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草原文化的美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02日 16:02
時間:2004年6月13日下午
地點:中華世紀壇大屏幕廳
席慕蓉:
序言——童年印象中的“草原”
各位好,我很高興,因為這麼大的一個展廳有一點兒像我們蒙古,但只是有一點兒像,我們蒙古是360度的,所以每次當我到草原上的時候,我會覺得我是圓周的中心點。
今天在講這個之前,也許我要先跟各位來一點自我介紹,有些朋友是我認得很多年的,昨天晚上特意打電話問他們要不要來,有一些朋友則是今天第一次見面,因此也許要先跟各位做一些自我介紹。
關於名字
我的名字,席慕蓉其實是蒙古名字,我們的祖先是席連伯,因為要和漢人一起生活,為了方便一點,我們用了第一個音——“席”,我的名字“慕容”就是大的江河的意思,我現在發現我簽名的時候也許簽個“席大江”名字還少一點,簽“席慕蓉”筆劃還要多一點。
我的家庭
我沒有能夠生在蒙古高原,我的父親是錫林郭勒盟,我母親是昭烏達盟,對我來講從小有三位長輩把我帶大,母親、父親和我的外祖母,我外祖母是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貴人,我是在這三個長輩的牽引之下,在一個傳統的蒙古家庭里長大。五歲以前我會講蒙古話,會唱蒙古歌,但是五歲以後進了漢人的小學,我開始學漢文到1949年。我是在四川生的,但是很快就到了南京,在南京跟著我姐姐。為什麼我會進入小學那麼早呢,因為那個學校裏沒有板凳,必須要抬個板凳才能上學,我姐姐一個人抬不動那個板凳,我父母就説你跟著抬板凳吧所以才去上了小學。如果沒有到年齡上小學,沒有人會告訴你你是因為小,而你自己則以為是自己笨,所以後來我自己有了孩子的時候,我絕不讓他抬著板凳不到五歲就上小學,這是我對我父母唯一有一點不滿意的地方,對不起,我讓我孩子六歲以後才進去讀書,準備好才讀書。
但是也沒有關係,還是能混的,混到1949年我們到了香港,在香港待了五年,我從小學五年級讀到初中五年級,所以我會講廣東話,這裡有沒有會講廣東話的朋友,有,因為我是在最好的學習語言的時間裏學了廣東話,等我普通話學好了,廣東話學好了,我又到了台灣,學閩南語,所以到最後發現我把我的蒙古話給忘了,沒有辦法了。有時候父母説好可惜,你以前講的很好的,那個時候不覺得可惜,因為那個時候並不覺得自己跟其他的人有什麼不一樣。
蒙古族情結
小時候曾因曾因“模模糊糊”的蒙古人概念而拒吃月餅,不和導師講話;如今則成為“興高采烈”的蒙古人。
為什麼你們等會兒會看到我比較瘋狂,不要説瘋狂,就是比較投入的一個表現呢?我一直是生長在蒙古家庭,但是進入到漢人學校以後,因為在學校裏得不到這個資訊,所以我的朋友説在我沒有踏上蒙古高原以前,我是一個“模模糊糊”的蒙古人,模糊的感覺是沒有辦法把矛盾平衡,怎麼説呢?我在香港上五年級時,歷史課本上有一頁説八月十五我們吃月餅,翻過來另外一頁説元朝是我們中國在歷史上疆域最廣的朝代,對於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孩子來説,不了解這是怎麼回事,感覺這裡面有一個矛盾,可是很奇怪的是,我的老師卻沒有覺得它是矛盾的,我旁邊的同學也不覺得它有什麼矛盾。後來到這個年紀了我才會想,真正讓一個小孩子傷心的其實是別人不覺得有什麼不對,但是我沒有問出來,所以從小學五年級以後我就不吃月餅了,大家知道香港的月餅不得了,最好吃的,餅很高,餡很厚,很甜,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孩子不吃月餅,其實是有點奇怪的,但我父母不怎麼管我,他們一向很開放,這是我自己心裏的平衡,所以我也沒有跟我的父母和我的姊妹討論,我就是不吃月餅,一直到後來在台灣大學畢業了,到比利時留學,留學以後我們有一個男同學,他的女朋友在郵局裏面做事,本來從台灣不準寄食物到另外一個國家去,她正好在郵局裏做,她用一個不銹鋼的飯盒扁扁的,寄了兩個月餅,給我們這些比利時留學生解鄉愁,所以後來到20歲我就破戒了,放開了,矛盾也慢慢解開了。
但是一個模模糊糊的蒙古人有很多矛盾解不開,在我所受的教育資訊裏面,不論是在香港也好,台灣也好,好象一直對草原文化沒有一個更深入的解釋,沒有一個完整的解釋,甚至沒有一個比較多一點兒的解釋,所有的解釋都是概念的,我所得到的也都是概念的,所以我在小學五年級不吃月餅。初中二年級,我到了台灣,然後插班考進這個學校,我的導師是教地理的,一位非常溫柔的女老師,我很喜歡她,可是自從上了她的地理課,講到蒙古地方以後我從此不跟她説話,因為她可能在上課的時候,為了讓大家情緒比較高興,不會睡覺,講了很多道聽途説的關於蒙古民族的種種風俗跟習慣,完全跟我在家裏聽的是不一樣的,我沒有辦法解釋,因為我也不知道我應該怎麼跟她解釋,唯一的辦法就是我從此不跟她講話。因為這個事情教務組把我的父親找到學校説你的女兒有問題,不跟任教老師溝通,只跟國文老師和美術老師溝通,我當時也沒有説什麼,我到現在覺得挺對不起這位老師的,因為她也是道聽途説,也是一些概念,為什麼會産生這些概念的原因就是我今天想要在這裡跟各位説的,我們其實是兩種不同的文化,而剛好蒙古高原應該説是突厥蒙古遊牧文明跟農耕文明的邊緣,有一位蒙古學學者扎旗斯金教授説的很好,他説蒙古跟我們內地的距離,地理距離來講是非常近,但是文化距離其實是蠻遠的,如果我們用自己的文化來解釋別人文化的時候,就會産生一些誤差,這就是今天我覺得我自己比較幸運的地方,像我父母那一代,或者像我幼年的時候沒有辦法解釋,沒有辦法跟別人討論,沒有辦法跟別人商量的事情,今天都解決了,所以我今天在這裡我覺得我是一個興高彩烈的蒙古人,興高彩烈的,跟我開始的模模糊糊的蒙古人也一個差別。
第一次踏上蒙古高原
中間還有一個階段,中間是1989年。在我的書上,大家都會看到我會寫我是哪一年生的,但是你讓一個有一點兒上了年紀的人,不一定是女人,男人也差不多,當眾説自己幾歲不太舒服,我是1989年那一年第一次踏上蒙古高原,那年我46歲,我是46歲那一年真正踏上了我自己的原鄉——蒙古高原。踏上以後我必須要説,我是一個傷心的蒙古人。因為原鄉的感覺跟我父母所説的,有了很大的差別,但是這只是我看到的表面現象。可是經過這15年來,我忽然發現我可能當年來的時候剛好草原是旱的季節,剛好是我遇到很多事情是我所不能了解的,所以這五年、六年來,我自己覺得草原文化裏面有一個東西,有一個精神,不只是表面的東西感動了我,其實像這樣的演講,當然有的時候我是放不同的圖片,因為這15年來,人家會問我為什麼你1989年才回來,我要跟各位解釋,為什麼要等到46歲。因為我是在台灣的公立學校新族師範學院做油畫教授,我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裏就是學油畫的,本行是畫油畫的,在台灣師範學院的美術系裏面我教了25年的油畫和素描,由於是公立學校,開始不準到大陸來,一直到1989年8月1號解禁,我8月20號就過來了,準備好就過來了,踏上了高原故土以後,我感覺到,這個土地我必須要跟各位講,土地是有靈氣的,我完全相信。
昨天我問一位文化人類學者,我説我在這個土地上受到的感動是因為土地影響了我,還是什麼原因,他説是因為環境,我想他也是有他的道理,但是我覺得踏一步,像我們的詩人鄭愁雨,一步就是鄉愁的,那個土地神奇的感覺我到現在還不能清楚解釋,但是我要告訴各位,我認為蒙古高原的土地絕對是給它的子孫以最高、最神奇的祝福的,所以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我這15年來所拍的幻燈裏面選出來的圖片。從1989年,我每年大概回來一次到四次,如果平均一次,就算我拍25卷,通常我拍30—50卷,就算拍20卷,如果這麼算,我不曉得我拍了多少,但是這次我只能選其中的80張來跟各位講,慢慢講,這是所謂的草原文化之美的表面畫面,我在最後講完了以後,再給各位放80張蒙古高原人物特寫,這樣走過來一遍,讓大家看一下。
