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藝術叢談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09日 21:32)
鐘敬文
關於民間藝術①
(一)
雖然到現在還有少數所謂藝術批評家和藝術學者,做夢也不相信那些沒有機會和自己一樣受過高等教育的民眾,是能夠創造藝術和鑒賞藝術的;他們的創作,是值得列入于藝術的宮殿,跟中外名家的作品一道來談論的。
但是,頭腦稍為清醒的學者和藝術家,大都已了然於民眾藝術的存在和它應得的價值了。那些認為民眾根本是和藝術絕緣的,或他們的藝術,是完全談不上上流品的……一類的意見,現在已經如秋風中的桐葉,零落是它必然的命運了。因為它盲目地抹殺了客觀事實的真相。
(二)
什麼是民間藝術呢?
一個國家或民族裏,一部分人的文化生活,已經達到了相當的高度,而其他大部分的民眾,則仍然停滯在文化生活的童年時期或比較接近這種童年時期,這種民眾自己所産生和流傳的藝術,就是所謂“民間藝術”——本義的(或狹義的)“民間藝術”。
但是,這個名詞,有時也被用在比較廣泛的意義上,那就是,除了前面所説的對象外,還包括著遠古社會的和現在世界上晚熟民族的“原始藝術”。
用今日中國境內實際的藝術來舉例,那麼,我們漢族民間(尤其是偏僻的村落和小市鎮)所流行的春紙、採茶戲、螢火蟲(兒歌)、太陽姑娘神話、老虎外婆故事……是屬於前者——本義的民間藝術,至於黎族的文身、倮儸的開闢神話之類,那就可以説是屬於後者的第二類——晚熟民族的原始藝術了。
(三)
藝術的産生和流播,是為著作用於人類的“生存”的。這是無可否認的一個真理。
但是,因為各個社會所處階段不同,藝術的作用於人類生活的情形,也不免有若干明顯的差異。澳大利亞土人的團體踴舞,和巴黎跳舞場上的交際舞的作用,顯然有著性質的差別。穴居民族繪畫在洞壁上的“野牛圖”,跟我們客堂上所懸挂的動物畫,其作用自然也是迥然不同的。藝術,在文明國的上層社會裏,它對於他們的生活所盡的義務,大都是跟他們所遇的特殊生活和要求相適應的,在兩者關係的程度上也是比較間接的。但在原始或開化較遲的社會裏,它的作用,也是跟群眾的現實生活和要求相適應的,而兩者的關係則是更直接的。例如繪畫和舞蹈,在原始人看來,是用以幫助獲得食物(一種法術的施行)和鼓舞士氣的手段。在文明國的上層社會裏,或用於裝飾,或用於交際,或用於陶冶性情,或用於尋歡作樂,卻很少被用於那種為求生存的緊迫場合的。但是藝術的作用,因社會經歷階段的不同而顯出歧異,那是千真萬確的。
文明社會或半文明社會裏下層民眾所流行的民間藝術,對於他們生活的作用,雖然比在原始社會或晚熟民族裏的,多少已經減掉些直接的迫切性,但是比在文明國家上層社會裏,它大都被用作消愁求樂或發泄個人情思的手段,卻總是教多地保存著一種嚴肅的意味,説明它決不是僅僅供人們玩弄、消遣而存在。這一點,使我們對它不能不産生一種虔敬的心情。
(四)
在內容上、或形式上,民間藝術,在今日有教養的學者和藝術家面前,或不免要受到若干指責。這,在某種意義上,也許是正當的。
但是,我們不能不稍替它做點可能的申辯,雖然我們和歐洲的“原始主義者”毫無因緣。
