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俗頻道 > 人民的學者——鐘敬文 > 正文

鐘敬文:偉大的人生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09日 22:08)

  

萬建中

  人民的學者鐘敬文先生,為了偉大的人民事業耗盡了最後的精力,終於撒手西歸。尖冰為此融化,大地熱淚盈盈,學術界哀聲慼慼。

  2002年適逢鐘敬文先生百歲、啟功先生90歲,一位是我國民俗學界的泰斗、著名散文家和詩人,一位是著名學者、畫家和書法家。他們皆任職于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乃莫逆之交,感情甚篤。

  新年第三天的上午,由啟功先生提議,在北京友誼醫院為鐘敬文先生舉行了一個簡單而又熱烈的祝壽會,祝賀鍾先生百歲壽辰。友誼醫院會客室裏佈滿了絢麗多彩的花籃,一個碩大精美的生日蛋糕擺在中央,充滿喜慶氣氛。

  祝壽期間,大家希望鍾先生用一句話表達此時的心情。鍾先生沉思良久,大聲説,不,就他虛弱的身軀而言,是呼喊出來的:“人民的事業是最偉大的事業”。臨終前,鍾先生説了兩句話,其中一句是:“我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完”。鍾先生把他從事的民間傳統文化研究事業視為人民偉大的事業,他將百年生命,將他擁有的一切的一切奉獻給了我國的民俗學和民間文藝學。他曾一再動情地説:“我死了以後,也要把骨灰撒在自己熱愛的學科上”。2001年9月他在《擬百歲自省》中以詩銘志:“歷經仄徑與危灘,步履蹣跚到百年。曾抱壯心奔國難,猶余微尚戀詩篇。宏思竣想終何補,素食粗衣分自甘。學藝世功都未了,發揮知有後來賢。”漫漫百年,可對鍾先生來説,時間還不夠,“未了”的事情太多太多。

  去年11月22日,師大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舉辦了“民俗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的學術研討會,鍾老十分興奮,他在會見來自全國各高校與研究機構的代表時説:“這是住院以來最高興的一天,也是我80年來最高興的一天!”鍾老面對民俗學學術隊伍的壯大與學科建設的發展,他有著發自內心的喜悅。他鄭重地囑咐民俗學工作者:“大家有一種民族的自覺,將中國的精神視為命根子,將中國的優秀文化也視為我們的命根子”。最後勉勵大家“我希望大家努力,努力,再努力!民俗學是一種重要的學科!”

  鍾先生常説:“我是‘五四’的兒子。”他從青少年時代起就投身説于新文化運動,以後始終站在時代的前列,將個人的生命與整個民族、國家密切聯絡起來。鍾先生上個世紀30年代留學日本,40年代因躲避國民黨政府的迫害,到香港執教。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響應黨的號召回到祖國。他堅定地熱愛自己的祖國,積極地擁護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滿腔熱忱地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為宏揚優秀的民間傳統文化貢獻出巨大力量。

  鍾先生的學術和創作活動涉及領域十分廣泛,都建立了光輝業績。鍾先生將自己一生中主要的時間、精力和睿智,全部奉獻給了祖國的中國民間文藝學和民俗學事業,成為這兩門學科當之無愧的開拓者、奠基人和領航人。早在上世紀40年代,鍾先生提出了民間文藝學的理論;80年代他提出了民俗學結構體系;90年代初他考察了“五四”時期重視口頭文學、宣傳通俗文藝、提倡白話、推行國語、蒐集整理民俗資料等事項,創立了民俗文化學;90年代末又發表了“建立中國民俗學派”的理論。鍾先生還是現代文學史上一位重要的散文作家和文藝評論家,更是一位學養深厚、才華橫溢的著名詩人,至今,鍾先生身上仍散發著濃郁的詩人氣質和情愫,筆耕不輟,時有詩作面世。

  鍾先生80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耕耘于學術和創作園地,碩果纍纍,經典頗多。鍾先生治學以文名,更以德名。他的著述邏輯嚴密、思路清澈、語言明白、分寸得體、口氣溫婉、行文流暢,堪為我們學習的楷模。

  鍾先生所在的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學科被人們稱為“民俗學人才培養的搖籃”。各時期的新老學生對鍾先生藹然忠厚的大師風範感恩不已。生前仍帶著12位博士生及數名訪問學者。離永別的前半個月,他還計劃好了要主持二年級博士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會。像他這樣超越常人所能、老當益壯地繼續為學科和教育事業發展而建功立業的情況,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作者為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網 2002年1月14日

責編:郭翠瀟  來源:中國網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