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俗頻道 > 民族國家的日曆:傳統節日與法定假日國際研討會 > 正文

民俗學家:傳統節日在中國民眾中仍佔顯赫地位

央視國際 (2005年02月16日 02:26)

  新華社北京2月14日電 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通訊手段的進步讓中國與世界逐漸融為一體。但民俗學家認為,中國的春節等民族傳統節日無論在國家時間制度中,還是在廣大民眾的心裏,都佔據著特別顯赫,甚至是中心的地位。

  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劉魁立14日在北京舉行的“民族國家的日曆:傳統節日與法定假日國際研討會”作出上述表示。劉魁立表示,民族節日體系和國家時間制度對每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發揮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節日是休閒,但比休閒更重要。劉魁立認為:“節日是歷史和文化傳統的積澱和再現;節日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節日是社會群體和諧團結的黏合劑;節日是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國家認同的重要標識;節日是提升美好情操和培育豐富情感的熔爐;節日是廣大民眾展示美好心靈和表現藝術才華的舞臺。”

  與會的美國民俗學會會長邁克爾瓊斯表示,在現代化和全球化日益發展的今天,能夠有意識地反思傳統節日與法定假日之間的關係,以及各民族傳統節日本身所蘊含的文化結構和社會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影響。

  來自美國、日本、韓國、俄羅斯、馬來西亞、法國等國及國內的近百名民俗專家學者14日還到北京東嶽廟體驗了北京人的春節廟會。

  邁進古老的大門,走在挂滿了祈福牌的“福路”上,民俗學家仿佛穿越在中華文明史的時空隧道中,切身感受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秧歌、面人、雜耍……有700多年曆史的東嶽廟中呈現的各種民俗表演令中外外民俗學家深深陶醉。

  東嶽廟春節文化廟會推出的《老北京商業民俗文物展》引起了民俗學家們極大的興趣。7個展廳、300多件文物展品,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現了老北京的商業習俗和生活方式。貨郎擔子、全聚德的匾額、張一元文記茶葉盒、寶善堂抓藥號牌等老北京商業味極濃的展品讓“見多識廣”的民俗學家們駐足不前。

  據悉,此次研討會將對中國內地(包括少數民族)傳統節日做歷史性的梳理,還將對全球一些國家地區的節日體系進行研討,並由此涉及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官方與民間等民俗學、社會學和人類學的話題。(記者孫曉勝)

責編:郭翠瀟  來源:新華社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