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旅遊

  埃爾塔欣古城簡介: 
  埃爾塔欣古城,位於墨西哥中部的韋拉克魯斯州,距首都墨西哥城東北約200千米。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埃布塔欣古城作為文化遺産,列入《世界遺産名錄》。1785年,西班牙人路易斯在韋拉克魯斯州東部墨西哥灣沿岸的熱帶叢林中,發現了被植物掩蓋了500多年的埃爾塔欣神殿遺址。後來,考古學家又陸續在這裡發現了埃爾塔欣古城的其他遺址。考古學家推斷,埃爾塔欣是由與古印第安瑪雅人有血緣關係的瓦斯特克人建造的,建城時間在公元800年-1200年之間。公元13世紀初,埃爾塔欣遭到破壞,後來被遺棄。埃爾塔欣是為祭祀支配“閃電”、“颶風”的諸神而建立的宗教城市。埃爾塔欣遺址被分成三處,即“小城市”、“大城市”,以及被稱作“圓柱館”的神殿金字塔所代表的“塔欣奇克”。“小城市”裏球類遊戲場散佈在各處。埃爾塔欣在當時是舉行盛大球類遊戲活動的地方,而這種球類遊戲是一種神聖的祭祀儀式。在目前發掘出的17個球場中,最大最美的是“南球場”。城中最著名的建築是祭祀風雨諸神的壁龕金字塔,塔高約18米,底部周長約36米。金字塔的東側,建有直達頂部的很陡的石階。壁龕金字塔上的365個壁龕,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整座金字塔與日曆有關。
  莫雷利亞歷史名城簡介: 
  莫雷利亞歷史名城,位於墨西哥中部的米卻肯州,距首都墨西哥城以西約240千米。199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莫雷利亞歷史名城作為文化遺産,列入《世界遺産名錄》。莫雷利亞始建於西班牙殖民統治時代,坐落在墨西哥中部阿納瓦克高原南端,是連結首都墨西哥城和墨西哥第二大城市瓜達拉哈拉的中間站。城市的中央廣場周圍,排列著許多用泛紅的粗岩為建材的紅色建築物。
  莫雷利亞是墨西哥境內西班牙殖民城市中最古老的一個,城中保留著許多壯觀的巴洛克風格和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聖弗朗西斯大教堂建於1546年,教堂內部採用當時流行的一種纖細而又複雜的裝飾技法。聖尼古拉斯神學院建於1580年,被認為是美洲最古老的學校之一。另外,城中還保留著美洲最早的音樂學校——拉斯洛薩斯音樂學校。城中最重要的紀念性建築是巴洛克式大教堂。據説,建造這座大教堂用了100多年的時間。大教堂的外形非常壯觀,內部裝飾是新古典樣式。大教堂內最引人注目的是純銀的洗禮盤和1903年德國製造的風琴,而用甘蔗粉製作的基督像更是舉世聞名。這座基督像頭上的皇冠用純金做成,是當年西班牙國王菲利二世贈送的。
  莫雷利亞是墨西哥獨立戰爭領導人、民族英雄莫雷洛斯的誕生地。為了紀念莫雷洛斯,1828年城市改名為“莫雷利亞”。現在城中有兩處近代建築都因莫雷洛斯而聞名,一處是科累黑德拉大道上的莫雷洛斯出生地,一處是1801年被莫雷洛斯購買,後來被稱做“莫雷洛斯之家”的博物館。
  
  帕倫克古城及歷史公園簡介: 
  帕倫克古城及歷史公園,位於墨西哥東南的恰帕斯州。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帕倫克古城及歷史公園作為文化遺産,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帕倫克古城及歷史公園,面積約17平方千米,潮濕多雨,原始森林遍佈,樹木高達30多米,野生動物大多是中美洲特有的品種。公元前1世紀,帕倫克古城就已是美洲著名的城市。公元600-700年間,城市發展達到頂峰,神廟、宮殿、廣場、居宅等建築,構成宏偉壯觀的建築群。城內主要建築有1座王宮和5座神廟。王宮建在梯形平臺上,周圍建有4座面積不等的庭院,宮內裝飾著華麗的壁畫和雕刻。奧托羅姆河緩緩穿過市中心,河上建造了一座長約50米的拱形引水渡槽。令人不解的是,公元800年左右,帕倫克城的建設突然停止了。公元10世紀,這座古城消失在熱帶森林中,直到公元18世紀中期遺址才被發現。
  
