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如何擴展和遷徒到北極的
  人類是從亞熱帶生物開始發展起來的,直到現在仍然是一種亞熱帶生物,人在大約29oC的溫度環境下身體感到最舒適。人類最初的文明出現在赤道以北的中低緯度地區,那裏的氣候很溫暖。隨着人類的繁衍,為了尋找食物,人類的活動範圍不斷擴大。由於地球的大部分陸地位於北半球,因此人類逐步北移,漸漸到達了今天的北極地區。總的來説,人類每次大規模的遷移活動都與氣候的改變密切相關。

  大約在舊石器時代的晚期,亞洲中部和歐洲的穴居古人類漸漸從中緯度地區向北極方向擴展,甚至到達北極圈地區。當時亞洲與北美洲交接地區的白令海還是一片寬闊平坦的苔原,東部亞洲有一支古人類部族遷移到那裏定居,這也許是北極地區最早的居民。由於地球的冷暖變化,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連接亞洲和北美洲的陸地變成淺海;氣候變冷,海水結冰,海平面下降,淺海又變成陸地橋梁,於是這塊暴露在外的陸地又開始有了植物——動物——人類的出現。這第一批定居在現在的白令海的人很可能是古印第安人。

  大約在25000-30000年前他們中有一些人就越過陸橋來到了阿拉斯加。海水時升時降,白令陸橋也隨之時隱時現。陸橋消失時,到達北美洲的古印第安人便失去了退路。

  18000年前,地球的未次冰期到達頂峰,無情的永久性冰雪向南推進,覆蓋了北美洲、歐洲和亞洲的大部分地區,嚴寒使得北方古人類大批相繼死去,倖存者逐漸向南退卻。這次冰期掃蕩了高緯度人類的歷史遺跡,致使今天的人類學家、考古學家的研究困難重重。

  從距今15000年開始,地球氣候漸漸轉暖,冰蓋向北返去,大批苔原動物北遷,人類追逐獵物也隨之北上。當時經風雪磨蠣、迅速進化的人類,如克羅馬農人也跟隨動物的遷移來到北極地區,他們使用更為先進的強弓利箭追捕當時的動物猛犸、長腿熊、長毛犀牛、巨駝、長毛穴獅等大型獵物。

  大約10000年前,亞洲和北美洲間的白令陸橋再次浮出水面,這時從亞洲中部和東部北上的蒙古人,有一部分人留在西伯利亞地區,另一部分人則通過白令陸橋(今天的白令海峽),來到了阿拉斯加。這一蒙古族部落被認為是今天愛斯基摩人的祖先,稱為古愛斯基摩人。當時從歐洲北上的一支部族則很可能是現代拉普人的祖先。如同早期的印第安人一樣,古愛斯基摩人並不是簡單地一下就遷徒到阿拉斯加的。他們在搜尋獵物的過程中,漸漸地穿過了白令陸橋。

  大約在7000年前,地球未次冰期以後,氣候變暖,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白令陸橋再度消失。於是古愛斯基摩人被水分割,生活在不同的陸地上。由於北美洲大陸早已被古印第安人佔領,所以從亞洲而來的古愛斯基摩人只得沿着北冰洋沿岸印第安人不願居住的寒冷地區漸漸東移,直到埃爾斯米爾島、格陵蘭島和拉布拉多半島一帶。根據目前獲得的一些考古證據,證明即使在這個溫暖期,仍然有一些西伯利亞的古亞洲人乘獨木舟、皮划艇或者越冬季浮冰跨越白令海峽,到達阿拉斯加並與早期古愛斯基摩人匯集。這些古愛斯基摩人在遷移的過程中學會了如何駕船作長途旅行。

  長期以來,分散的各個部落,為生存漸漸提高勞動技能,改進勞動工具。5000年前開始統治北美洲高緯度區的北極小圖爾傳統文化就是從阿拉斯加發展起來的。與此同時,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則有發達的孔薩文化,那裏有相當大的村鎮遺址,房屋是用石頭、原木和草皮建造的,可容納兩三個家庭,還有存放獵物的貯藏室。

  到了公元前800年,在哈德孫灣一帶發育起來的陶賽特文化迅速擴展。北至北冰洋海岸,南到紐芬蘭,西至維多利亞島,到處都留下身高力大的陶賽特人的遺跡。甚至今天加拿大愛斯基摩人中還傳説着他們的祖先陶賽特大力士用雙手舉起一噸重的海象的故事,而他們自己只能舉起一頭海豹(200-300公斤)。後來陶賽特文化神秘消失,只給後人留下許多非常精美的海象牙、鹿角及獸骨的雕刻品。

  公元500年前後,圖勒文化迅速取代陶賽特文化,圖勒人成為北美洲北極地區的統治者,稱為新愛斯基摩人。以後,他們文化傳統在幾個世紀幾乎一成不變地延續到現代,直到西方白人進入他們的生活領域。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