我還要請各位原諒,因為草原文化博大精深,不是我這種所謂幾十年沒有見過鄉官的一個遊子能夠解釋清楚的,所以我先要把責任講清楚,就是説我所要跟各位説的是我的生命現場,我跟各位分享,這個生命現場是我所能感受的草原文化的表面跟它的精神層面,是我的這麼一個小小的蒙古人感覺到的,但是我深信,在世界上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個其它民族的人能夠,當然一定會有了,但是真正去深入了解草原文化的厚跟它的豐美,假如我説的不完全,兩個鐘頭也不可能,我現在請大家原諒,我只能把我享受到的這15年來,每年回來的生命現場跟各位分享,請各位如果能夠從其中的一個切面切進去的話,也許當您以後讀到關於內蒙古的資訊的時候,也許會有一個親切感,這就是我唯一希望各位能夠了解,我自己沒有學問,也沒有親身在草原上生活過,只有幾天或者是幾個月,或者是在這15年來自己不斷的想跟專家、學者、好朋友們求教,但是我仍然是非常淺薄的對草原的認識。我知道今天大家來是因為喜歡我,也許大家讀過我的詩,也許大家讀過我的散文,可是一定是有人因為喜歡蒙古才來的,如果我的説法不能讓您滿足的話,我先向您道歉,如果我中間有一些跳接,説我會講,我忘了講了,一會兒留下時間,請您記住讓我能夠有時間補充我的錯誤,謝謝。
席慕容眼中的草原
阿拉善戈壁的日出
第一個給各位看的是阿拉善戈壁拍的日出,在草原文化裏面有一個特色,我們如果看到的只是它的表面,其實在我們20世紀、21世紀每個人都在説環保、環保,好象環保非常重要,但是其實整個草原文化才是真正環保的文化。我昨天還在問一個朋友,因為我每次都要修正一下我的內容,因為我自己有時候不知道,我每次跟別人説,我説我們是有春夏秋冬四個營地或者四個營盤,但是我們看到《史記》上説我們是“逐水草而居”,一般人會説那就不知道逐到哪兒去了。
這個是我在阿拉善盟的巴丹吉林沙漠北邊的戈壁上拍的日出,一般來講,大概我們蒙古的概念總是説,那首唐詩説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是我們天地初始時候的一張幻燈。
錫林郭勒盟的蒼天和巴爾湖草原
我們草原的先民其實對騰格裏有一個崇敬,騰格裏是什麼呢?就是我們所説的天,而且我們對天神,騰格裏可以有三個解釋,我這裡有一位查乾老師,是蒙古最好的詩人,騰格裏是蒼天,騰格裏也是天神,長生天,就是永恒的蒼天,又一個解釋是遼闊、大的意思。我們是在這樣一個天穹之下生活下來的。
剛才看到的蒼天是在我父親的家鄉,錫林郭勒盟,這個是巴爾湖草原,我只是暫時給大家看一下這是日落,在草原的感覺,生命在這樣一個廣大的天穹之下的感覺。
呼倫貝爾盟的山洞——鮮卑的發源地
現在要到正題來,這個地方叫什麼呢?呼倫貝爾盟,現在叫呼倫貝爾市,阿裏河,在大興安嶺上面的阿裏河鄂倫春的自治旗,這個地方是大概在100公尺的峭壁上的山洞,在公元442年,北魏的第三代君王拓拔濤,那個時候就有烏洛侯國的人來,跟他説你們的祖先在我們現在居住的地方還有他當時的石室,我們每次都在那裏祈禱,非常靈驗,我們現在過來跟你們説一聲,你們祖先原來的石室還在那裏,其實拓拔濤是鮮卑人,原來在大興安嶺裏面遊獵的民族,經過好幾十代以後走出來,到呼倫湖一帶,又到平原上變成了遊牧文化。君王拓拔濤覺得我們自己隔了幾十代,把我們自己老祖先的發源地都忘了,覺得很慚愧,公元442年大概三月的時候,北魏第三代君王拓拔濤聽到烏洛侯的人來説,派他的臣子,四個月以後7月25號到了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叫大鮮卑山,找到了,他們在這裡祭拜了,然後在上面刻字,然後就回來了。回來以後日子就是這麼過的,一年跟一百年,我們回頭看的時候其實是很快的。在北魏的史書上記載著清清楚楚的祭文在大鮮卑山上,但是1989年以前沒有人知道大鮮卑山在哪,是大興安嶺還是外興安嶺,大概現在有很多説法。我這是1994年第一次到大興安嶺的時候拍的,後來2000年的時候遇見了這位考古學者,他還不是政客出身的考古學者,但是他是非常認真地米文平先生,是他因為一直在呼倫貝爾做考古工作,南方有一位女的教授跟他説,你既然在這裡,你找一找北魏的石室,因為已經是1500多年的謎題,不知道有沒有這麼一個地方,結果被他找到了,可是他找到了但是他不能證明,雖然底下有一些新時期的堆積物在底下,但是如果沒有找到刻字就不能證明,他好像是第四次來,1980年7月30號的下午四點鐘,他那天又帶著朋友來了,在山洞門口講的時候,因為下午四點太陽斜斜的過來了,你們可以看見這裡有一點,這個地方有一點兒白色的東西,那個地方是一個鐵門,一個紅的鐵門封閉著,上面寫著一些東西,下午四點鐘,好象舞臺的投射燈投進了這個山洞的墻壁,米文平先生説這不是字嗎,看到模模糊糊的四字,然後旁邊的人説是字,然後就開始摸,因為很多青苔在上面,他們就把青苔往下撥,結果上面寫的太平真君四年,這就是公元442年的7月25號刻的字,在公元1980年7月30號下午四點鐘發現,當時這群人都瘋了,説都是字,等到發現我們該拍照留念的時候已經過了半個鐘頭了,我2000年訪問米文平的時候,他説我們那個時候已經瘋了,沒有想到,可是我想如果一個考古學者能夠在自己有生之年做這個研究,而且解決了史書上1500不知道幾十年的謎題的話,不瘋也難,但是我會瘋的比他還厲害。
這個是在它的中廳拍的,它有前廳、後廳、中廳,還有高廳,現在看到山洞的門比較小,到高廳的時候山洞的門更小,裏邊的洞是非常深的,因為大興安嶺的冬季氣溫通常是零下40度左右,可是在這個石頭的屋子裏面是零下十幾度,是很好的暖房,外面有很好的溪流,有很茂密的森林,對於一個遊獵民族,我們叫它狩獵跟採集,女生到夏天、秋天的時候去採集可以吃的植物,男的去打獵。我希望各位去這個地方,一進去,在這個門的右邊有一塊好大的平平的岩石,是一個平板,岩石下面有一塊厚石頭,等於是有人把這個東西抬起來變成一個桌子,我想肯定領導、書記都在那裏邊開會,開會説走還是不走。所以鄂倫春人怎麼決定呢?不走。在史書上記載的鄂倫春人怎麼説呢?他説世界上沒有比這裡再美好的地方了,世界上的人沒有比我們再幸福的人,所以鄂倫春人到現在還留到這裡,但是很可惜,遊獵和採集文化比較脆弱,幾千年下來,本來是一直保持,但是在40年以後差不多結束了,所以現在的鄂倫春人大概剩下不到一千人還住在阿裏河附近,老年人在夏天的時候會往山裏走一走,想回到從前的日子,但是因為大興安嶺伐木很厲害,好多東西都沒有了,所以狩獵文化很可惜,幾千年的文化在幾十年之前,因為它是比較脆弱的文化幾乎等於消失了,但是鄂倫春人不走有人要走出來了,誰呢?鮮卑,走出來建立北魏這麼大一個王朝,還有誰走出來呢?蒙古人走出來了,還有一個最美麗的,應該不算神話,化鐵龍山走出來一條路,原來的路太狹窄了,我們把它化開了,走出來了。像蒙古人,從大興安嶺也好,從貝加爾湖周邊的山林也好,走出來從原來遊獵的文化到了草原上成為一個遊牧文化。
紅山文化生活遺跡
現在給各位看到的也是差不多同一個時期的紅山文化,就是我們知道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是6000年以前的,剛才我們所見到的在山洞裏居住的大概也是差不多6000、7000年以前的居住痕跡。紅山文化在哪呢?在赤峰,在我母親的家鄉,這是我們蒙古高原在新石器時代所留下的生活遺址,現在我們對紅山文化的研究有很多專家、學者,在這點來講確實是一件很值得我們慶倖的事。紅山,蒙古話就是烏蘭哈達,紅色的山,所以赤峰也是紅色的山,就是這個意思。