  普埃布拉歷史名城簡介: 
  普埃布拉歷史名城,位於墨西哥中部的普埃布拉州。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普埃布拉歷史名城作為文化遺産,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普埃布拉城建於1531年,是一座典型的西班牙風格的城市。市中心廣場上的普埃布拉天主教堂,是當地最大的教堂。傳説在建這座教堂時,墻剛砌好就無緣無故地倒塌了,兩位天使聞訊降臨,每天晚上守衛著教堂,終於使工程順利完成。為了感謝天使,人們把普埃布拉城稱為“天使之城”。耶穌會教堂內,埋葬著一位被海盜劫持到墨西哥的中國公主,教堂聖器室內懸挂著一塊匾上,記載著她曲折的經歷、與當地人民建立親密友誼的史實。城中的一座博物館裏,收藏有美洲殖民時期最早的整幅壁畫。普埃布拉城西12千米處的喬盧拉鎮,公元16世紀以前是土著的宗教祭祀中心,阿茲特克人建造的金字塔羽蛇神廟,以及各種祭臺等宗教建築,至今保存完好。
  
  奇琴伊察古城遺址簡介: 
  奇琴伊察古城遺址,位於墨西哥東南部的尤卡坦州。198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奇琴伊察古城遺址作為文化遺産,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奇琴伊察城始建於公元5世紀,公元11世紀-13世紀發展達到頂峰。著名建築是庫庫爾坎金字塔和塔頂上的羽蛇神廟。金字塔高達24米,塔的每邊都有91級臺階,加上頂部的平臺,共有臺階365級,代表瑪雅太陽曆中的一年。石階兩邊,有雕刻成巨蛇形的石砌欄杆。塔頂上的羽蛇神廟高6米,內部使用了羽蛇形狀的石柱裝飾。庫庫爾坎金字塔以西,有一座虎廟。虎廟得名于寺廟頂部一座老虎造型的雕像,廟內有一幅描繪城市爭奪戰的壁畫。
  古城的主要水源是聖井。聖井是一座泉水池,水深21米,有一個石砌階梯通往水池。古城遺址中最漂亮的建築是尼庵。尼庵的主體聳立在一個10米高的平臺上,北面有寬17米的大石階梯。尼庵對面的廳室是部落首腦的居室,門框上刻滿了象形文學。
  
  薩卡特卡斯歷史名城簡介: 
  薩卡特卡斯歷史名城,位於墨西哥中部的薩卡特卡斯州,距首都墨西哥城西北約530千米。199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薩卡斯卡斯歷史名城作為文化遺産,列入《世界遺産名錄》。薩卡特卡斯坐落在阿納瓦克高原北端的狹窄谷地中,海拔約2500米。在幾座銀礦和冶煉廠之間,有3條漂亮的馬路和山谷並行。1548年,弗昂德托洛薩在薩卡特卡斯尋找到了第一個銀礦山聖貝爾納貝,接著又相繼發現了貝塔格蘭德、帕奴科等銀礦。1550年,這裡開採的銀礦已達34處。因此人們將薩卡特卡斯及瓜納華托與墨西哥城相聯的路稱為“銀之路”。
  薩卡特卡斯大教堂,是墨西哥特有的土著風格與基督教風格完美結合的典範,內部新古典樣式的美麗裝飾遭到內戰的破壞,現已蕩然無存,聖多明各教堂,外形簡樸,內部藏有8個黃金製作的祭壇屏風和公元18世紀的珍貴繪畫。薩卡特卡斯附近的瓜達盧佩修道院,是公元18世紀墨西哥最重要的修道院之一,建於1707年,內部由金箔裝飾的“聖母禮拜堂”,華麗典雅,是新古典主義藝術的傑作。薩卡特卡斯最美的民間建築,是現今的州政府官邸。這座建於公元18世紀的兩層小樓,曾經是礦山主的私宅,正面是鐵制裝飾的平臺。薩卡特卡斯城中還有兩處別致的公元18世紀的建築物:一處是使用到1921年的引水橋,它可以將飲用水從埃爾克勃的水井引到獨立廣場;另一處是岡薩雷斯奧爾特哥集市,這是一座罕見的鐵結構的建築物。
  
