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俗頻道 > 人民的學者——鐘敬文 > 正文

文學理論的民俗學維度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09日 21:18)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鐘敬文

  我不是搞文學理論的,今天談文學理論,應了中國的一句俗話,叫做“孔子門前賣《孝經》”,班門弄斧了。因時間關係只講兩點。第一點是文藝學的層面。現在的文藝學主要研究精英文學、作家文學和專業作家文學。但是從一個民族文化的總的方面看,專業作家及其作品只是少數,而文學是整個民族上、中、下層社會裏都有的現象。具體一點講,就是除了上層專業作家和精英文學之外,還有大量的通俗文學,也就是市民俗文學。此外,還有更廣泛的一種文學,就是農民文學、口頭文學,也就是民間文學。民間文學的數量相當大。但我們的文藝學主要局限于研究作家文學,而通俗文學與民間文學都被排除在外不計了。因此就文學理論本身來講,這是不完整的。文藝學應該有兩個層次:一個層次總括了整個民族的上下層的文化和文學,可以稱作一般文藝學;另一個層次應該有幾個分支學科,比如作家文藝學、通俗文藝學和口頭文藝學等。這樣的文藝學體系才是比較完整的。如果我們在理論高度上不包括這三個層次的文化與文學現象,顯然是一種殘缺。我從民間文學角度來看問題,請大家考慮。第二點是文藝學的研究方法。我國傳統詩話和文論,中心思想是講倫理,以規範人的行為為出發點。近現代以來受西方文論的影響,強調文學的個性。近五十年受蘇聯的影響,側重於把文藝現象作為社會現象來研究。近二十年來有些改變,現在又把文藝學作為人文科學或文化科學。在我看來,文藝是一種多層面的文化現象,而不只有一個層面。文學不僅應該從社會學來研究,也應該從心理學、民俗學、民族學、社會學和地理學等多方面和多角度來研究。所以文學的多學科和多角度研究非常重要。只用一種方法來解釋文學的整體,一定會不完整。我主張引進民俗學方法,不是因為我搞民俗學,就賣菜説菜好,自賣自誇。因為人是民俗的動物。人生下來,在娘胎裏面就與許多的民俗有關,到後來走路、説話、叫媽媽,都是在民族風俗裏面形成的。理論家把民族性作為衡量文學的一種觀點,民族性就不能不包括民俗。許多作家的作品反映了豐富的民俗現象。魯迅作品中,祥林嫂的很多觀念和細節,就是民俗的。北京人的民俗也反映在老捨得作品裏面。所以,民俗學作為文學理論的一個維度,是應該考慮的。

責編:郭翠瀟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