這就是很多紅色的岩石,紅山這一帶倒是有6000年紅山人的生活,包括遊牧、狩獵,包括少數的農業都在這一帶。
牛河梁的祭壇遺址
我現在給各位看下面一張,這是我在去了紅山文化到的鼎盛期是5500年以前,是遼寧的陵園牛河梁的祭壇遺址,當地的博物館朱達館長告訴我這裡是紅山文化的鼎盛期,而且是聖地,周圍不知道多少平方公里裏面沒有生活的遺址,只有祭壇,假如各位翻一下紅山文化,從空中看,這是一個圓形的祭壇,5500年以前的先民用石頭堆砌而成的圓形祭壇,旁邊有三條邊線,是非常非常圓的,用手工,不是磚,是石頭的磚,我們看下面一張,這樣砌成的三條邊線,我到那裏腿都軟了,5500年不離不變,它不消失,它不肯消失,我問朱達先生説為什麼它不肯消失,什麼東西都不見了,什麼東西都灰飛煙滅了,可是這個文化裏面,對信仰也好,人本身親手打造的,你可以看到石頭的邊塊,5500年前的先民親手插進去的石頭的輪廓線,剩下五分之三,五分之二有一些毀掉了,剩下五分之三在你前面,告訴你聽我們是真真事實生活過的人,在草原上的時候你會有一個感覺,這是神話嗎,這是傳説嗎?對不起,這是我們祖先真真實實生活過的歷史。
這張可能大家看起來比較奇怪,只是一個蝴蝶飛到花上,人生就是這樣,後邊是紅山的石頭,紅山祭壇的石頭,花是今年長出來的花,飛來剛好是那天飛過來的蝴蝶,對我來講,有一天我覺得詩就是這樣,詩就是我在緩慢的行進之間忽然碰到一閃而過的什麼東西,好象我跟我的生命狹路相逢的感覺。
敖包文化
這是我們草原上宗教的活化石,剛才還沒有跟大家説草原文化的特質,我們看到的只是表面上的,在草原上跟著水草這麼走,我剛才講我以為東營盤才是我們的老家,可是我昨天問了赫西格赫老師,他也在現場,我説是不是春夏秋冬的營地,我們這個地方有春天的、夏天的、秋天的、冬天的,冬天比較長,我説是不是冬天是我們的老家,赫老師説春夏秋冬的營地都是我們的老家,老家一下子變那麼寬。我從演講裏面不斷學習,謝謝我這些老師們。
逐水草而居也好,草原文化也好,真正的內涵在哪呢?我是最討厭別人説一句話,説蒙古民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我心想豈止能歌善舞呢,我們那裏還有一個精神特質在,雖然我也許也會唱歌,但是不是這個意思。我想説草原文化它其實是從最早的薩滿教的初始文化,裏面的精神內涵,慢慢的跟整個生活習慣,我們知道什麼叫做文化,文化就是因為有這樣的氣候造成這樣的生態環境,你在這個生態環境裏面,你跟它怎麼對付著活,所以其實草原文化最特別的一點就是説在草原上只有幾寸的土地,薄薄的,各位真的要相信我,就這麼薄薄的幾寸土地上面,你怎麼讓它幾千年來年年給你長草,是怎麼做到的?第一個,我們從來不會斷了草原再生的生機,怎麼會讓我們造成這樣一個現象呢?是因為薩滿教這樣一個宗教裏面,我們第一個相信萬物有靈,我們現在會給別人解釋説,就是説你相信什麼東西都有靈魂,好象覺得這是一個比別人的宗教來講,好象沒有那麼正式,但是其實萬物有靈的意思就是説我尊重每一個生命,我不是獨大的,在這個草原裏面我要生活,植物也要生活,動物也要生活,萬物有靈意思就是説我對著這個天跟地戰戰兢兢地,互相想辦法和諧相處的過日子,所以薩滿教或者是整個草原文化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説和諧,和諧的意思就是説自己跟自己和諧,自己跟天地和諧,自己跟其他的生命和諧。等會兒再講它的第二個特點,我先講第一個特點。
這個敖包是我們原始的宗教的活化石,到現在來講,在我們蒙古高原上面,凡是山川優美的地方,或者是有一些特別的地點,我們都放敖包,敖包蒙文的翻譯就是石頭堆子的意思,是我們祭祀天地山川神奇的地方,凡是蒙古人見到敖包都會下馬或者是下車,繞順風方向繞三圈祈福,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機會看黑澤明的電影《德蘇烏扎拉》,講一個俄國軍官,和一個布裏亞特蒙古人交往的故事,他們在這個山上遇到蒙古的獵人,很多事情求他幫忙,帶路,那個蒙古獵人槍法很好,有一天俄國軍隊饑寒交迫,有一天到獵戶留下來的房子,休息好了,後來準備出發,出發的時候這個軍官回頭看很奇怪,怎麼這個蒙古獵人不走,反而是在這裡面放了一點肉乾,放了一點火柴在屋子裏面,俄國人就問他你都要走了,你在這兒放火柴幹嘛,放肉乾幹嘛,他説可是會有跟我們一樣饑寒交迫的人進到這個屋子來,我希望他進到這個屋子來的時候可以找到火種和肉乾,他就可以生存下來,草原文化某種程度上講是將心比心的文化。成吉思汗的祖訓就是讓我們善待行旅,如果你經過這個蒙古包的時候,我們一定會款待你,我看到有人往這個敖包上面放火柴,我就想到我我看到的黑澤明導演的電影,如果有人走到這個地方,身上沒有打火石,遠遠看到這個敖包,發現上面有火種,他的生命就可以延續下來,就靠你一根火柴他也能過日子了,當然我們也會撿一塊石頭放上去,説明我來過了,祈福了,這個敖包會越來越大。我到新疆天山上巴義布魯克草原上發現哪個敖包是巨無霸,3600公尺上的敖包,蒙古高原一般來講不高,一般是1200公尺到1600公尺,所以沒有什麼好擔心高山震。敖包文化,我們説它是現代還保留的宗教上的活化石,是非常珍貴的。
保格達山的落葉松林
這跟剛才紅山的新石器時代的祭壇一直延續下來的,我們的歷史學者常常把遊牧文化上面的很多民族都來做斷代,什麼是它,什麼是它,什麼是又換的它,其實可能裏面換了一些人,但是有些人是一直這樣下來的,我的感覺是這樣。我們的原始森林,我們原來生活的環境,一般的人總會説我們想到蒙古就想到沙漠,想到草原,但是也是有這樣美麗的原始森林,其實這在大興安嶺也有,我拍的這個是在蒙古國,烏蘭巴托近郊的聖山,保格達山,從康熙年間就禁獵、禁伐,就是不準打獵,不準伐木,這是國際上公認的,我們常聽説有國家公園,就是保護區,這個是所謂國家公園保護區的第一個,在康熙年間就已經有這樣一個對國家公園的保護區,保格達山,在烏蘭巴托的近郊。
這個是在大興安嶺的落葉松林裏面,不曉得現在看不看得清楚彩虹,其實我現在很想站在上面看一眼,因為你到了大興安嶺,你會覺得自己到了一個神話的世界,我在這裡插播一下,如果各位去旅行,如果你要去大興安嶺,其實是最美的地方,什麼時候去比較好呢?6月15以後,到7月15號,森林很濕潤,可以自由進出,沒有蚊子,到8月的時候蚊子會把你咬的很厲害,蒙古高原上一般來講日照比較短,生長季節比較短,所以蚊子也得趕著過他的狂歡節,也要交配,也要過日子,所以你想給他交配的時候加一點營養你就8月去,不然的話你就6月15到7月15號去,還有一個好時間,9月中第一次下霜的時候,這是陳立明跟我説的,有朋友去一路哭著回來,為什麼?你會發現你前面是一面一面彩色的屏風,上山要轉彎,落葉松是金黃,樟子松是終年翠綠,還有白樺,白樺是揮灰的到了秋天,還有雜葉,所以是金紅碧綠的屏風,我一錢不知道大興安嶺是白樺樹的故鄉,我一錢不知道,我以前以為只有在芬蘭才有,在俄羅斯才有,只有我自己踏上原鄉才知道,我們這裡應該是到大興安嶺,一直到芬蘭是屬於樺樹皮文化,你到芬蘭會發現他們用樺樹皮做容器,小皮包等等,可能有人會買紀念品回來,但是你到鄂溫克去看也是一樣,用樺樹皮做容器,可以做嬰兒的搖籃,也可以做獨木舟,很多文化是從北亞到北歐那一條在從前新石器時代也罷,再往下來一點點也罷,青銅器時代也罷,是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因為在那裏所有的從大興安嶺一直到黑海,中間的山脈都是東西走向,沒有南北阻隔,幾十萬平方公里全部是草原植被,剛才我所説的紅山文化的文化圈一直到西伯利亞,到愛斯基摩一直到蒙古高原都是屬於紅山文化。
大興安嶺的白樺林