  聖弗朗西斯科山岩畫簡介: 
  聖弗朗西斯科山岩畫,位於墨西哥的南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199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聖弗朗西斯科山岩畫作為文化遺産,列入《世界遺産名錄》。聖弗朗西斯科山在下加利福尼亞半島的中部,這裡大部分是險峻的岩石山地和荒涼的沙漠地帶,常年乾燥高溫,塵土飛揚。正因為有這樣的自然環境,這裡留下了古老的岩畫群,數量多,規模大,而且保存完好。岩畫被繪製在大山洞窟的岩壁或洞頂上,這裡地勢險峻,人跡罕至。作品形成于公元前1100年-公元1300年。岩畫畫面大部分描繪的是人與動物,有些畫大小與實物相等。在岩畫中經常可以看見攜帶武器的人,據推測,描繪的可能是戰鬥或狩獵場景。動物中有美洲獅、大山貓、鹿、龜、魚等,有好幾種動物早就在下加利福尼亞半島銷聲匿跡。這些有岩畫的洞窟不僅是居所,也是祭祀場所,有的還是捕獲動物的陷阱。岩畫的創作者都擁有令人驚嘆的高超技術,背景的涂底、輪廓線和陰影的添加都産生了非凡的效果。岩畫上的顏料是用碎火山岩製成的。
  
  瓦哈卡歷史區和阿爾萬山的考古遺址簡介: 
  瓦哈卡歷史區和阿爾萬山的考古遺址,位於墨西哥南部的瓦哈卡州,距首都墨西哥城東南約360千米。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瓦哈卡歷史區和阿爾萬山的考古遺址作為文化遺産,列入《世界遺産名錄》。阿爾萬山坐落在瓦哈卡城西部約10千米的瓦哈卡溪谷中,是一座非常美麗的城市。公元前7世紀,古印第安人奧爾梅卡族就在這裡建城作為祭祀場所。後來,這裡修建了墳墓、金字塔狀神殿等宏偉建築。米斯特克族征服瓦哈卡溪谷後,將這裡作為他們的墓地。阿茲特克人又征服了這一地區,一直到公元15世紀末被西班牙人征服。阿爾萬山的中心有一塊佔地42平方千米的平地,平地周圍有金字塔形神殿、球類遊戲場、天文臺等古建築。精心建造的墓室裏繪有精美的壁畫和浮雕,並有大量的陪葬品。瓦哈卡城是墨西哥最美的城市。1521年,瓦哈爾城落入西班牙殖民者手中。西班牙殖民者將城市佈局設計成棋盤狀。瓦哈卡城中心是索卡洛中央廣場,廣場上的聖多明各大教堂始建於1535年,大教堂兩座35米高的鐘樓是瓦哈卡城最美麗的建築之一。城中著名的建築還有法雷斯居住過的地方——總統之家、科爾蒂斯居住過的地方——征服者之家、科爾蒂斯居住過的地方——征服者之家,以及建於1901年的馬克多尼亞德阿爾卡拉劇場。
  烏斯馬爾古城遺址簡介: 
  烏斯馬爾古城遺址,位於墨西哥東南部的尤卡坦州。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烏斯馬爾古城遺址作為文化遺産,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烏斯馬爾古城是公元600年-900年瑪雅文化鼎盛時期的代表性城市。早在公元前800年左右,就已經有人類在這裡居住。文化和經濟的交流,使烏斯馬爾發展成為尤卡坦半島北部的政治、經濟和宗教中心。公元10世紀末,烏斯馬爾與奇琴伊察、瑪雅潘兩城聯盟,因而更加繁榮。1194年,瑪雅潘佔領烏斯馬爾之後,城市逐漸衰落,公元15世紀末被廢棄。烏斯馬爾古城東西長約600米,南北長約1000米,建築雄偉而富於變化。古城的建設者繼承了瑪雅文化的傳統,把重要建築物建在一條南北方向的中軸線上,從南向北依次是南神殿、鴿子宮,以及一個由4座建築圍成的廣場。鴿子宮東面是大金字塔,東北面是總督宮。總督宮基臺上的西北角建有烏龜宮,北面是球場、祭司住所和魔術師金字塔。魔術師金字塔包括有5座神殿,它的底面呈橢圓形,長徑70米,短徑50米,高達26米。塔的邊緣呈圓弧狀。金字塔的建設從公元6世紀開始到公元11世紀結束,融合了各個時期不同風格的建築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