的毛毯一比,花紋、織法也是像極了。多吉告訴凱斯裏一家,他來自另一個半球的高原,這裡的高原民族風俗太像西藏了,只不過,這裡燒駱馬和羊駝糞,他家鄉燒牦牛糞;這裡織毛毯用羊駝毛,他家鄉用牦牛毛。
攝製分隊跟著凱斯裏下地收土豆。到戶外一看,山地克丘亞人男女都披綴著流蘇的紅色毛毯,戴紅色氈帽,在大山裏鮮亮耀眼。氈帽上纏著毛織彩巾,扎了結後,在帽沿邊拖下幾寸長的彩穗。男人的帽沿平展略微向下伸,女人的帽沿上翹。據説這種帽沿的下伸和上翹是早年西班牙人來了以後規定的。節目報告人田野跟著拔了幾株土豆,凱斯裏説,土豆可以長得更大。現在土豆還小,但是味道好。克丘亞人的主要食品是土豆。凱斯裏還種了大片的蠶豆,山谷裏瀰漫著豆蔻香氣。
凱斯裏60歲,夫婦倆生養有三男兩女。大兒子貝斯納維是家裏唯一會説西班牙語的人。他在南邊100公里外的庫斯市上寄宿學校,趕上週末回家,晚上跟著家人到牧場下夜。攝製分隊跟著貝斯納維又爬了500米高,來到凱斯裏家雲霧繚繞的牧場。貝斯納維告訴隊員們,駱馬和羊駝很相似,個頭大的是駱馬,小點的是羊駝。另外駱馬的背比較平,可以馱東西,肉吃起來有點粗。羊駝肉細好吃,但都賣了換錢。貝斯納維趕畜群使投石器。投出的石塊落到走遠的牲口邊,很像中國北方的“攔羊”。多吉也拿出自己帶來的投石器,一比,又是一模一樣。都是毛織的帶子中間有一個小兜。田野試著掄圓了投出一個石塊。多吉再投,姿勢又熟練又帥,石塊飛得很遠。但投得最遠的是貝斯納維。
貝斯納維對隊員説,他學成以後就回到家鄉來當教師。教克丘亞的孩子們學知識,講西班牙語。使他們能有機會改變自己的生活。這些牲畜是全家的財産,他上學就靠這些牲口換錢。下夜是看守畜群防備人偷。有一次家裏丟了20多頭羊駝,全家找了幾天才找回兩頭。
準備晚飯了。男孩子們去摘牽牛花,女人宰殺豚鼠。凱斯裏床下飼養著一堆豚鼠。豚鼠肉是對遠道的客人的款待。人們把豚鼠剝皮前放在毯子上撒上牽牛花祭奠一番。這種宗教儀式對駱馬和羊駝就免了。烤熟的豚鼠肉味道很像兔肉。攝製分隊給凱斯裏一家帶來了糖、鹽和大米。此外凱斯裏家的吃穿在這大山裏就能自給自足。
飯後凱斯裏蹲在門邊,和導演黃海波閒聊。他説:“我生在這山裏。這裡適合耕種和放牧。我感覺這裡很舒適,不羨慕任何人。我希望孩子們受教育,他們是否願意留在山裏就由他們自己決定了。” (葉研)
|
|
|
攝製隊拍攝克丘亞人 |
|
攝製隊拍攝克丘亞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