現在看到的是白樺,這是大興安嶺的,這樣的白樺看著很細但是也是長了幾十年了,但是很可惜它不是原始林,它是再生林,我剛到故鄉以後變成一個傷心的蒙古人,因為我到處跟人説給我一片原始林,沒有看到一片,都是再生林,那個時候我是一個偏執的人,我認為我要看到原始林,我的夢裏面也許是遺傳基因裏面總有一個藤蔓很牽絆,我要擠進去,讓我感覺到是一個黑森林的原始林,我才過癮,但是我到內蒙古的呼倫貝爾的大興安嶺,我們號稱是巨樹的故鄉,大樹的故鄉,找不到多少巨樹,都是看到這樣的再生林,開始的時候請各位有一點兒耐心,開始的時候我説我是一個傷心的蒙古人。
新疆巴義布魯克的夏天
這個是新疆,一般人不常看到的,新疆巴義布魯克的夏天,水草豐美。
青銅時代的遊牧民族
在這樣水草豐美的地方出現了一種文化,當然青銅器,青銅文化也是在我們中國殷商時期就開始,是公元1600年還是1500年前鐵器開始出現以後,青銅文化就慢慢消失,整個從北亞到北歐的這條所謂高速公路上面,從大興安嶺過來再到歐亞大臺地全部是青銅器,我把牛的東西找到一起給大家做一個集合,明天請大家參觀展覽,展覽裏面有一些美的不得了的鎦金的青銅器,如果大家以後有機會,其實大陸的朋友到海外旅行的機會現在已經很多了,我希望你們可以到聖彼德堡,可以坐草原列車從北京出發,36個鐘頭到烏蘭巴托,七天到莫斯科,坐火車比較便宜,一路看戈壁,一路看貝加爾湖,一路看過去到莫斯科,再過去到聖彼德堡,再到東宮,東宮裏面有地下層,有黑海北岸的斯其泰民族的青銅器,你會覺得這不就是我們中國蒙古的嗎,這個時候你就覺得原來這個文化圈是這樣的,它在我們的上面這麼走,是一個長長的、寬寬的高速公路,不知道他們走了幾千年,但是起碼知道這是紀元前1600年的。
這些青銅器的小刀都是遊牧民族的,什麼原因呢?它有一個圈,有一個環,挂起來方便。這是我們可以作為切割食物的,可以作為防身的,也可以做一些工藝的時候我們需要的小刀。
草原文化的第二個特徵,剛剛説第一個是和諧,第二個內在的特徵是樸素,樸素的意思就是説我在最簡單的範圍裏面製造出最合用的東西,大家會覺得樸素的意思可不可以在我們現在這麼愛標新立異,會不會覺得這個太簡單,簡單的意思是什麼?其實是我們不貪求,不貪求的意思是什麼?我們要跟這個世界共存,無論是在任何的藝術品上面,我們當然有各種方式要製造,但是我們用一個材料的時候,最好我們能夠有一個多功能,用完多功能以後不佔地方,讓我們的生活儘量不要做一個侵略者。很好玩,有一次我在講我們蒙古人對牛、馬、羊的了解跟溫柔的對待,但是有人就説那你們蒙古帝國對其他人的對待呢,我説那是兩回事,那是打仗,誰不打仗,所以對不起,我有一點點的太興奮,我要收斂一下。
這是遊牧民族刀,這個刀把兒上也是防獸類的,你在草原上要生活,必須什麼呢?你沒有下班的,不能下班,因為你是工作者,草原是你生産的地方,你的牲口是你把草原的能源轉換成供給人生命的能源,所以這個東西是一個工作的系列,因此沒有上下班的,不像我們現在,等會兒我們這幾位工作人員,一會兒完了關了燈就回去了,下班了,沒什麼事了。但是蒙古人是跟著所有的牲口一起過日子,包括在晚上我們蒙古的老太太們,晚上他們也説,在睡覺的時候是專門聽聲音的,從來沒有一位蒙古的女人可以説像我這樣睡的什麼都不知道,總是有一個警覺心,聽什麼事情,有誰在做什麼,有些動物出了什麼事之類的,在這裡來講,這不是我説的,這是那位很有名的作者,張成志先生在他寫的《牧人筆記》裏面説的,我覺得寫的真好,他是知青,到了草原上過了四年,他覺得他的蒙古老俄姐,就是我們叫婆母、大娘,他感覺她生命沒有休息的時候,永遠在工作中,但是又是用一種很從容的態度在工作。
我説的意思就是説當我們在草原上,我們是一個狩獵人的時候,我們要一直觀察動物,觀察動物是為了把握它的特性,我才可能抓得到它,但是在把握它的特性的時候,有些人就比較不一樣,有些人能夠把握住它的輪廓上面的特徵,可以把它變成藝術品,所以從北歐的斯其泰的遊牧民族到北亞的匈奴,這些都是匈奴的文物,這些遊牧民族他們的青銅器有一個特別的名稱,尤其在蒙古高原上,因為在我們內蒙古的鄂爾多斯高原上面發掘得最多,有學者研究的非常好,特徵也最明顯,凡是在蒙古高原上發現的青銅器,我們都叫鄂爾多斯式青銅器。
鄂爾多斯式青銅器的特徵也是以動物圖形為主,我特別給大家看這兩個非常懶惰的人,我們有的人雕半天雕那麼好,那麼細緻的東西,他用非常懶惰,非常抽象的方式表達了一個動物的特徵,不管你是鳥也罷,是什麼也罷,他用這樣的方式也可以有某一種輪廓上的激發的力量。
這是斯其泰的,這是我從書上偷拍的,但是因為我的演講不是盈利,大家都沒有買票,所以我沒有犯法。這是從斯其泰,彼德大帝收集的斯其泰的一張。
這就到了現在的蒙古人的刀,各位現在去可能也能看得到,這是我自己在草原上找到的一把,各位可以看這是兩個,一個系列是刀跟筷子,這邊是一個打火機、打火鐮,這樣我們可以解決很多的狀況。大家看它有一個長長的鏈子,這個鏈子還算短的,我看到蒙古的服裝上面,刀的鏈子是怎麼樣呢?是拐在腰帶這裡,刀放在這裡,鏈子在這邊挎著,一直到衣襬的下襬的地方拖著走,我覺得奇怪,什麼意思,我並不懂,我問一位朋友,我説我們為什麼把刀放這麼長,拖拖拉拉的,什麼意思,他説其實我們騎在馬上不是這樣的,我們騎在馬上把刀插在背後,蒙古刀的特徵是實刀,是實用的刀但是也可以防身,還有其他的功用,插在背後,蒙古刀的特徵是單手就可以一頂這個刀就可以出來,但是插在上面的時候絕不脫落,這是它的特徵,但是不用兩手來拔,只要單手一頂就可以出來,可以防身,但是騎馬的時候是插在背後,可是要拜訪朋友的時候,到了門口,我有看過內蒙古的紀錄片,我看到那個人下了馬,進蒙古包之前,趕快把刀從後面抽出來放在前面,長長的垂下來,意思是我不是武裝的,你看得見我這把刀,而且我要拿這把刀很費力氣,等我拿到你早就過來了,這意思是一個禮貌,或者是以前的規矩,假如我把這把刀插在後面進去的話意思是去尋仇的,非常沒有禮貌。這都是文化裏面小小的細節,但是這個細節以前沒有人跟我解釋,我不知道,現在我能了解為什麼一個男孩子在那兒拍照的時候,他的刀是垂在前面,意思是説我平常是這個樣子的,那種感覺,其實文化和文化之間的差異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在它的細節。
草原動物
我剛剛給各位看那把刀,青銅器,是青銅時代的四隻奔鹿,你看剛才藝術家把握的輪廓把握的多麼準確,這樣準確的輪廓,我想我們現在的人要做素描都還沒那麼容易,我先給各位看幾張草原的動物。
這個是我去年才去的呼倫貝爾旁邊的巴爾湖草原上的天鵝。
等會兒看到我們的青銅器,我們的展出品裏面有一隻也是一個鴻雁一樣的大的感覺,所有的蒙古人,我觀察一切的動物,一切的植物,在我的藝術品上表現,在我的生活裏面跟它共存。
這個是阿拉善額濟納旗的駱駝,阿拉善額濟納旗也是讓傷心的地方,這裡有一萬九千多人還是九千多人,我記得可能是一萬九千多人住在三萬平方公里的綠洲上面,不是只有蒙古人,包括漢人,好像是一萬九千多人,也可能是九千,就是這兩個數字,一萬九千多人原來是住在一個三萬平方公里上的非常美麗的綠洲,但是40年以前甘肅省的農民,因為土地不好,他們做了一條水閘,在《山海經》上還有記載,叫弱水,甘肅省的農民公然做了不知道多少水閘,小水閘也好,幾十個,攔住了弱水,所以40年來把三萬平方公里的綠洲變成了沙漠,這個地方最後成了什麼呢,成了沙塵暴的中心,每年北京5月份的沙塵暴是起源於額濟納旗,叫沙起額濟納。我們比較信多數跟少數,一萬九千人,不知道甘肅省有多少農民,把河流切割只有在跟敵國打仗的時候才有這種事情,怎麼可能在自己的國家裏面公然的切割河流,所以這件事情是説你這一萬九千多人是少還是多,如果你算它少,可是現在沙塵暴起來我們才知道,不是因為人的少你可以忽略它,其實整個自然環境你就是不能不注意。
