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帕米爾高原上的流動哨所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9月26日 12:03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烏魯木齊9月25日電(記者劉兵、曹志恒)提起衛國戍邊,人們會説這自古以來是軍隊分內的職責,然而對於世代居住在祖國西北邊陲帕米爾高原的柯爾克孜族牧民們來説,站崗放哨就如同放牧一樣,數百年來已經成為他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帕米爾高原,古稱“蔥嶺”,位於新疆西南部與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等國接壤處。這裡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群山綿延,高峰林立。每年有9個月大雪封山,冬天氣溫在零下40多攝氏度,自然條件非常惡劣。但由於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據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簡稱克州)各縣誌記載,從19世紀中葉開始,清政府就在克州邊境駐軍守邊,先後設卡29處。以“山父水母”自譽的柯爾克孜族牧民從那時起就協助邊關將士衛國戍邊,甘守貧困、不畏艱難,為邊關安寧拋灑熱血。

  新中國成立以後,由於國際風雲的起伏變化,帕米爾地區始終處於我國反分裂和國際反恐鬥爭的前沿陣地。克州素有中國西部邊陲第一州之稱,有1170公里的邊境線,大小通山口256處,邊防任務相當繁重。為了守好這些山口,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上千名優秀柯爾克孜族青年爭先向政府請纓守山,300多人從此當上了守山員。由於當時條件非常艱苦,沒有路、沒有電,他們就一邊過著半原始的放牧生活,燒牛糞、住地窩子,一邊站崗放哨。50多年來,柯爾克孜族牧民們始終堅守在帕米爾高原漫長的邊境線上,一座氈房就是一個流動的哨所,一個牧民就是一個哨兵。

  為了祖國的邊防事業,克州的廣大牧民與駐邊部隊同呼吸、共命運,對解放軍戰士們關懷備至。每逢大雪封山,部隊生活有困難,柯爾克孜族牧民就是自己不吃,寧願讓自己的牲畜挨餓,也要把最好的食物和草料送到部隊;部隊官兵巡邏路過任何一家牧民,主人都會像迎接親人一樣招待他們,讓官兵們睡最新的被褥,而自己卻睡地鋪;很多牧民家境清貧,自己從來捨不得殺一隻羊,但只要發現解放軍戰士的腳凍傷了,他們卻毫不猶豫地殺羊,用熱羊血給戰士洗腳,用熱羊皮為戰士裹腳。在庫魯木都山口有一位年過七旬的守山老人莫依丁,他在40多年的守山戍邊中曾經6次救起凍傷、摔傷的解放軍官兵達20多人。

  正是這種攜手並肩、血肉相連、生死與共的軍民關係,如今在帕米爾高原的千里邊防線上形成了一個解放軍守衛邊境線,武警守衛邊境片區,廣大群眾協助守衛整個邊境的完整的防衛系統,築就了一道堅固的銅墻鐵壁,保證了國家安全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完)

責編:郭翠瀟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