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9月21日 09:07 來源: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在新疆組建生産建設兵團,則是這一歷史經驗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1954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命令駐疆人民解放軍大部集體轉業,脫離國防部隊序列,組建生産建設兵團,其使命是勞武結合,屯墾戍邊。兵團成立以來,始終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高度重視和關懷,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組建了兵團,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恢復了兵團,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支持兵團進一步發展壯大。黨的十六大以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大對兵團的支持力度。2003年5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公開發佈(新疆的歷史與發展)白皮書,對屯墾戍邊歷史經驗和兵團的性質、地位、任務和作用作出了專章闡述,明確了兵團是在國家實行計劃單列的特殊社會組織,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的雙重領導。
兵團是自治區的組成部分,兵團的發展始終得到了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的重視、支持及各族人民的幫助。在屯墾初期,各族群眾當嚮導,提供生産工具,給予各種支持;各級政府給兵團劃撥了大片的荒地和草場、礦山及天然森林等資源,奠定了兵團發展的基礎。1982年兵團恢復之後,自治區黨委和人民政府加強了對兵團工作的領導,從政治的、全局的高度重視發揮兵團的重要作用,重視和支持兵團事業的發展,將兵團工作納入自治區全局性工作中統一規劃、統一部署,促進了兵團各項事業的發展。兵團自覺接受自治區黨委和人民政府的領導,遵守國家和地方的各項法律法規,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努力為新疆各族人民辦好事、辦實事,積極發展融合型經濟,密切了與各族群眾的血肉聯絡,做到邊疆同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繁榮。
50年來,在中央的關懷和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兵團事業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兵團總人口已有254萬人,下轄14個師、185個團場(其中建築工程團11個)、517個獨立核算工交建商企業和一批科教文衛體社會事業單位;有11家上市公司、2所大學和1所農墾科學院;有國家級的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農業高新技術園區;有完善的公檢法司監機構和健全的戍邊維護穩定隊伍。在促進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增強民族團結、保持社會穩定和鞏固邊防方面兵團都發揮了特殊重要的作用。兵團幾代人繼承發揚人民解放軍的光榮傳統,堅持不與民爭利的原則,到新疆的風頭水尾、大漠邊緣、邊境沿線艱苦創業,加上國家和全國人民的支援,形成了經濟上具有生産力水平起點高和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快的特點,建成了機械化、規模化的大農業,興建了新疆第一批現代工業、建築、交通運輸和商貿流通業,建起了石河子等一批軍墾新城,成為中央支援地方,內地支援邊疆,兄弟民族相互支援,促進新疆生産力發展的重要形式。至今兵團許多大宗農産品在新疆佔有舉足輕重的份額,而且在農田規劃、地膜覆蓋、節水農業等方面在當地起到一定的示範、帶動作用。
在社會發展方面,兵團所轄單位分佈全疆,又相對集中,呈上下步調一致、整體性強、組織化程度較高的社會組織。發展科教文衛體等社會事業,不僅是自身所必需,而且發展較快,從而培養了大批人才,推出了大量科研成果,鑄造出具有特色的“兵團文化”和以“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為主要內涵的兵團精神。在穩定邊疆、鞏固邊防方面,兵團成為永不換防、永不轉業、世代接續的戍邊力量和永不挪位、有生命力的界碑。在維護穩定方面,兵團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成為新疆增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在鞏固祖國邊防方面,與軍隊、武警和人民群眾共同在邊境地區建立了軍、警、兵、民四位一體的聯防體系。不論是在歷次反對民族分裂、平暴制亂和捍衛祖國領土完整、維護邊境安全的鬥爭中,還是在邊境建設、反恐演練、抗災搶險中,兵團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務,成為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改革開放以來,兵團屯墾戍邊事業煥發出了新的生機和活力,按照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積極探索兵團這種特殊組織與市場經濟接軌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各項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進入新世紀後,兵團黨委帶領廣大幹部職工群眾,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著眼于對中央精神的深刻理解和中央精神與兵團實際的有機結合,著眼于屯墾戍邊的新實踐,在幾代兵團人不息奮鬥的基礎上開拓奮進,致力於兵團在新的歷史時期更好地履行屯墾戍邊歷史使命,為國家和新疆各族人民做出更多的貢獻。兵團上下把思想統一到中央對國際形勢和新疆周邊形勢的判斷上來,進一步確立了把國家最高利益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及新疆發展穩定的工作大局作為判斷是非得失的標準,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以“發展壯大兵團,致富職工群眾”為工作目標,進一步凝聚人心,增強屯墾戍邊事業的責任感。認清發展是屯墾戍邊的第一要務,率先發展好,才能更好地戍邊維護穩定,富民興邊,從而增強了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新疆資源深度開發機遇的緊迫感。在自治區優勢資源轉換的大戰略下,兵團實施了結構優化、外向帶動、科教興兵團和可持續發展戰略,進一步發揮了兵團組織化程度高、集團化特點突出、職工隊伍整體素質相對較高、能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和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結合的優勢,推動了經濟社會全面發展。2003年,兵團生産總值達到268.7億元,人均生産總值10655元,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性收入10781元。與實施西部大開發前的1999年相比,生産總值增長了55.7%,年均遞增11.7%,年固定資産投資增長64.7%,進出口總額增長2.96倍,職工平均貨幣收入增長97.8%。
兵團屯墾戍邊50年的實踐證明,黨中央決定組建、恢復並支持兵團發展壯大,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展屯墾戍邊歷史經驗,開發、建設、穩定邊疆和鞏固祖國邊防的戰略舉措,符合國家最高利益,符合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和邊疆的實際情況。值此兵團成立50週年之際,兵團編輯出版了《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經濟社會50年縱覽》,系統、詳實地記錄了兵團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艱苦創業、屯墾戍邊的光輝歷程和在各個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向國內外全面宣傳兵團經濟和社會發展全貌,為探索兵團屯墾戍邊的成功經驗,制定兵團21世紀發展戰略提供了科學依據。相信在進入21世紀新的偉大征程中,兵團將按照黨的十六大精神,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時刻不忘黨中央和全國人民的重托,牢記屯墾戍邊的神聖使命,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新疆的繁榮發展和長治久安,為新中國屯墾戍邊的偉大事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責編:郭翠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