這些是馬,這些是去年還是前年在我們錫林郭勒盟一位牧馬人家裏拍的,他養了500匹馬,平常看不見,他那天特別把他的馬從遠處趕回來給我們看,牧馬也是很好玩的,在台灣看到的馬都是養在馬圈裏,真正蒙古人的牧馬是野放的,因為馬本身的野性才是最重要的東西,所以你説和諧的意思不是説我從此乖乖的聽話了,那個不叫和諧,那個叫馴服,和諧的意思是什麼呢?我有野性,但是我願意在這裡跟你做一個配合,那個才叫和諧,這個蒙古馬,我去問布赫鄂爾頓先生的時候,我説你不擔心嗎養在外面,他説你放心,生人是靠不近馬群的,只有主人才能進來。它是每次回來喝兩次水,如果在冬天雪水夠多的時候它一個禮拜才回來一次,有一次白龍在冬天問他,他説我要找找我的馬群,我還不知道在哪兒,白龍用幾年的工夫做了一個記錄,我們其實要説現在在內蒙古草原上養500匹馬已經完全不合經濟效益了,但是這裡有一個牧馬人還是堅持這樣一個傳統,他有兩個孩子,等會兒在別的照片上可以看到,去上小學,但是回來的時候他仍然希望他能繼承牧馬的傳統。那天是他特別趕回來給我們看的。
岩畫
這一張其實各位主要是看岩畫,這是蒙古國中央省的一個區,有很多岩畫,可以看到右下角的岩畫。這也是在內蒙古的,應該是我母親家鄉附近的岩畫,但是下面那匹馬是現代人畫的,上面才是古時候的岩畫,古代的人把握的還挺好的。
蒙古馬
這是在天山,巴義布魯克的馬媽媽,馬寶貝和馬爸爸,我原來不敢確定它是不是馬爸爸,你看它一直在看著這兩個人,它肯定是馬爸爸,為什麼呢?一個強壯的馬媽媽肯定有好多個馬太太,蒙古牧人最重要的,最了不起的是因為他認得他養的每一匹馬,每一頭羊,這是他的功課。通常他們放出去,通常這裡有幾匹了不起的馬爸爸,養著10幾匹馬太太,假如颳風下雨的時候,就會把馬寶寶放在中間,10幾匹馬媽媽圍在旁邊一個圈子,一個可憐的馬爸爸就一直繞圈子。我前幾年去大興安嶺的時候,有一位朋友跟我説,他説我們現在是越來越不行了,我們的圈子越來越小了,我不知道他曾經有過多少太太,大概他現在只有一個太太了,但是我們非常羨慕這樣種馬的雄壯、威武,他在喝水的時候仍然關心它的孩子。這是蒙古馬,蒙古馬其實佈告大,它奔跑的時候爆發力也不算太強,可是蒙古馬有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特性,就是它的耐力很強,所以我們蒙古帝國三次西征得勝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們根本沒有打過敗仗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我們的馬匹,我們的馬匹有耐力,我們一個戰士會配備三四匹馬,它有一個戰術,怎麼講呢?走馬的速度有的馬還學不會,會走馬的馬是有天賦的馬,他好象如履平移,像草上飛一樣,你坐在上面也不會累,如果走馬的步伐一致,一個人配備了三四匹戰馬跟你走,你用走馬的速度日夜行軍,這個速度一個月不變,當歐洲那些城堡裏面的王公貴族聽到哪陷落了,聽到哪被蒙古人攻打的,照他們自己馬匹的速度説大概一個禮拜會到,第二天一打開門底下全部被蒙古馬圍住了,他們沒想到,那就是蒙古馬的耐性,人家有賽馬的爆發力,有高大的,好看的,但是蒙古馬就是有耐性,有一個特殊的服從,它可以日夜行軍,它的速度用一個特殊的走馬的步伐,它的速度可以保持一個月不變。
比如我們在史記裏面只有四句話,史記是漢高帝,因為他有一些輕敵,就被匈奴的單於被圍了七天七夜,史記上有一句話説匈奴的騎兵有40萬匹,我現在一下記不得哪一個方位是哪一個顏色,這個方位是全白的10萬匹馬,那個方位是全黑的10萬匹馬,那個防偽是全紅的10萬匹馬,那個方位是全黃的10萬匹馬,你會嚇死,漢高帝一定不知道怎麼樣,七天七夜圍在這個地方,問題是我當初看的時候並不懂,只是看到史記這樣過來而已,我現在知道,這裡面也是跟草原文化的某一個精神相合,就是要和諧,它相信當我們步伐一樣的時候我們的力量會增強,當我們顏色一樣的時候,我們的力量會更增強,高現在來講,如果我們説這是對敵人的一個心理戰術的話,這是對的,你老遠看到我,怎麼可能那麼講究找到10萬匹白馬,10萬匹黑馬,10萬匹紅馬,10匹黃馬。和諧除了在生活中運用以外,戰術上也會用到。坐騎牽過來以後不能常騎它,必須過一段時間放回去野放,馬的野性才是它生命裏面真正的力量,可是他又來跟你配合,做你的坐騎,它的服從也是在跟你做一個和諧,在這裡面我覺得草原文化裏面有很多東西,如果你沒有完全親眼看見你是不能相信的。我對馬的形容詞説的很少,我們有一個蒙古教授到台灣做交換教授,他跟我説你們台灣人真不得了,光是蔬菜就100多個名字,受不了,蒙古話對蔬菜就一個詞,綠的,就夠了,他話題一轉,可是我們蒙古人只要講到馬的毛色,光是馬的毛色形容詞就100多種,我想他的意思主要是想告訴我聽這個。後來我就去查,剛好我手上有一本呼倫貝爾的民謠,果然紫溜馬、棗紅馬、雲青馬、鐵青馬,不得了,光是我那一本民歌上面就幾十種形容詞,各位可能看到張誠志的一個電影或者小説叫《黑駿馬》,黑駿馬已經是漢文的解釋方法了,蒙古人不是這樣解釋,蒙古人説的是燦爛的,發亮的黑,我們就懂了,那是形容馬的毛色的。
文化裏面有很多東西是很細緻的感覺,我要説的是剛才咖啡色的毛,白龍的那件事情,馬已經騎了十天可以放回馬群,從馬群裏挑一匹白馬,棕色的馬就等著主人安置它,白馬老大不情願,一直在那兒抱著它的蹄子,等著鞍具都要放上去,他要去服役10天,棕色的馬,我看到主人用一個木頭的長長的班子,把馬背上的汗刮掉,它不會感冒,刮完了就説你走吧,你可以看到白馬高興的走,還不進去,還揚天長嘯一聲才鑽到馬群裏面,我想他那一聲是什麼意思,哎喲我的天啊,終於下班了,如果我聽得懂馬語,一定是這樣的。
還要説一個關於我希望我能聽懂馬語的話,這是蒙古國的一個論文裏面説的,在60年代,蒙古國跟北嶽,好象要送五匹馬給北嶽做禮物,他們送了五匹馬到了北嶽,北嶽展開了歡迎會,大家看到這五匹馬了,是國家交換的禮物,然後就沒事了,可是第二天早上少了一批,當地的想算了,反正典禮也舉行過了,少了一匹也沒有去找。結果半年之後在烏蘭巴托近郊的一個馬場的主人早上起來看到遠遠的,其實蒙古人不圍什麼欄杆,沒有墻的,只是知道自己周圍遠遠的牧場旁邊有一隻又瘦又臟,馬蹄都破了的一個實在很難看的馬在旁邊,一直在那兒徘徊,這個主人説糟糕,不知道哪兒來一隻流浪的馬,萬一傳染了就不好了,就過去趕他,他一靠近,那個馬就流眼淚,大滴大滴的眼淚流下來,蒙古人是認識自己的馬的,結果一人一馬抱頭痛哭,半年那個馬自己走回來了,要過長江,過黃河,要過那麼多座山,還要經過那麼多村落裏面的人想要用它還有想要吃它的人,他是怎麼回來的,那個主人很高興,大宴賓客,告訴大家從此以後,我們蒙古人最馬的最高的待遇是不能有人再騎它,從此以後沒有人能夠碰它一下,這是千里回來的馬。我那個時候聽了這個事情有點兒想問,問我的那位長輩,他是宣讀蒙古馬的論文文化裏面的其中一部分,我跟他説,它怎麼回來的,各位知道那首詩吧,古詩19首的第一首,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移北風,越鳥朝南知,我那位長輩説空氣裏有一種東西吸引它,他就順著那個方向走了,我不曉得這個是不是正確,可是我想胡馬移北風,可能那個北風會吹到北嶽,我這麼猜想。但是中世紀有幾位基督教的使者為了打聽蒙古帝國的消息,特別來到蒙古,我們有幾本叫什麼《東遊記》,在中世紀時候的人就已經觀察到,馬出發的時候是會像剛才講的那樣舉起兩個蹄子,仰天長嘯,就是在觀星相,我們那幾匹蒙古馬是坐卡車的,也不會像小狗沿路做記號的,所以它是怎麼回來的,這是一個真實的例子,已經送到那麼遠了。
有一次一個蒙古的朋友,我講的時候很心酸的,他説有時候我們賣羊賣到外面去,結果要趕到南方去賣羊,可是所有的人睡覺都朝著北方,如果你要寫一首詩的話,可能這裡面也有一些線索。
鄂溫克旗的榮譽公民
這是我在囫圇貝爾的鄂溫克旗,我是鄂溫克旗的榮譽公民,因為我在我父親的家鄉跟我母親的家鄉應該是天然的子民,但是我在呼倫貝爾的鄂溫克旗裏面是榮譽公民,我跟大家宣傳,為什麼呢?這個地方真的是我們去的最方便,又能馬上見到草原的各種景象,從北京坐飛機到海拉爾,不到兩個鐘頭,機票800多,到海拉爾,一上來以後40分鐘以後就到他們的首府,鄂溫克首府,或者往右走就上大興安嶺,到耕河開車不到四個鐘頭,在耕河找個旅館住下來,在大興安嶺就可以看到很多東西了,這是伊敏河的上遊,再往西走就到巴爾湖草原。一會兒再講什麼是天荒地老。
