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龍飛地 一代帝王鄉
——沛縣博物館(歌風臺)簡介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03日 11:22)
沛縣是漢家天子的故鄉。自從出了個漢劉邦,創了個大漢朝,唱了曲大風歌,沛縣就成了文人雅士騷人墨客心神嚮往的地方。
偉人毛澤東在1964年1月7日的一次談話中説過:“自古以來,能幹的皇帝大多是老粗出身,漢朝的劉邦是封建皇帝裏邊最厲害的一個”。(轉引自文化藝術出版社,1996年版《兩漢文化研究》第56頁)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皇帝,劉邦提三尺寶劍,展雄才大略,從善如流,順時應變,鏟鋤強秦,翦滅霸楚,從小小泗水亭長,到堂堂漢祖高皇!他寫下了漢民族文化史上前無古人的輝煌一章:漢族、漢邦、漢字、漢語、漢音、漢風,還有那光華璀燦的漢樂府、漢文章……
正因為有了劉邦:
魂係炎黃國內海外鹹稱漢
脈連歐美水陰山陽盡頌龍
劉邦對漢文化的貢獻,無人可以與之相比。
沛縣博物館始建於1985年,為江蘇最早成立的三個縣級館之一,是一座具有地方特色的綜合性博物館,館內藏有珍貴歷史文物兩千余件,包括青銅器、石器、陶器、瓷器、書法、繪畫、古錢幣、石刻等十余種門類,其中漢代彩繪陶器為館藏一大特色,著名漢代大風歌碑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文物。97年元月博物館連同大風歌碑一併由沛城東風路58號(原歌風臺)遷址新歌風臺。
歌風臺係沛縣重要景點。
公元前196年,漢高祖劉邦平定叛亂的淮南王英布,班師之際,還歸故里,置酒沛宮,邀家鄉父老歡宴,把酒話舊,感慨萬千,酒酣興起,這位馬上歸來的開國皇帝、布衣英雄擊築高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一曲唱罷,劉邦數行淚下。一百二十名少年和而歌之,群情為之激昂,這,就是文學史上著名的《大風歌》。此歌雖然只有三句,卻字字金石,擲地有聲,其奮發有為之志,悲壯豪放,建功立業之心,氣勢磅薄,安邦憂國之慮,凝重深切。可謂壯懷激烈,感人肺腑!大風悲歌,千古絕唱。
按周秦和漢初的規矩,凡帝王舉行正式活動或儀式,都要築臺。沛縣父老築臺紀念,名叫“歌風臺”。並在臺上樹碑,用大篆刻“大風歌”。漢代以來,無數文人志士來此瞻仰憑吊,評古論今,托景寄情,著名者如南北朝時庾信,唐代胡曾、陳陶,宋代賀鑄、文天祥,元代吳師道、李鳳,明代閆爾梅,清代才子袁枚,都有名篇佳作。東西碑廊,均為歷代名人咏唱詩作,共49塊。
大風歌碑共存三塊。一塊漢碑,高一丈一尺,寬四尺四寸。字體渾圓虬勁,結構勻稱優美。據《沛縣誌》和出土碑刻記載,為東漢蔡邕所書。漢碑僅存上大半部,約為原碑四分之三,石質堅細,雖歷兩千年風雨剝蝕,文字仍清晰可辨。元碑係元代大德年間摹刻,字跡清晰神似,足可亂真,元碑陰有説明文字,資料珍貴,可資研究者考用。第三塊又稱甲子碑,是沛縣人民政府于1984年(甲子年)請書法家按原碑的規模又摹刻的。1982年2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將歌風臺、大風歌碑公佈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今天的歌風臺,位於沛縣漢城中心地段,背依漢街,面臨漢城文化中心廣場,總高26.8米,建築面積12600平方米,建築總高26.8米,是漢城建築群的制高點,壯闊雄偉,在全國同類建築中堪稱首位。“歌風臺”題額為著名書法家武中奇所書,“華夏第一台”為著名書法家尉天池所書。2003年度被評為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責編:郭翠瀟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