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報道 > 正文

我國考古與歷史學家首次對話中華文明起源

央視國際 (2005年11月25日 15:22)

  來自全國各地的80多名考古學家與歷史學家23日相聚鄭州,他們將從考古、歷史文獻等方面就華夏文明的源頭及中原地區文明化進程等問題首次展開對話。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王巍在此間召開的“文明探源:考古與歷史的整合”學術研討會上説,回答中華文明起源問題是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義不容辭的責任,這需要多學科結合,首先是考古學與歷史學等人文學科內部的整合。

  漢代司馬遷《史記》首篇《五帝本紀》,記載了黃帝、顓頊、帝嚳、堯和舜時期的歷史。《五帝本紀》所記載的是信史還是傳説,是長期以來考古學界與歷史學界爭論的焦點。

  以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中心、北京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等為主體,國內許多知名專家學者共同參與並啟動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對於這樣一個年代湮遠、撲朔迷離的歷史時期,如何從考古學、歷史學上去把握它,如何正視古史文獻的記載,如何利用這些浩如煙海的古史文獻和考古發掘資料來重建上古曆史,追溯華夏文明之源,成為本次學術會議研討的熱點。

  中原地區是探索中華文明起源與發展的重要地區,近年來,在國家科學技術部的支持下,開展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預研究”和第一階段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在中原地區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其中,河南靈寶西坡遺址、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河南登封王城崗城址、河南新密新砦遺址、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鄭州大師姑遺址等的考古發掘取得重大突破,顯示出中原地區在探索華夏文明起源與早期文明形成中的作用。

  中原地區還是文獻記載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等史跡最為密集的地區,許多關於五帝活動地域的地名、傳説和史跡,已經引起眾多學者的關注。如何看待這些文獻記載與史跡,這些文獻和史跡與夏代以前的歷史有無內在聯絡,與考古發現所揭示的一系列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有何關係等,也成為專家討論的重點。(桂娟)

責編:紅立  來源:新華社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