風吹草低見牛羊
這應該是白樺林,這應該是一般人認為的所謂草原文化之美表面上的美吧。
這兩隻小羊不太煩了,那個叫小紅,那個叫小綠,早上總是頂犄角的,我那天住在牧馬人布赫爾頓家裏的穹廬旁邊,他家的旁邊,早上起來我想要拍,我現在看不起來,其實這是一個玫瑰色的早上的陽光,但是我是一個外行人,我穿了涼鞋出來,草原上全部是露水,一會兒我的鞋子、襪子全部都濕了,我回去換靴子,太陽一齣來光全變了,只有兩分鐘的玫瑰色的朝霞的陽光,小紅跟小綠,我也認得了。
這就是我們所説的什麼叫水草豐美,其實已經秋天了,蒙古高原上的牧草有1000多種,一般來講一個地區大概有600多種,很多人説幹嘛要放羊走那麼多的地方,因為那塊草在另外一個地方,那個草的營養跟這個不一樣,所以我們這只羊要在這幾個月裏面把幾種不同營養的草都吃了,如果農耕的人就説,那簡單,我把草種的靠我家旁邊不就得了,可是這個草是自己長出來的,所以對蒙古遊牧民族來講他要帶他過來,我們順著天去過,我們走遠一點吃到這個草,但是不會把它栽種到家的門口來,因為這是一個生活上的哲學,比如這就是草原上的河流,彎彎曲曲的,可以看到草原上的山,可以一直走路走到山腰都沒有阻礙,雖然是秋天了,草已經有點黃了,我也知道冬天,蒙古人的寒冬是很辛苦的日子,春天也是,春天的時候風很大,對於台灣人來講,春天是旅遊的好季節,但是奉勸各位,我們春天的時候不要去,冬天可以去,我知道很多日本觀光客專門去拍草原上的雪景,世界上沒有比那樣的景色再美的雪景了,春天的時候我勸各位還是少去,夏天跟秋天是草原上最好的地方。
這樣的草原我要把它放大12,現在已經不錯了,可以有這麼遠,這起碼是三分之一,應該有12張,我試著拍過,360度我要用12張。這個時候要解釋一點,關於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文字上的差別。比如農耕文化裏面有一個真理,叫做要怎麼收穫就怎麼栽,我們有一句話説你要深耕勤耘,這是在農耕的地方顛覆不破的真理,但是在蒙古高原上,如果現在從中國的地圖上面,從東北到西南畫一條斜線,東南方的人是要這樣,深耕勤耘,要怎麼收穫就怎麼栽,西北方的地帶是要怎麼收穫就絕對不要碰,為什麼呢?怎麼説呢?還有一個解釋,如果是農耕的人看到這片地説對不起,這片地我還沒整理,這是荒地,中國的字裏面有説荒野、荒廢、荒地,這個荒含有一種譴責的意思,沒有整理,所以它是荒的,荒涼、荒廢、荒野、荒地,你要整理完以後這個土地可以生長了,這個土地才叫做你做了工了,認了真了,但是遊牧文化裏剛好相反,蒙古人有草的地叫有皮之地,有皮膚的地,被開墾了草地説這是無皮之地,如果荒地,蒙古沒有荒這個字,他説這個地方是無人之地,我們不説荒野,如果我們説那個地方荒涼到什麼地步呢,如果用漢文講,我們會説那個地方簡直是無人之地,這裡邊就有一個差別,對農耕民族看作是荒地的這些地方,這個是遊牧民族的生命之海,你永遠不能碰它,它一千年給你長草,我這裡在座有幾位知青,當年下到草原,他們自己自稱是二蒙古,因為他們愛蒙古愛的不得了,在草原上感受到蒙古人對待人的一種熱情,他們也知道,當年他們是轟轟烈烈的要去開荒,要去給草原遊牧人一個新觀念,要開墾,後來才知道自己做錯了。
蒙古包
這個是在新疆的天山的山腹,上面4000公尺就是雪線,這是典型的巴義布魯克草原的夏天的生活,我們的蒙古包各位也看到了,其實蒙古包不是蒙古人自己這麼講的,蒙古人叫格日德,意思就是我的家,以前我們翻譯成穹廬、氈帳或者是毯帳,為什麼叫蒙古包叫慣了呢?因為在滿洲的時候滿洲的人管家叫包,最後成為俗稱了,但是蒙古人不稱自己的家叫蒙古包的,就是我的家,或者是穹廬,或者是氈帳,現在因為大家講慣了所以我們才用這樣的方式叫。
我們要求的地方很小,一個適合居住的地方,如果不夠住了再搭一個,再不夠住,再搭一個,但是我們今天在展場看到的是一個巴格哈達的蒙古包,一般蒙古人六個哈達也就夠了。
關於蒙古包的尺寸等一下有幾張圖片我再解釋,我想跟各位獻一下,這個時候是我到1991年,我到蒙古國的庫鋪斯姑勒省,有一個大喝叫庫鋪斯姑勒湖,世界第一個甜美的水質的淡水湖它的省會叫慕容市,跟我同名,我到蒙古國去買機票,如果我是觀光客的話我要付20塊美金,但是如果是當地人我就付兩塊美金,我買機票的時候護照一拿出來他就説20塊美金,旁邊那個人説你抬頭看看他像不像蒙古人,一看很像,然後説你要去哪,我説我叫席慕蓉,你要去哪,我去慕容市,結果大家全部笑開了,我兩塊錢買到票,席慕蓉去慕容市。
到慕容市開車開七個鐘頭到湖邊,我想早上起來拍湖邊的日出,但是9月中,那個旅館9月20號就關門了,我們不知道,因為蒙古國北部,包括蒙古人都説那裏特別冷,再過幾天就該關門了,我就把毛褲都帶上,早上起來我用自來水洗一下我的臉,結果一洗我的臉就不見了,因為那個水太冰了,我的臉全麻了,怎麼摸都摸不到了,我把相機帶好,毛衣、毛褲、大衣什麼都穿上了,出門往外走,看起來很近,但是走不過去。大家知不知道有一句詩,中國文字我真是喜歡,因為我覺得世界上最難的、最美的、最好的文字我們都學會了,那首詩叫霧濃霜滑,只是少人行,本人在上面滑動,就是滾動,一路滾,如果那個時候認得白龍,他要用攝影機就能拍下席慕蓉是滾到那邊去的。
今天會來的人都是我相信有一點,我媽媽説我是半瘋,我先生也説我是半瘋,但是我後來遇到一位詩人朋友説你這叫熱情,我想今天回來聽的,我不敢説你們有一點兒半瘋,但是大家一定跟我一樣有熱情,發揮你們的想象力,想象成金黃色的日出,我當時大叫,海鳥全嚇跑了,原來一個人在曠野裏邊可以這麼自由,這麼好。
這是一個月以後湖面的水汽全都蒸騰著出來。我覺得我是一個很幸運的蒙古人,1949年開始很多蒙古人遠離鄉關,一輩子沒有回來過,我父母是硬生生被切斷的,我自己到了蒙古高原才知道像蒙古高原這樣的蒼穹,像蒙古高原這樣的曠野,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可以替代它,而我的父母是用這樣的鄉愁過了他的後半輩子。
這就是那個湖邊夏天的營地,他那兒不夠住,把一個廚房搬到那邊,這是夏天的營地,旁邊都是原始林。因為我最近看到一個專家講,他説我們人類開始燒柴的時候,用的是一百年的陽光,我們長草,放羊的時候我們吃的是一年的陽光,我們燒柴的時候,我們用的是100年的陽光,等我們開始用煤的時候,我們就是用了古代的陽光,等到我們開始用石油的時候,我們是用了最珍貴的化石的能源,我們人類是這樣不斷的在消耗能源,它的意思是警告我們要把我們的慾望縮小,一個美國人消耗的,我們做一個比較,假如一個普通的生活比較困苦的地方,假如消耗100的熱量,一個美國人消耗40萬,我們當然是羨慕別人的便利、華美,但是我們反過來想想華美、奢侈、便利的後來其實是一種侵略,侵略了誰呢?侵略了我們子孫應該享用的好世界,這是應該期望大家能夠了解到,有一些生活的現況,但是我在這裡不多説了。我看到旁邊的原始林,我就會覺得,假如這個地方人少的話,他去砍幾棵樹一點都沒有關係,50年以後樹又長起來了,但是什麼東西人我們能源缺乏呢,第一是我們人口變多了,第二是我們人心變得貪婪了,而貪婪的人心比人口眾多還要嚴重,還要影響我們這個世界的能源,我們這個世界的長久,還有我們子孫的未來。