藝術,是生活的反映。正如民眾一般的生活的素樸、粗簡一樣,他們的藝術,也大抵是素樸、粗簡的——一般缺少比較複雜的思想和細膩的情緒,也沒有那炫耀奇巧的結構和富麗的修飾。但是,我們不要忘記,民眾是生活著的,他們有掙扎,也有成功;有幻想,也有失望;他們在狂歡,也有微笑;有哀愁,也有怨悱。他們像我們一樣活著,且比我們生活得更壯健些。因此,他們所産生和愛賞的藝術,也是富有活氣的!(你説,在藝術上,還有什麼比活氣更為不可缺少的因素?)學者們往往因為對於他們的生活既根本缺乏理解,又被拘囚于一種傳統的藝術觀,從而對這種富於活氣的藝術,自然不容易辨出它的真價。反之,他們往往是在那種充滿輕蔑和隔膜的心情之下,給它以無情的抨擊。
我不是説,一切民間藝術都是優良的,值得我們奉作典型的。我理解它的優點,同樣也知道它的缺點。但是,不管怎樣説,它自有那值得我們尊重的地方。作為今天藝術製作的參考,它也決不是不能起作用的。
(五)
民間藝術,作為一種人類精神的美的産物,固然具有值得我們注意的價值,但是在這(藝術本身價值)以外,它的作用和價值也決不微小。
藝術史和藝術學的研究者,為了更清楚地探索藝術的性質、起源、發展和機能等重要問題,不能不很費工夫于荒古社會和後進民族藝術的探究。以為倘使舌去了這些,對於那些問題的解決,是否能夠完全成功,是很難斷定的。跟考古學和人種學的資料一樣地有助於那種重要問題的解決的,還有民俗學的資料——即民間藝術。新的、科學性更高的藝術史和藝術學,正在被要求著從“緒論”寫起。在這當兒,誰把自己或別的民族的這方面的資料提供得最豐富,誰就是對這種新的“史”和“學”的建設上很有功勞的人。
僅叢這一點看,民間藝術的蒐集、整理和探究,它的意義和價值,就已經夠使人重視了;何況教育的實踐,理論的記述和社會學的建立等,也都在對它要求有利的援助呢?
(六)
“民間藝術”的被發現,在人類的文化史上看來,還是比較新近的事。這種發現,在我們中國又更遲緩些。我們的歌謠研究會成立的歷史,到現在還不過十餘年。而且它老早就關門大吉了。至於民間繪畫、木刻、舞蹈之類,簡直很少人注意到,更莫問那專門從事于它的蒐集或研究的機關了。從整個的社會情況看,這原是相當自然的事。既使有少數教明白的學者,留心到這種可寶貴的東西,但是他們又哪去找得那麼多餘的閒暇和經費呢?自然,有錢和有閒的人是多的,但他們不是這種清苦的學術工作的擔當者。
雖然情形是這樣,但是,現在我們的力量能夠做到那一點,我們就得把“那一點”完成。一個人這樣,幾個人這樣,許多人也這樣,那麼,誰能説,將來的成績,一定是等於零的?
産量是那麼豐盈,價值又是那麼貴重,學藝界忠實的朋友們,你們面對著這眼前學術的黃金的礦山——民間藝術,可忍得住不盡力之所能舉起那發掘的鐵鋤來?
1933年
民眾的藝術①
(一)
現代民眾的地位漸漸抬起頭來,同時,民眾的文化,也日進地成為學術研究的對象了。誠然,有許多學者,還把他們所從事的文化科學(例如文學、美學、論理學等)的對象囚籠于傳統的、狹小的境地,但是,這已經不能代表學術上進步的傾向了——它正走在一種沉落的路程中。任何科學之一,如果希望能夠存在和發展,它決不能捨棄實證的研究方法,因而它的對象,不能不安置於廣大的人群的事實上。一句話,許多文化科學的研究,不能不以群眾的實在的文化為主體。離開了它,只有貧瘠,或者落空!
