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歷史人文民俗]

寺廟和商旅客棧——央視記者走讀玄奘路連載二

央視國際 2003年06月23日 15:22


  玄奘離開長安後,在涼州(甘肅武威)逃脫了唐朝邊防軍的盤查,沿著瓜州(今安西)到伊吾(今哈密)一線行走。他在高昌得到了國王資助的金銀絲絹、馬匹勞力,高昌王還寫玄奘離開長安後,在涼州(甘肅武威)逃脫了唐朝邊防軍的盤查,沿著瓜州(今安西)到伊吾(今哈密)一線行走。他在高昌得到了國王資助的金銀絲絹、馬匹勞力,高昌王還寫信請求沿途各國王保護玄奘西行。玄奘一行翻越淩山(天山山脈的穆素爾嶺),到達了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托克馬克附近)。玄奘選取了這條迂迴路線,主要也是尋求突厥人的保護。突厥人在6世紀中葉統治了從蒙古到阿姆河的廣大綠洲地帶,他們當時尚未皈依伊斯蘭教。葉護可汗看到了高昌王的信,又給中亞各國王寫信,囑咐他們保護玄奘前往北天竺。

  玄奘在行進當中還是遇到了不少困難。高昌王送給玄奘的人馬有的在路途上凍死了,有的逃跑了。他來到西突厥時,人馬還剩下不到一半。在以後的行程當中,玄奘如何與“深目高鼻”的異邦人交往呢?由此至遠,絲綢古道上的商人之間如何進行交往呢?古代缺乏商業交換的基礎設施,在人地生疏的情況下取得對方信任並不容易。在考察中,我們了解到古代寺廟也具有商隊客棧的功能。商隊客棧都與寺廟為伴。人在旅途中需要精神寄託,有了精神寄託才能在寂寞中走得更遠。

  5月6日,我們在距離布哈拉50公里處考察了帕肯特(Paikent)商隊客棧遺址。這個遺址的面積為長方形,四角有泥磚塔,正門朝北。房間大小不等,供不同身份的人居住。大房間中還有通鋪,全部房間可以容納一百人。靠近大門的房間裏有一泥爐,東墻上有一佛龕,供過往的信佛商人或者遊僧朝拜。三天后,我們在鐵爾梅茲古代遺址旁邊看到了一個更大的商隊客棧,考古人員從法雅茲——泰珀( Faiyaz-tepe )遺址還發掘出了一座廟宇,裏面有泥塑佛像,院落四週是僧房,墻角有凈身池,廟宇右側延伸出一個餐廳。這座佛教遺址傍邊就是面積為550萬平方米的鐵爾梅茲(Tirmiz)古城。基本的架勢還在,可以想象當年的喧鬧。

  這些寺廟和沿路的佛窟不僅是心靈的寄託場所,人生旅途的驛站,也是各國商隊休息和交易的地方。通過絲綢之路,古代商人先後把摩尼教、拜火教、佛教、景教、伊斯蘭教帶到了中亞。寺廟還是信息的匯總地,一如中國明清時期遍佈大江南北的會館。人們來到這個地方,走進熟悉的廟宇就會有安全感。在共同的信仰面前,才能解讀對方臉上的表情,語言不通也能産生信任感,並且容易達成某種默契。商業貿易也就具備了可操作性。

  這一切也使廟宇有了世俗的一面。當商人成群結隊出入寺廟時,商人的價值觀也會摻和進宗教氛圍。小乘佛教時期,佛典基本是個人的精神獨木舟,個人勤勉修行才能到達彼岸。到了大乘佛教時期,人們都可以“購買船票”,讓和尚搖櫓划槳,自己便可輕鬆到達彼岸。大乘教的佛典中也就出現了 “七寶”概念,“七寶”是指金、銀、琉璃、水晶、珊瑚、珍珠、瑪瑙或琥珀。這些正是絲綢之路貿易上的熱門貨。商人們把這些貴重東西獻給寺廟來表示虔誠,寺廟等於得到了一筆財富,後來和尚們真的不再像佛陀那樣化緣傳教了。我懷疑古代商人和寺廟串通起來,用“七寶”供奉佛祖是在做珠寶廣告,誤導信徒用“七寶”供佛能帶來幸福。

  佛陀當年放棄了優越的物質享受,苦心修煉來,追求生命真相,到頭來他的理論竟然支撐起了一個龐大産業,我不知道兩者之間是否有因果關係,但是有一個不同忽視的事實是,佛教確實衰落了。唐代的玄奘已經感受到了佛教界的頹風,他希望能夠到印度尋找源頭活水,搞清楚佛的本性,也就有了翻越萬水千山的艱難長征,也就有了家喻戶曉的《西遊記》。

  作者簡介:

  張謳 男 現為中央電視臺駐印度首席記者,大眾傳播學碩士。1982年8月起在中央電視臺工作,曾任中央電視臺海外中心紀錄片組組長。代表作有紀錄片《兩位百歲老人》、《地球村民》等。1991年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拍攝了大型紀錄片《草原絲綢之路》,1991年參與編導了《香港滄桑》。出版有《世界電視史話》、《流動的旋律》(詩集)、《感情的時間》(詩集),編譯有《二十世紀世界女詩人作品選》、《電視符號與電視文化》,在國內外發表論文20余篇。