在蒙古包裏住的牧民招待完我們,我們説我們自己去拍照,我們喝了茶了,吃了奶豆腐,我們就往上走,他説對不起,他今天要訪問他的鄰居,可能在400里以外的鄰居,他騎馬走了,有人説蒙古人很好客,對,好客的原因是什麼呢,第一,是因為我們有祖訓,就是我們要善待行旅,我們從聖祖成吉思汗就頒發了一個善待行旅,就是將心比心,有一天我到你門口的時候你也會同樣接待我。我去年到上海做新書的發表,吉林電視臺有一位郭雷先生,他把我帶到外灘人我講蒙古,前面是黃浦江,他讓我講蒙古,我説怎麼講,後來我忽然想到一個很好的,我就講了,我説請你們看外灘這裡千門萬戶,但是假如你是一個陌生人,沒有一個門會為你打開,絕對沒有一個人會為你打開,可是你到蒙古高原上,沒有一個人會對你關上,即使你是一個陌生人。這是真的,但是最近我看到一些觀光的小冊子,有人這麼寫,我很不高興,他的意思是説你給他們多少錢,他們就會給你什麼款待,我想當然有一些商業性的在路邊的,如果説這是商業性的一個接待,你給他多少錢就會有多少錢的款待,這個無可厚非,商業行為本來是人生存的一個條件之一,無可厚非,但是蒙古人原來不是這樣的,你如果到了這個人家裏,你是中午的時間,你一車人,4、5個下來了,高高興興地,然後他無論做什麼事情一定要停下來接待你,然後給你喝茶,給你喝酒,給你吃東西,你説你要處罰了,他知道前面大概再過個兩三百里就還有別的人在居住,而且是白天,你的車子性能很好,不會有危險,那你就走吧,我們就説再見了,但是假如你是一個人,你可能是騎馬,或者是你的車子有一點狀況,他知道前去兩三百里路非常難走,你如果過去一定會迷路,你一定會遇到危險,你要走他還不讓你走,他的款待是這樣的,一方面我當你是朋友款待你,一方面,我住在這附近,我以整塊地的主人領導你,告訴你怎麼樣才是安全的。我們有時候常常講,蒙古人其實剛見面的時候都有一點點冷漠,冷漠的意思是什麼呢?我一定要款待你,因為這是我的規矩,可是我不知道我跟你合不合得來,説不定跟你款待完了想打架呢,我就把我的感覺控制下來,我做我應該做的事情,我們話不投機也沒關係,你做完了我該做的款待你就走吧,但是假如我預見你了,跟你話又投機了,我們聊的很高興了,然後就講我在這塊草原上,開始從慕容市開七個鐘頭的吉普車到這個地方,我跟我的朋友講到哪兒賣點乾糧、水在路上吃,要不然七個鐘頭就餓死了,這裡沒有7—11,我説到雜貨舖買一點,朋友説上車再講,我説上車就完了,後來我説那就餓七個鐘頭,走到中午12點多的時候遇見一位婦人,她跟她的兒子在草原的中間,兩個人還有兩匹馬在那裏閒逛,我的朋友過去跟他聊天,我就趁機拍一些照片。我到蒙古帶三個相機,一個是帶普通的副片,可以加洗的,可以送人,一個是可以拍了做幻燈片,還有一個是我帶了一個拍立得,馬上出來,馬上你可以拿到的,我馬上拍了一張她跟她的孩子,那個太太很高興説你到我們家喝茶吧,我懂了,我跟你的朋友講你是這個意思吧,他説你去吧,喝茶吧,人家要善待行旅,我有點不好意思。到了他們家,父母也在,兩個孩子也在,女主人就幫我們做茶喝,聊一下,聊的高興了,我也用我非常幼稚園的蒙古話跟他説我是台灣來的蒙古人,他説我給你做肉吃,我吃到草原的美味,曬乾的羊肉跟現和的麵條做的,我本來想住下來,但是我朋友説明天你就能吃到烤全羊了,你要不要住下來,後來我們就沒有住下來。
這是完全沒有污染的,上面有一個小小的帳篷,那是馴鹿人暫停的帳篷。晚上我們在這個湖邊燒起篝火來,喝酒、唱歌,我在台灣的時候是一個循規蹈矩的老師,我認為喝酒是罪惡,但是自從我回到蒙古高原的時候才知道喝酒喝到醉才是最好的,那個時候嗓子就開了,我姐姐是台灣聲樂學會理事長,專修德國歌曲,是十大聲樂係的音樂教授,他在家唱歌,他唱完了我是不能唱,有時候他不在家我就在家裏唱,他就走來走去不進屋子,他説你知道我為什麼不進屋子嗎,他説因為我要告訴別人聽現在在屋子裏唱歌的不是我。我的女兒也遺傳了她爸爸的絕對音感,現在是鋼琴的博士,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女兒有一天在家裏,我在家裏唱歌,我女兒説等一下我有朋友來,你不要再唱,可是在這個湖邊,我覺得沒有比我的歌聲再美的了,你要喝了酒,放鬆了,每個朋友跟每個朋友在一起唱個歌,那個時候我不會唱蒙古歌,我覺得歌聲是跟著你的身體有一個力量一直傳過去。
新疆天山上
這個是新疆天山上的,各位看一看,在很小的地方,各位看這裡,這兩個點,這是兩個蒙古人,這是兩位騎馬的蒙古人,可以知道天地有多大,在這樣的天地裏面,人本身就是一個自然開闊的感覺,但是各位,這上面的生活其實很艱苦,因為一公尺半底下就是永凍層,從10月半就封山封到第二年4月或者5月,這是它的夏天,夏天的時候雖然一公尺半底下是永凍層,但是巴義布魯克草原上的青草,全世界沒有比它再好的,年年長,非常肥美,那裏的羊好的不得了,台灣的朋友都不愛吃羊肉,覺得羊肉有味,可是你只要過了長城,我們 蒙古高原上的羊,因為本身草地上有香草,草原又乾淨,比如野蔥,野胡椒,野香菜,羊自己先吃了先調了味了,只要擱一點鹽就能吃到鮮美的羊肉。我跟我的愛人1992年上了這個天山,他1991年去新疆旅行的時候是走觀光客的路線,到哪兒都是走馬觀花,跟著蒙古太太走到這個高原上有點受了罪了,跟我抱怨這兒也沒有,那兒也沒有,可是等到回到台灣別人給他吃羊肉,他説天山上的羊肉都吃過了,這個是不入我的口的。
草原的夏天
接下來給各位看一下草原之美,這是草原夏天兩個月的花季,我們有一個雜誌叫花的草原,我們自己對這個草原的花季也是非常留戀的。
這是在呼倫貝爾的馬蘭花。
這是我們的天窗,那個圓的,旁邊是一根棍子,底下的柵欄,這個叫哈納,柵欄可以分開,平時是合起來的,我們一般説你住多少平方米的房子,我們蒙古人怎麼説呢,我住幾個哈納的蒙古包,我們今天在展廳看到的是八個哈納的,我們一般人住六個哈納就差不多了,中間有爐火,煙囪通到天窗,夏天旁邊圍一個布,冬天把樹皮圍在旁邊,這個蒙古包是值得在建築學上做論文的,我要跟各位説,這裡也是包含我們草原文化的某一個精神,就是説我們有一首歌,就是敕勒歌,我們説天似穹廬剛好相反,其實是穹廬似天,我們蒙古人蓋的房子是照著宇宙的樣子蓋的,我們住在一個天穹的房頂,然後住在一個小宇宙裏面。我們把我們的房子向大宇宙學習,我們把我們的房子蓋的好象大宇宙那樣的一個小小的宇宙,我們希望大宇宙可以降福于我們。蒙古人在隨時隨地對自然有一種尊敬的心。
在阿拉善,各位可以看到德德瑪女士在那裏,蒙古包裏面可以坐很多人,我們老覺得它很小,但是其實進去以後發現它其實可以裝很多人,這是蒙古文化的第二個特色,樸素、簡約。
蒙古族的女孩
這是我們這邊都可以看到的展覽的器物。
這是蒙古女孩子的貼布秀,是手工藝品。這是我拍的蒙古女孩子的頭飾,這是我從書上拍的,我外婆還在的時候,我們小時候愛買衣服,外婆就説沒結婚以前不用打扮,乾乾淨淨就好了,結了婚以後再好好打扮,當時我不同意,我想結了婚以後還用打扮嗎,打扮不就是為了可以結婚嗎,我覺得外婆講的很奇怪,我沒理他,現在我知道,蒙古女孩子平常打扮的乾乾淨淨,結婚那天父母給你放上頭飾,叫加斯勒,這樣一個頭飾上面鑲著珊瑚、琥珀、珍珠,銀的刻花,是父母給你的祝福,説明你成了一個結了婚的婦人,將來有貴客到你家的時候,你必須盛裝一戴,當有盛客來的時候蒙古女人是不給別人看到他的黑色頭髮的,這是一種成年的象徵、成家的象徵,父母的祝福也是在生命裏面沒一個歡樂的常青的記憶。我們常常在蒙古的詩歌裏面説,在遠山上奔跑的帶花的銀馬是我們家的,可是用珊瑚和珍珠打扮起來的女兒今天是別人的了,在遠山奔跑的棗紅的馬匹是我們家的,可是用琥珀跟珍珠打扮起來的女兒今天是別人的了,這就是新娘的時候戴上這個,等到節慶的時候一定要戴,為什麼要戴呢?這裡牽扯到一個民族美學,心理學家説當有節慶的時候蒙古婦女盛裝出現的時候,是給整個家庭的一個安慰,這個安慰就是心理學上證明的真正的心理跟生理上的安慰,因為在草原上,有時候我們甚至找一棵樹張燈結綵都不容易,假如我們要在草原上過聖誕節的話,母親、妻子有義務、有權利把自己打扮成一棵聖誕樹,我就是那棵開花的樹,如果我在草原上跟你一起過節,如果有一棵開花樹在你面前,你知道幸福和美滿在你那裏。