對於民眾文化的注意,在我們國家裏。也不是最新鮮的事情了。至少,二十年來學術界的一角,已有人在做著些開路的工作。這是自然的現象,不消説,也是可喜的現象。
藝術,是文化的一部分。它表現著生活,同時也是促進生活的動力。上層的文化人,在生活上不能夠缺少藝術這種要素,一般民眾,也不能自外于藝術——也許他們更特別感到需要。現在有些學者大聲嚷著,中國的一般民眾,太缺乏活氣了。他們終日終年死沉沉的、沒有一絲笑聲,沒有一點狂態。他們是失掉藝術的和宗教的熱情的國民。這種話,雖不是全無根據,但畢竟説得太大意了。中國現在一般民眾的固有文化,縱然用近代的水準測量起來,是相當低落的,但是,誰也不能否認它的存在。他們有藝術,也有宗教;有教育,也有科學。假如真的缺少了這些,他們的生活史,便成為十足的奇跡了。
中國民眾的藝術文化,決不像他們今日所過的物質生活那樣的可憐、貧弱。反之,它是相當豐富多彩的!在新年佳節的時候,在迎神賽會的時候,在朝山進香的時候……這是民間藝術特別顯身的機會。此外,在鄉民市眾一般的生活上,我們當然也盡有機會遇到它——各種各樣的藝術。困苦的民眾,並不怎樣缺乏藝術的財富。
不幸,這種文化的財産,從來都被漠視著,直到現在,還不能引起學者們較廣泛、較深入的注意,雖然時代已經要求他們著眼到民眾一般的文化上了。近年來,在民間文學藝術方面(如故事、歌謠),固然不是沒有少數學者在做蒐集和試探的工作,但是造型的藝術(繪畫、雕刻、建築等)和混合的藝術(戲劇等)兩方面,卻很少受到注意。數年前,孫福熙先生和我,早就深感這一點。我們想盡一些提倡、宣揚的責任,結果,便在《藝風》上出了一個《民間專號》,①在那裏,共刊載了三十多篇短文和一百多張圖片。內容雖然不夠精彩和充實,但總算在這塊民眾藝術園地的一隅動過一兩下鐵鋤了。現在本刊編印這個專號,為的是要繼續使那種有意義的工作前進。工程是巨大的!它很需要學術界共同不斷的努力!
(二)
關於民間藝術蒐集、探究的效用,數年來,我曾在若干地方或略的説過了。②這裡,只簡要地述説兩點:第一,是關於學術的;第二,是關於教育的。
藝術的創作和鑒賞活動,是相當普遍于一般人群的,雖然它的內容和程度等決不一樣。這,只要看過那些過著狩獵等生活的原始民族,已經有生動的繪畫、合拍的音樂、動人的舞蹈、伶俐的扮演等,便夠證明了。但是今日人類的藝術史、藝術學和美學等,卻大多還僅敘述和談論著極少數人對於藝術的創作和鑒賞的事情。要解救這種學術上的褊狹和空疏,只有更廣泛而精確地去蒐集和檢討那各民族廣大民眾關於藝術的創作和鑒賞等一切事實。所以,民間藝術的蒐集和研究,是今日藝術史家、藝術學家及美學家等的急務!這種工作,正和對於淺化民族藝術(原始藝術)的蒐集和研究一樣,它決不僅使藝術史、藝術學等擴大範圍而已,它必然會使它更變色度——換句話説,就是藝術史和藝術學等,正等待著它(蒐集和研究的工作)而進入更嚴格的科學的境界。
再者,藝術不是一種孤立的文化現象。它是生活文化、社會文化有機體的一部分。特別是在進步上比較落後的民族或民眾,他們的藝術和別的文化還保持著一種深切的關係,甚至於是在一種未分化的狀態中。許多野蠻民族的藝術,大多和宗教現象,和倫理現象,和語言現象,甚至於和生産現象,法律現象分不清關係,這就是一種有力的證明。民間藝術,也自然是一樣。中國民間固有的繪畫,有多少是不和神道發生關係的?他們的建築,又有多少種是能離開倫理現象而獨立的?此外,像故事、歌謠、諺語等,都沒有例外。總之,民眾的藝術,不僅是人類的或國別的文化史、社會史,以及文化學和社會學等重要的資料。我們現在還很幼稚的“史”和“學”,無疑是要依民間藝術等的資助,才能理想地長大、結實。
