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綠洲在延伸——新疆大農業發展紀實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9月26日 11:08 來源:新華社

  綠洲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也是新疆迎接未來的基地。在天山南北旅行,我們體察到綠洲與沙漠抗爭的頑強精神,聆聽到綠洲各族人民前進的腳步聲。

  從荒漠地帶到綠色基地

  鳥瞰新疆大地,數百個綠洲被大片沙漠戈壁分割包圍、呈串珠狀散佈在天山、阿爾泰山和崑崙山腳下。

  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新疆綠洲面積增加了5倍,達到7萬平方公里,點點浮萍般的綠洲上流水潺潺,果樹成蔭,棉海無垠,稻麥飄香。

  “新疆吃不上飯的歷史結束了!”自治區黨委副書記、主席司馬義鐵力瓦爾地感慨萬分。1983年以前,耕地稀少的新疆一直依靠從內地調進糧食解決溫飽。2004年,新疆糧食産量已達830萬噸,人均佔有糧食440公斤,除自給有餘外,還調往內地省區或出口周邊國家。幾十年前人們挖野菜剝樹皮,或者把生産隊深埋的死馬挖出來充饑的歷史如今只是作為教育晚輩的鮮活故事。

  戈壁荒漠變成了綠色棉田。據統計,新疆棉花種植面積從1978年的226萬畝增加到去年的1670萬畝,産量達175萬噸,佔世界的8%,面積和産量分別增長6.4倍和30倍。新疆成為全國最大的商品棉和出口棉基地 。

  良好的水土光熱資源及豐富的生物物種為新疆特色農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大塊農田種植著番茄、枸杞、胡蘿蔔、啤酒花等幾十種特色農産品,綠洲被塗抹得五彩斑斕。

  作為特色農業的重點,新疆林果業不僅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而且發揮著綠洲外圍防沙固沙的作用,獲得經濟和生態雙重效益。新疆南部環塔裏木盆地與美國加州、地中海沿岸、大洋洲、南非及中亞並列為世界六大果品適宜産地,目前那裏的林果總面積已突破1000萬畝,果品産量264萬噸,産值超過45億元,農民年人均增收296元。位於盆地南緣的和田地區于田縣萬畝優質柚桃林距沙丘僅5公里,將風沙牢牢釘在腳下,保護了綠洲內部的田園。

  水是綠洲的靈魂。人們在山腳下挖水渠,修水庫,引來高山冰雪融水澆灌乾渴的土地,把荒漠變成肥沃的綠洲。

  1959年,幾千名各族群眾和來自江蘇、湖北的支邊青年冒著零下30攝氏度的嚴寒在天山東部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修建水庫,餓了啃硬饅頭,晚上睡地窩子,靠肩挑人扛歷時半年修成一座庫容600萬立方米的水庫,解決了下游萬畝農田的灌溉用水,四名“穆桂英班”女戰士因塌方獻出不到20歲的生命,水庫因而命名為“團結水庫”。新疆修建的每一個水庫都流傳著類似感人的故事。

  目前,新疆已建成391座水庫,幹、支、鬥、農四級渠道長24萬公里,可繞地球赤道六圈。  

  從“二牛抬杠”到“機械化、標準化生産”

  五十年前,綠洲上的人們只能採取“二牛抬杠手撒種”的傳統生産方式,如今新疆大農業現代化程度顯著提高,實現了從勞動密集型到科技密集型、從追求數量擴張到追求質量效益的跨越式發展。

  去年新疆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046萬千瓦,比1960年增長84倍,拖拉機擁有量超過43萬台,機耕、機播、機收率分別達到93%、82%和29%。

  先進栽培、節水技術的推廣使新疆農業産值不斷提升。自上世紀90年代初,新疆開始大面積推廣棉花窄膜換寬膜、高密度栽培和節水灌溉配套技術,棉花單産從每畝75公斤提高到140公斤,部分優質棉田達到180公斤的超高産水平。目前滴灌、噴灌等先進節水灌溉面積佔新疆耕地總面積的1/3以上。

  在提高産量的基礎上,新疆近年來將“建設全國有機食品強區”作為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突破口,農區採取有機農業生産管理方式不僅可以獲得顯著的經濟效益,而且還能改善生態環境。

  去年11月,新疆哈密地區伊吾縣大批畜産品和晚熟哈密瓜獲得國家有機認證,成為國際通行的環保、健康食品,當地“途闊”牌羊肉比普通羊肉市場價格高出50%。新疆博斯騰湖水産養殖區通過有機認證後,每年有機魚可增收500萬元。

  “目前新疆通過認證的有機産品超過25個,有機基地14個。”自治區有機食品辦公室張明説,“有機農業生産禁止使用化學合成物質和基因工程技術,因此這些地方農藥、化肥用量大大減少,農區生態環境顯著改善。”

  從自給自足小生産到産業化大發展

  隨著新疆農業生産規模擴大和水平提高,一批農産品加工企業應運而生,成為大農業發展的新生力量,企業不斷壯大進而又帶動農産品基地的拓展。

  番茄加工被稱為新疆的“紅色産業”。從1984年開始種植工業番茄至今,新疆番茄年産量已突破452萬噸,年加工番茄製品75萬噸,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佔世界番茄製品總量的21%。在中基公司、屯河集團等龍頭企業帶動下,新疆番茄種植面積已逾100萬畝。

  農産品加工企業改變了農民豐産不豐收的命運。過去,在新疆庫車縣,品質極佳的小白杏一公斤才賣幾毛錢,大堆杏子因無處銷售而腐爛,幾萬果農守著資源脫不了貧。新疆屯河阿克蘇果業有限責任公司投産後,企業按等級大量收購白杏,價格也上升到1.3元/公斤。去年該公司生産的3000噸濃縮杏漿全部銷往國外,出口創匯250多萬美元。

  目前,新疆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有100多家,其中國家級有24家,輻射農戶數量佔全區農戶總數的60%,企業所屬産業化基地面積佔新疆耕地總面積的55%。

  龍頭企業不僅充實了農民的“腰包”,也充實了農民的“頭腦”。2003年,國內最大的緊密紡紗企業--新疆溢達紡織有限公司組織了50多名種棉大戶進行免費培訓,讓其帶動更多農民調整種植習慣和採摘方式,提高棉花品質。事實上,為使農産品達到企業加工要求,幾乎每一個龍頭企業都與基地農戶緊密聯絡,技術指導貫穿在種植、施肥、用藥和採摘等各個階段。

  農産品基地還造就了新的特色旅遊項目——生態農業旅遊。庫爾勒香梨以其獨特的口感聞名海內外,每到春天,一望無際的白色梨花悄然綻放在濛濛細雨中,“梨花帶雨”成為國內外眾多攝影愛好者的熱門選題。伊犁是我國最大的熏衣草種植基地,産量佔全國的90%,每年有很多遊人來到這裡在紫色的花海中享受氤氳芳香,體驗異樣浪漫。

  可以看到,改革開放以來新疆農業沿著“標準化生産、集約化經營、産業化發展”的軌跡不斷上升,綠洲經濟實現了質的飛躍。

  走進新世紀,天山南北片片綠洲在邁向農業現代化的征程上展現出勃勃生機。(新華社記者熊聰茹、陳菲)

責編:郭翠瀟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