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的江陵端午祭
央視國際 2004年06月21日 10:33
孟慧英
韓國的江陵端午祭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方性的民間祭祀活動,雖然也用“端午”這個名稱,但活動的內容與我們國家的端午節習俗和端午節涵義完全不同。所謂彼“端午”非此“端午”也。
韓國的端午祭祀期從為陰曆四月初五持續到到五月初七,所謂“江陵端午祭”是指在韓國江原道江陵市舉辦的以端午祭祀為內容的重要民俗活動,它是這個期間的一次大型的民眾文化活動。“江陵端午祭”是政府組織的,有專門的江陵端午祭組織委員會。這個節期從6月13日到17日,其中包括各種娛樂活動和儀式活動。比如盪鞦千、摔跤、繪畫、歌舞表演、做傳統打糕等,此外還有來自外國的各種藝術表演。在節日廣場上,一個表演場地連著另一個表演場地,人們盡情享受各種娛樂。而在河對岸,則是火熱的商品集市,賣服裝、用具、食品的攤位,擠滿整條街。
江陵端午祭的文化基礎是韓國的傳統信仰,其中薩滿教(韓國稱巫教)信仰是最突出的特點。現在這個節日的儀式錶演主要有三類:祭祀儀式錶演、巫堂(薩滿)表演、面具戲劇表演。它們是最鮮明的,也是被廣泛接受的江陵端午節祭祀活動的文化特徵。這個活動從山神祭祀開始,以驅趕魔鬼的活動結束,其中還有各式各樣的儀式活動,如有薩滿表演的山神祭祀。山神祭祀結束時,參與者要在江陵舉著牌匾和作為神靈棲息的樹遊行。五月初七晚上有送神儀式和驅鬼,其中牌匾、紙花都被燒掉,送往神靈居住的地方。人們向神靈鞠躬,向他們祈禱富有和運氣。這些活動是在不斷吸收民間傳説、佛教和儒家因素下積累而成的。江陵端午祭的核心是巫堂祭祀,它主要為巫舞表演,韓國學者認為,這些表演是把民間傳説帶入現實世界的一個渠道。
江陵端午節祭祀是一個充滿地方特色的節日活動,這一點僅從薩滿祭祀儀式同其他地區此類文化現象的比較上,就可見一斑。在江陵端午祭的薩滿(韓國稱巫堂)祭祀儀式中,這裡的薩滿與漢城、仁川的很不同。其一,供祀方式不同。這裡只有神靈牌位,上寫大關嶺國師城隍之神位、大關嶺國師女城隍之神位。神位上其餘的部分就是鮮花。而漢城、仁川地區沒有神位,都是神靈畫像,鮮花也不擺放在神靈位置上。其二,儀式形式不同。漢城、仁川的儀式是降神形式,每個表演者都有薩滿祭祀對象前來附體于祭祀者的各種表演。這裡的薩滿一般不降神,只是表演歌舞。有的甚至就是唱傳統民歌。其三,服裝不一樣。在這裡一般的薩滿由於不降神,並不經常換服裝。在漢城、仁川的薩滿,換服裝就等於更換神靈身份一樣,換言之,神靈不同是通過服裝替換來表現的。在江陵基本沒有了這個形式,服裝基本不變。同時這裡的薩滿還頭戴白花,表示巫女的身份。其四,主要薩滿的巫術技術不一樣。江陵端午祭的主要薩滿降神時是用嘴咬盆,盆是在一個裝著神具的架子中央。因此整個架子都被她咬起,力量很大。然後幫手們從架子中撤出盆,薩滿仍舊咬著它不放。一個巫女與她對唱,反復詢問各種事情。表演昏迷狀態的薩滿應答著,觀眾不斷往她叼著的盆中送錢,祈禱。這是整個儀式最熱鬧的情景。而漢城、仁川的薩滿有踩鍘刀表演,這裡沒有此類表演。其五,觀眾祈求薩滿幫助的形式不一樣。漢城、仁川的觀眾是交錢上香、叩頭;這裡是交錢燒紙。薩滿把燃火的紙片上揚,最後變成灰片高高飛揚,以示吉祥。
文章出處: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
|