一切文化活動,從廣義上都可以説是教育的。把“教育”只限于學校中的講解、肄習,這是一種狹義的,同時多少也含有偏見的説法。學校教育的歷史,從人類整個的歷史看,是相當短暫的,同時它的範圍也非常受限制。我們曉得現在地球上有不少民族是在沒有學校的,我們又知道有好些民族或國家,她的多數人民,往往是和學校不怎麼發生關係的。原始民族,和半開化國的多數民眾,他們不靠學校來做教育的機關。他們的教育機關,大抵是整個社會和許多家庭。他們在日常的生活上,在特殊的生活上(後者,例如大祭日、新年、成年式等),都有著受教育的機會——或者教育別人的機會,在那種社會裏,他們的禮儀,他們的習尚,他們的禁忌,他們的藝術,都是他們具體的教義和教材。“一則神話,可以堅固全團體的協同心;一首歌謠,能喚起大部分人的美感;一句諺語,能阻止許多成員的犯罪行為。”①這不過僅就文藝的藝術方面説的而已。其實,造型的藝術和混合的藝術,又何曾不是一樣?一座堂皇的祠堂,一幅莊嚴的神像,一齣忠義的戲文,它們所掀動的情緒,所教導的行為,是不容易計量的。民間藝術比起我們學校中所講習的音樂、唱歌、工藝、詩文等,無疑盡著更大的、更實際的教育功能!自然,在今日,這種教育的內容以及它的方式,正和民眾別的文化生活一樣,不能不急謀改造了。否則,不僅使社會沉滯,甚且可能導致滅亡!但是,“交替”固然是歷史的一種法則,而“相承”不過歷史法則的另一種。“交替”同時而又“相承”,這才完成了人類進化的歷史進程。因為“交替”是打破“沉滯”,而“相承”則豐富未來。現在民眾許多固有的文化,是應該為新的、更合理的文化所替代了。但這不是説,應該把它不加分別地全部破棄,甚至於連多看它一眼也不容許。我們知道“交替”是當然的,同時不能忘記部分的“相承”,也不是一種違反合理的法則的事,特別在過渡時期內是這樣。
固有的民眾藝術,做為教育的內容和形式。現在大部分是不應再存在了,即使是這樣,從教育的立場看,仍然是不能忽略它。因為,第一,我們要明白民眾過去教育的內容和方式;其次,我們要從過去的那些文化遺物中,採取足以促進和豐富未來新文化的資料。關於後者,像現在有些民眾教育者,利用民間固有連環圖畫和俗歌小調等體裁,來表達新的教育內容,就是一些顯著的例子。總之,今日的民眾教育者,首先應該很明了民眾固有的教育情況,然後加以辨別棄取,當然還要,加上新的因素。這是一種合理而有效的途徑,關於民間藝術問題的處理,只是其中當然的一個節目而已。
1937年
民間藝術探究的新展開
(一)
民間藝術的蒐集和探究,並不是新近才發生的事情。在新學藝運動史中,它已有二十餘年的經歷了。它是五四以來新文化運動中的一條支流。五四文化運動,是企圖從封建文化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的一種運動。它要破壞陳舊背理的傳統的士大夫文化,而代替以一種新鮮的比較科學的國民文化。因此,對於一向被士大夫們所輕蔑、所拋棄的民間藝術,給以注意和探究,正是這新運動中當然的一個劇目。我們知道過去德意志浪漫主義流行的時候,民間歌謠等才受到應有的注意。這是一個很好的旁證。民間藝術的蒐集和探究運動,從五四前後産生以來,直到抗戰事件爆發,雖然迂迂緩緩地,但從沒有停止過。
抗戰是轟雷。它不僅是一個驚人的巨響,而且使地上和空間的百物受到深重的激蕩。它擴布著一種不可測量的影響。就學藝方面來説,在這個民族的自衛戰爭中,有許多進行著的調查研究工作,暫時是陷於停頓中了。反之,另外一些部門的工作卻得到突飛猛進的機運。民間藝術的蒐集和探究運動就是屬於後者一類的。
抗戰以來,民間藝術的蒐集和探究運動,顯然有極大的進展。在民間藝術的各部門中,受到最大注意的是民間歌謠和民間樂曲。在過去多年的民間藝術蒐集和探究的歷史中,民間歌謠固然佔有很大的地位,但是,民間樂曲,則是一向被冷視的。除這兩種以外,像民間木刻、民間繪畫及民間戲曲等,都受到以前不曾有過的關心和探究。目前這種運動正在不絕地急速向前進展。
