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6月10日 18:24 來源:新華社
正是粽子飄香、龍舟鼓響時節,記者沿著湖南境內的汨羅江溯流而上,緬懷屈子英靈,找尋端午遺風。
汨羅江邊不遠的南林村,85歲的黃日恒老人對記者説,一個月前,他就開始將雄黃、大蒜浸泡到糧食酒中,張羅著製作雄黃酒,並從村邊割回兩大把艾蒿、菖蒲。
“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門口挂艾蒿、菖蒲避邪,這是汨羅江一帶過端午的習俗,”老人對記者説,“聽前輩講,每年農曆的五月上旬,天氣開始熱起來了,正是毒蛇出洞、蚊蠅生長季節,但如果將雄黃酒灑在房前屋後,將艾蒿、菖蒲挂在家門口,這些‘惡物’就不會出現了。”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帶給他的不僅僅是這些,粽子在這個節日裏始終唱著主角。老人打開米缸,只見不小的缸裏裝著糯米、紅棗等食物。
“這是專門為端午節這天準備的,”老人説,“這裡有個規矩,端午節喜歡走親戚。往年,我的兒孫們都會到我這裡過節,喝一小杯雄黃酒,保證一年無病無痛;吃幾個粽子,相互敘敘親情。”
記者來到汨羅江邊的屈子祠,屈原紀念館館長徐蔚明告訴記者,端午節與中華文化的起源幾乎是同步的。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端午節就是一個重要的節日。汨羅古屬楚國,如今,在汨羅的民間,流傳著“辭年拜節”這麼一句話。這個節,就是端午節,由此可見,端午節是僅次於春節的重要節日。
汨羅江紅花大橋段,一隻龍舟正劈波斬浪,奮勇前行。岸上,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盯著龍舟,眼裏時而透出焦急,時而露出喜悅。他叫徐祥禧,今年58歲,20多年前,他就開始執教汨羅市龍舟隊。這些年來,他帶著這支隊伍走南闖北,先後在當地舉辦的幾次國際性大賽中取得了好成績。
“每年農曆五月,汨羅江兩岸方圓幾十公里的群眾就自發組織起來,或按行政區劃,或按宗族血緣組成龍舟隊,將一年一度的龍舟節辦成水鄉的‘狂歡節’。”
“今年,政府組織國際龍舟節,有20支中外男女龍舟隊參賽,將端午龍舟節帶到異域他鄉,這是我們的驕傲。説不定有朝一日,外國人請我去執教,我還會訓練出一支技術過硬的洋龍舟隊呢。”
汨羅市委宣傳部部長李運帷告訴記者,歷經兩千多年,端午節由當地傳統的節日變成一種文化現象。當地群眾在包粽子、喝雄黃酒時,體驗了燦爛悠久的湖鄉飲食文化;在盛況空前的龍舟競賽過程中,既傳播了屈原的‘求索’精神,又培養了一種團結奮進、頑強拼搏的時代精神。古老的節日在賦予了新的內容以後,顯示了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也會像源遠流長的汨羅江水一樣,一路歡歌,越走越遠。(黃興華)
責編:郭翠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