  信請求沿途各國王保護玄奘西行。玄奘一行翻越淩山(天山山脈的穆素爾嶺),到達了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托克馬克附近)。玄奘選取了這條迂迴路線,主要也是尋求突厥人的保護。突厥人在6世紀中葉統治了從蒙古到阿姆河的廣大綠洲地帶,他們當時尚未皈依伊斯蘭教。葉護可汗看到了高昌王的信,又給中亞各國王寫信,囑咐他們保護玄奘前往北天竺。

  玄奘在行進當中還是遇到了不少困難。高昌王送給玄奘的人馬有的在路途上凍死了,有的逃跑了。他來到西突厥時,人馬還剩下不到一半。在以後的行程當中,玄奘如何與“深目高鼻”的異邦人交往呢?由此至遠,絲綢古道上的商人之間如何進行交往呢?古代缺乏商業交換的基礎設施,在人地生疏的情況下取得對方信任並不容易。在考察中,我們了解到古代寺廟也具有商隊客棧的功能。商隊客棧都與寺廟為伴。人在旅途中需要精神寄託,有了精神寄託才能在寂寞中走得更遠。

  5月6日,我們在距離布哈拉50公里處考察了帕肯特(Paikent)商隊客棧遺址。這個遺址的面積為長方形,四角有泥磚塔,正門朝北。房間大小不等,供不同身份的人居住。大房間中還有通鋪,全部房間可以容納一百人。靠近大門的房間裏有一泥爐,東墻上有一佛龕,供過往的信佛商人或者遊僧朝拜。三天后,我們在鐵爾梅茲古代遺址旁邊看到了一個更大的商隊客棧,考古人員從法雅茲——泰珀( Faiyaz-tepe )遺址還發掘出了一座廟宇,裏面有泥塑佛像,院落四週是僧房,墻角有凈身池,廟宇右側延伸出一個餐廳。這座佛教遺址傍邊就是面積為550萬平方米的鐵爾梅茲(Tirmiz)古城。基本的架勢還在,可以想象當年的喧鬧。

  這些寺廟和沿路的佛窟不僅是心靈的寄託場所,人生旅途的驛站,也是各國商隊休息和交易的地方。通過絲綢之路,古代商人先後把摩尼教、拜火教、佛教、景教、伊斯蘭教帶到了中亞。寺廟還是信息的匯總地,一如中國明清時期遍佈大江南北的會館。人們來到這個地方,走進熟悉的廟宇就會有安全感。在共同的信仰面前,才能解讀對方臉上的表情,語言不通也能産生信任感,並且容易達成某種默契。商業貿易也就具備了可操作性。

  這一切也使廟宇有了世俗的一面。當商人成群結隊出入寺廟時,商人的價值觀也會摻合進宗教氛圍。小乘佛教時期,佛典基本是個人的精神獨木舟,個人勤勉修行才能到達彼岸。到了大乘佛教時期,人們都可以“購買船票”,讓和尚搖櫓划槳,自己便可輕鬆到達彼岸。大乘教的佛典中也就出現了 “七寶”概念,“七寶”是指金、銀、琉璃、水晶、珊瑚、珍珠、瑪瑙或琥珀。這些正是絲綢之路貿易上的熱門貨。商人們把這些貴重東西獻給寺廟來表示虔誠,寺廟等於得到了一筆財富,後來和尚們真的不再像佛陀那樣化緣傳教了。我懷疑古代商人和寺廟串通起來,用“七寶”供奉佛祖是在做珠寶廣告,誤導信徒用“七寶”供佛能帶來幸福。

  佛陀當年放棄了優越的物質享受,苦心修煉來,追求生命真相,到頭來他的理論竟然支撐起了一個龐大産業,我不知道兩者之間是否有因果關係,但是有一個不同忽視的事實是,佛教確實衰落了。唐代的玄奘已經感受到了佛教界的頹風,他希望能夠到印度尋找源頭活水,搞清楚佛的本性,也就有了翻越萬水千山的艱難長征,也就有了家喻戶曉的《西遊記》。

  作者簡介:

  張謳 男 現為中央電視臺駐印度首席記者,大眾傳播學碩士。1982年8月起在中央電視臺工作,曾任中央電視臺海外中心紀錄片組組長。代表作有紀錄片《兩位百歲老人》、《地球村民》等。1991年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拍攝了大型紀錄片《草原絲綢之路》,1991年參與編導了《香港滄桑》。出版有《世界電視史話》、《流動的旋律》(詩集)、《感情的時間》(詩集),編譯有《二十世紀世界女詩人作品選》、《電視符號與電視文化》,在國內外發表論文20余篇。

(編輯:紅立來源:)

相關文章:

  • 央視記者走讀玄奘路 (2003/06/23/ 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