(二)
過去,我們對於民間藝術的蒐集和探究,大抵是興趣的、斷片的、非實用的、沒有堅實的方法論做基礎的。因此,雖然歷時並不很短促,但是,事實上還缺少使人滿意的成績。這不能全歸罪那些蒐集者和研究家。因為在那時期內,可以使這種運動達于更高階段的客觀時運並不成熟。限制新文化運動徹底成功的社會力量太大了。這使它僅成了很脆弱的一個歷史運動。民間藝術不過是這總的運動中一個更弱的環節罷了。
現在,客觀的情勢是大大地不同了。我們當前的戰爭,是反侵略的戰爭,是求解放的戰爭,是全體性的戰爭,是長期性的戰爭。因此,在戰爭進行的過程中,急迫地要求廣大民眾的政治醒覺和巨大協力。要達成這種目的,宣傳、教育的工作是一刻不容緩的。藝術,在這裡有它最急切、最重大的任務。它必須為當前的宣傳、教育竭盡能力。這是今天做為“社會存在物”的它(藝術)的最基本的意義。其次,我們的戰爭,是破壞的戰爭,同時也是建設的戰爭。在這富於歷史意義的偉大戰爭中,我們要以飛躍的速度建立起我們物質的及精神的文化,一種適應于新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科學文化。我們的烽火不僅要焚燬身上的枷鎖而且要鍛鍊出人類新文化的紀念碑。我們要創造新的社會秩序,新的科學,新的藝術。這是抗戰中重要任務的另一面。而這種新社會和新文化的建設是要深深地植根在我們民族的過去和現在的文化生活的基礎之上的。它不可能是一些從別處隨意移來的花朵。由於這兩個原因,我們的民間藝術,便受到極大的注意了。
同時,我們不可不知道:我們的從事抗戰和指導這個抗戰事業進行的原理,是客觀地符合於歷史進步的法則的。因此,它對於藝術創作的要求和研究的方法等,也必然是合理的。更直截了當地説,當前的偉大戰爭,展開了對於民間藝術研究的合理要求,同時,並指示了那研究的正當途徑。在這種意義上,今天民間藝術的蒐集、研究運動,和抗戰以前的比較起來,是有性質上的差別的。它是一個躍進。
(三)
我們今天對於民間藝術的蒐集和探究,既然是有新的社會意義的,那麼,在探究的課題上也應該有新的決定。這才能夠免除過去散漫空泛甚至錯誤等毛病,而圓滿地達成新的目的。我個人以為現在民間藝術研究的課題,最主要的是以下的三項:
甲,一般的或個別的民間藝術産生、發展的社會文化的條件,它對於社會文化的反作用。
乙,一般的或個別的民間藝術形式和內容及彼此間的聯絡性、統一性等。
丙,一般的或個別的民間藝術的客觀評價;它可能作用於抗戰建國過程中的群眾教育及偉大的新藝術創造的一定程度。
這些課題,都具有複雜的內容,在探究上無疑是需要相當的腦力和時間的。但是它的合理的解説,不僅在學術史上有很重大的意義,對於當前的社會文化也將盡有不容忽視的作用。
現在是血戰的時候。當然,我們的學藝研究,不能夠像學院式的迂緩。迅速是我們的神!但是,一件工作的進行,不能不有適當的步驟。不然的話,就很難達到深入、確實的境地。依照一般科學研究的方法,我們民間藝術的探究可以分作三個步驟。
第一,是廣泛地科學地蒐集各種現存的民間藝術作品——有些有原製品可以蒐集,有些須用文字或別的符號去記錄,還有些則須給以複寫或攝影。
第二,是用科學的方法各儀整理——鑒別真偽及加以序次、分類、註釋等。
第三,是用適切的方法探究而作出結論——觀點的正確,態度的謹嚴,技術的適當、靈活,都是從事這階段工作的人不可缺少的條件。
這種步驟的區分,自然是就一般的過程説的。事實上有時也許不用這樣嚴格拘泥。譬如蒐集材料的時候,同時做著整理或探究工作並不是絕對不可能的。這種區分,只不過是一種大概的程序罷了。
