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報道 > 正文

考古學家發現中華民族最古老的龍圖騰

央視國際 (2005年10月20日 09:59)

  一件距今3700年前的大型綠松石龍形器近日被中國學者認定為是迄今發現的中華民族最古老的龍圖騰。

  這件龍形器物發現於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學術界普遍認為二里頭是中國第一個王朝夏的都城。有考古學家已將這件文物命名為“中國龍”。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主任杜金鵬19日對新華社記者説:雖然在以往的考古發現中,有比二里頭還早的龍的形象,如距今7000年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的豬龍等,但它們跟秦漢以來的文化沒有直接聯絡。只有中原地區發現的龍,從夏、商、周到秦漢一脈相承。從這個意義上講,發現於二里頭的龍形器是中華民族龍圖騰最直接、最正統的源頭。

  杜金鵬還闡釋了將之稱為“中國龍”的另一層含義,“中國”一詞最早出現在西周初期一件名為“何尊”的青銅器上,其銘文將包括偃師在內的洛陽平原稱為“中國”,意為“天下之中”。“從歷史地理學的角度看,二里頭遺址地處最早被稱作‘中國’的地方,所謂‘天下之中’的洛陽平原,又是中國年代最早的‘中國’即第一個王朝都城所在地,那麼,二里頭遺址所見的龍,自然就是天經地義的‘中國龍’”,杜金鵬説。

  中國龍像一條巨頭蜷尾的大型蟒蛇,龍身曲伏有致,色彩絢麗,總長70.2厘米,由2000余片各種形狀的綠松石片組合而成,每片綠松石的大小僅有0.2至0.9厘米,厚度僅0.1厘米左右。其用工之巨、製作之精、體量之大,在中國早期龍形象文物中都是十分罕見的,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與科學價值。

  中國龍的發現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隊長許宏介紹,它是在二里頭宮殿區一座高等級貴族墓葬中被發現的,當時,它被放置於墓主人骨架之上,由肩部至髖骨處。

  杜金鵬推測,它應該是粘嵌在祭祀典禮中使用的儀仗類器具上的。墓主人可能是宗廟管理人員,長期從事祭禮祖典,備受夏王器重,死後不僅被葬到宮殿區,還允許他把生前使用的儀仗作為隨葬品帶到另一個世界。

  據介紹,除了綠松石龍,二里頭遺址還發現有其他與龍有關的文物,如陶器、銅牌飾上的龍圖像,有的似蛇,有的脫離了原始形態的蛇形象,有爪有鰭。

  專家説,當時一個以二里頭為中心的王國體系已經確立,容納四方各族的華夏民族已具雛形。龍形文物都是出土在二里頭宮殿區或其附近的重要地點如鑄銅遺址或祭祀區,與夏王和貴族密切相關,這表明龍已經成為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代表了王權,這種觀念隨後代代相傳。

  洛陽市文物工作隊研究員李德方説,文獻記載夏人崇拜龍,還有夏禹、夏啟、孔甲“禦龍”的傳説,此後進一步將龍神話,成為中華民族最崇拜的神靈之物。(記者桂娟 喻菲)

責編:王卉  來源:新華社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