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民俗頻道 > 再看草原——中國北方草原遊牧文化系列談 > 網上展覽 > 正文

序————費孝通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28日 22:01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一首傳唱了千年的歌謠,述盡了北方草原遼闊靜謐、亙古不變的獨特景觀。但是,偶爾一陣風沙掠過,説不定就會有殘戟斷劍甚至是精緻的金銀玉器暴露于地表。考古學家們追蹤這些線索,日漸清晰地為我們揭示出那些在草原歷史上留下深刻烙印的名字:東胡、匈奴、鮮卑、突厥、契丹、蒙古。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和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的同志們在這些考古發現中選取了最精彩的部分,組織了“成吉思汗——中國古代北方草原遊牧文化大展”,並將展覽內容編輯成書,應該説這是第一次如此規模地用實物資料仔細梳理草原3000年文明史,對於所有關心、熱愛民族文化的人來説,這是一件很值得高興的事。

  中華民族是由各種體質上、文化上不同的成分所構成的。她是一個極複雜的叢林,經過悠久的歷史中種種分化、同化的作用,造成了這叢林現有的局面,而且這樣的過程永遠沒有息止地在推進。政治的現象只是在這巨流表面上的一些浪花罷了,這在體質上、語言上、民俗上的成分間的分合、盛衰、興替、代謝和突變才是中華民族的根本事實。從這個意義上講,成吉思汗縱橫歐亞的赫赫戰功遠不如他將草原各部落融合為蒙古族的文化貢獻,後者對於歷史的影響顯然更為深遠。眾多草原民族都已不出現在今天的公民登記簿上,但他們的發明創造早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們所習用的美術符號常常會在我們身邊最不經意的地方出現,而他們的血液也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體中流淌。

  本書的出版將為讀者打開一扇通向草原歷史的窗戶,讓今天的人們了解到曾經馳騁草原的先民們獨特的物質生活、社會結構和精神世界,從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歷史文化脈絡。回顧歷史是為了更好地把握今天。草原有著輝煌的過去;新時期的草原融合了民族風格與時代氣息,形成了鮮明的區域經濟、文化特色;我們有理由相信,草原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

(編輯:郭翠瀟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