就蒐集的工作説來,在某些部門(例如民間歌謠和民間故事)上,過去雖然已經做了不少,但是,沒有動過手或者只是輕輕觸摸到的部門實在更多。像民間戲劇、民間繪畫、民間樂曲及民間跳舞等,都是過去很少下過鐵鋤的荒地。而且,過去的蒐集者,因為被限于一定的觀點和技術,現在要把他們所得的資料做我們研究的對象,多少是有些缺陷的。就民間歌謠方面説罷,在近百部的歌謠集中,有幾冊是兼收歌調的呢?但我們深切知道:歌調正是民間歌謠的生命。去了歌調的歌謠,往往要成為僵冷的屍骸。其次,對於産生或傳播這類作品(民間歌謠)的社會背景等被注意得太少了。這就大大地減少我們探究上的方便,或者簡直使那得到正確的結論的機會墮入渺茫。由這看來,可以曉得就是蒐集的工作,在許多地方差不多也得再從頭做起了。
至於整理、探究方面,過去所留下的成績,雖然決不是一張白紙,但是從第一義的立場説,可以繼承的資産也太少了。由於對它的社會意義的缺乏了解,由於對處理技術的未能完滿使用,結果好些工作差不多白費了。筆者自己過去所寫作的若干關於民間歌謠及民間故事的文字,大半就陷入這種不幸的命運中。在此方面,我們今後需要有一番更新而且巨大的努力。
(四)
像前文所説,我們現在民間藝術蒐集和探究的工作,在許多地方差不多要從頭開始。不僅探究的觀點是新的,就是基礎的作業和技術的應用,都需要一種新的努力。這是一份繁重的工作。但是,不用氣餒,好的機運正在幫助著我們。例如就蒐集方面説,自抗戰以來,那些本來集中在少數大都市的戲劇家、音樂家、畫家和詩人等,都哦被迫或自動漂泊到偏僻的鄉村,留滯在古老的小城鎮。他們成為“民間的人”。這是以前所難做到的。對於民間藝術的搜訪,那是一個再好不過的機會。又如從探究方面説,現在許多偏僻的地方都建立了藝術及文藝研究的團體,同時又産生了許多流動性的藝術工作團隊,像漫畫宣傳隊、演劇宣傳隊、歌咏隊等,這些不是大可以發揮集體探究的力量麼?不是大可以一面探究,一面用實際的實驗來求出正確的結論嗎?
自然,在這種工作的進行上,困難並不是沒有。例如戰時印刷條件的不便,參考書物的分外缺少,以及社會和個人生活的不安定等,這些無疑是很妨礙著工作的進展的。但是,這些並不是全然不可以用人力部分地或全部地克服的,它算不得絕難超越的難關。
最後,為了工作擴展的方便,我以為必須有一種專門處理這種工作的組織。全國應該成立一個民間藝術研究的總會,而各地或性質上有關係的機關團體成立分會。這在蒐集和整理資料工作上,在進行研究、討論工作上,都有極大的必要。它是保證這種繁重工作成功的必備條件(為了節省人力、物力,不另外成立研究會,而在中華文藝界抗敵協會的總會及分會中,設專門研究部或研究委員會等也可以)。
民間藝術探究進展的新機運正在成熟著。藝術界的同志們,誰不願意對抗戰建國的事業冷淡,誰不願意對廣大民眾的教養冷淡,誰不願意對藝術創造的偉大前途冷淡,他就應該盡一分自己所能盡的職責。他應該即刻伸出手來,給這個有著無窮希望的學藝園地下一些開荒、培植的工夫。
1939——1940年
---------------------------------------------------------------------------
① 原文為《藝風 民間專號》的卷頭語;刊于《藝風》第一卷第9期。
① 此文為《民間藝術專號》序言,刊于《民間教育》月刊5卷4、5期,1937年。
① 該刊第一卷第九期。
② 參看《關於民間藝術》(《藝風》第一卷第九期)、《被閒卻的民間藝術》《民眾教育》月刊第五卷第二期)等文章。
① 見《民眾教育》(季刊)第三卷第一號中《民間文學與民眾教育》一文。
來源:謠俗蠡測 (民俗學刊網 江寶昌錄入)
責編:郭翠瀟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