我們的靴子也是秀的滿滿的,我當初剛要到蒙古的時候,長輩要給我穿蒙古衣服,我説為什麼這麼鮮的顏色,這麼密的花,我的長輩説了一句話,他説因為我們在草原上寂寞,沒有顏色,我心想開玩笑,草原這麼多綠,這麼多天空,這麼好的顏色,你怎麼説沒有顏色,可是我自己真正到了草原上才知道,那樣一種空曠的時候,如果長期生活在草原上的時候,你要如何肯定你自己説我在的話,你就必須要有一種對自己特別的珍稀,所以你的衣服顏色要飽滿,你的顏色要鮮艷,什麼原因?正是我們所缺乏的,所以我們城市美學裏,我們可以看到各位看到的都是後退的顏色,為什麼,因為顏色太多了。這樣一個美學,草原上的民族的美學跟一個都市裏的城市美學,差別就是説我們總是要我們沒有的,我們沒有的就是空間,我們太擠了,我們只好用退後色把空間讓給你們,所以我們對城市裏面的一個女人,説他的服裝稱呼的最好就是她很淡雅,這算是一個誇耀的形容詞,可是在草原上你要淡雅的話就完全看不見,自我的安慰就少掉了。
我們佛像也是這麼滿的,我們需要的是豐富、飽滿、燦爛,這是我們在曠野上生活的內心靈魂最渴望的東西。
傷心的蒙古人
我現在給各位看一下關於我是一個傷心的蒙古人的改變,這是在大興安嶺上300年的白樺樹被鋸掉了,我聽當地的人説如果拿一個電鋸一個早上山上的樹都可以不見了,但是現在很高興,2000年一塊上大興安嶺的時候,現在請大家來看樹代替砍樹,默爾道大森林公園裏面非常舒服。後面的白樺樹是長了30年才能長成那個樣子,前面是300年的。
這就是剛才敕勒川陰山下,是綠油油的大地,當時這裡養了匈奴至少40萬騎兵,當一個軍隊有40萬人,如果你説誇張,20萬人的大的軍隊、人馬,還包括後勤在這裡,你要多豐美的水草才能養活它,可是這是今日的陰山。這是昨天的居銀海,現在我很高興我們的中央政府終於下令叫甘肅省放水,已經有朋友給我寄照片,你知道地圖上的居銀海,如果在地圖上還有一塊藍顏色,你可以知道那個湖有多大,你看到的藍色的居銀海其實已經幹了八年了,但是去年因為放水的關係又恢復了,這是我在公元2000年拍的,我已經站在河床的邊上,我的朋友在那裏讀書説我們暑假的遊樂就是到居銀海游泳,但是現在已經幹了八年,我自己拍的時候真的是蠻傷心的。
你看到這個小小的綠的地方,這是我的腳印,這個地方還有蘆葦,自然界真是了不起,他在等,只要你給他水他還會長,我撿到的貝殼裏面已經沒有生物了,但是蘆葦還在,你只要給它一線生機它還會重新復原。
這是鄂爾多斯,原來為了護草做的欄杆,我為什麼要給各位看,底下還有後話。
沙都堆積過來,我當時看到的時候真的覺得害怕了。
興高采烈的希望——綠色
現在我要告訴各位,我為什麼是一個一點都不絕望的蒙古人而是一個興高彩烈地蒙古人呢,這個地方是我母親的家鄉,赤峰市敖漢旗,這裡敖漢旗的人用30年的時間只種草和種樹,在那樣的沙漠上種草種成這樣,這是2002年我過去的,那邊可以看到沙地的感覺,前面真的已經綠化了,他們説我們30年不管換什麼領導,換什麼書記,我們大家齊心合力只做一件事,種草種地。
這是當地的一位領導告訴我們聽,告訴我們他怎麼種的,從去年聯合國500強有七個提名,中國佔兩個,一個是深圳,一個是敖漢旗,植草綠化的成果,這個成果是眼看著30年看見的,我們剛才説七天不短,30年也不長。
在這裡你會發現已經水汽都出來了,草都長了,樹都長了,水汽都出來了,你會覺得只要人肯認錯,大自然其實是非常寬厚的,我現在變成興高彩烈地蒙古人。
我剛到高原的時候一直跟別人要原始林,沒有原始林我就發脾氣,有一天晚上我還鬧了彆扭,現在我看到人工林我就想跪下來,人工林一樣的,再給它200年它也會變成原始林,它能長的這麼好,我們要謝謝大自然給我們這麼一個很好的認錯的機會。500強裏面去年選了七個國家,赤峰市敖漢旗是其中之一。
這也是讓我看得興高彩烈的,這是沙地樟子松,沙地樟子松這裡是一個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溫克自治旗的紅花爾基沙地樟子松保護區,歡迎您參觀,我不記得它有多少公頃,幾萬,還是十幾萬,公頃我沒有概念,可是我記得清清楚楚,這條林帶是120公里長,原來在大興安嶺的西側有四條沙地樟子松林帶,但是三條都被毀了,俄國人毀的,日本人毀的,我們自己毀的,毀了三條,剩下一條,用了50年的時間保護他,請大家記一下這個畫面,無邊無際的。
再往下看林子裏面,這是原始林,樟子松很奇怪,它不是落葉松,落葉松是全身到了冬天就變成金黃,一個冬天全部頭髮都掉下來,光禿禿的,沙地樟子松是像人這樣,偶爾掉一兩根,它是一個很奇怪的樹種,你看它這麼多,它的主根只有一公尺,可是它的旁根26公尺,最長,變成底下是一個網,下面看這個樹之所以不倒因為是靠底下那層網,因為沙地上只有那麼一點點的容積讓它的根生長並且生下去,可是他的旁根可以最長長到26公尺,是一個網在這裡。從這裡開始,整個林區開始維護以後,這都是再生林,這不是人工林,開始維護以後這裡的水土會變得越來越濕潤。
我請一位朋友用手比著,這是一位男士的手,他手指夾的是一歲的沙地樟子松。
這是一個少年,沙地樟子松是一個雌雄同體的,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開始繁殖,到這麼大底下松果就開始出來了,我問説長的歪歪斜斜的就是公的嗎,他説不叫公的,就是不是母的就是了。底下為什麼長那麼多松果呢,我們叫它公熏母樹,因為靠它長到120公里。它是單一的樹種,只有沙地樟子松在這裡生長,所以進去肯定會迷路,旁邊有旅館,很可愛的小木屋,紅花爾基沙地樟子松保護區的旅館你們可以上網訂位,住森林小屋也好,大旅館也好,台灣有一個詩人叫管管,他寫過一篇文章,他説我恨不得把我不喜歡的詩人統統丟出去,我説我們可以到這兒開一個詩人大會,晚上喝點酒,然後讓他們散散步,從此他們不會再回來。
這是好美的林區,我記得我到我母親的家鄉的時候,我開始很傷心,因為那裏曾經是千里松漠,在遼代的時候,昭烏達盟,就是赤峰這裡,千里松漠的意思就是那麼廣大的地方都是松林,現在它們又回來了,只要我們説對不起,我們還肯認真維護。
我自己這麼多年來,草原文化裏面有一個特性,我為什麼現在變得這麼興高彩烈,而且一點兒都不絕望,而且充滿了對草原文化知識探索的慾望呢,因為我想幾千年來,在這麼脆弱的生態環境裏邊,人跟大自然之間相依相存,這個草原是靠遊牧文化才保存下來的,在這幾千年裏面絕對有過災劫,絕對有過讓人傷心的時候,但是到現在為止,依然無恙。像山火燒過的林木,但是底下青草叢生,我想草原文化也是這樣的,可能在這幾千年裏面,遇到很多不同的災劫,不同的壓力,可是只要人的心裏面存著跟大自然互相共存,互相尊敬,互相珍惜的思想的話,我相信草原的文明是不會斷絕的。當然各位也會説可是現代文明會影響草原文明,但是請問,任何一個文明都是不斷在發展的,其實如果説現代文明的話,我們可以説我們往澳洲看,往紐西蘭看,他們在做現代畜牧的時候並沒有毀傷土地,所以我的意思是説草原文明不會被現代文明所毀傷,它所被毀傷的原因是人的無知,人的貪婪,如果我們人能夠對這個事情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後,我相信草原文化的美會一直讓我們的子子孫孫都繼續領略。
請看最後一張,這不是我拍的,是我的朋友拍的,他是趴在樹底下拍的,那面是向光的一面,好象也是被火燒過了,但是到現在為止還長的這麼好。我用這張跟大家共鳴,有一個朋友説你不要總説這是蒙古人的家鄉,他説這其實是人類的原鄉,我想他説這句話很對,這不是只是我們蒙古人的家鄉,這是我們人類在這個世界上僅存的最後的幾個原鄉之一了,我們要一起來珍惜它,一起愛護它。
蒙古高原人民
我今天講到這裡,但是我還有一個光盤,我就不講話,我們把它放下來,我這10幾年在蒙古高原上拍的一些蒙古高原的人物特寫,80張這樣走過來。
我的朋友張曉豐是一個散文作家,我非常好的好朋友,他寫過一篇序,給別人寫序的時候把我罵了一頓,他説席慕蓉原來是一個模模糊糊的蒙古人,因為她沒有去過,可是當她回到蒙古家鄉以後一直講,變成我們這些朋友不是要人壽她的蒙古,而是只好享受她的蒙古。
(蒙古高原人物特寫)
蒙古高原的人物特寫是從嬰兒慢慢播放到老年人,希望大家喜歡,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